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省農科院所屬海科院引育種中心獲批國家級水產良種場

2024-01-25三農

新聞背景

近日,農業農村部釋出【關於批準唐山市維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的通知】,省農科院所屬海科院引育種中心獲批國家級蝦夷扇貝良種場,並被命名為國家級大連金普新區蝦夷扇貝良種場,有效期自釋出之日起5年。這也是此次我省唯一獲評的國家級水產良種場。

每年春節前後,正是蝦夷扇貝人工育苗季節。為了新一批良種的擴繁,此時的省農科院所屬海科院蝦夷扇貝良種場,迎來了一年中的「最忙季」。

將研發的新品系種貝從海上運到繁育基地,種貝將在實驗室內經歷一輪十余項指標的「體檢」。在這裏,良種場主要技術負責人趙亮和同事們緊張而有序地工作著,只為嚴格篩選出性狀更為優異的蝦夷扇貝親本。

蝦夷扇貝新品種的培育需要「十年磨一劍」,並且不斷地最佳化改良。提起蝦夷扇貝的繁育史,可追溯到40多年前。海科院於1980年從日本引進該品種,持續研究至今,已形成了套用技術研究與技術推廣兩大類成果。

「作為省內唯一省級涉海科研機構,省農科院所屬海科院多年來主要從事海洋與漁業科技方面的基礎性、套用性和公益性研究,持續開展海洋經濟貝類苗種繁育、養殖技術及優良品種培育相關研發工作。」省農科院所屬海科院引育種中心主任潘德闖說。

但引種和繁育工作並不簡單,規模化養殖更是辛苦活兒、技術活兒。蝦夷扇貝種貝升溫促熟的結束,往往伴隨著春節的來臨,因此接下來的擴繁工作人員只能在良種場過年。每年繁育出的優良苗種要到海上育成,並定期監測生長性狀及養殖海域環境,再優中選優,若是趕上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極有可能導致蝦夷扇貝「遺失」或死亡,導致大家的心血付諸東流。

即便如此,海科院的工作人員仍每年堅持繁育工作,壯大我省蝦夷扇貝的「家底」。目前,在大連金普新區蝦夷扇貝良種場,已建種質評價、苗種繁育和餌料培養等科研中試水體8000立方米,保種和暫養海域356畝。近5年來,良種場開展了蝦夷扇貝優良苗種擴繁及改良實驗,累計培育優質苗種20億枚。海科院獨立完成的「蝦夷扇貝引種及規模化增養殖技術研究」成果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究工作不止步。近年來,蝦夷扇貝種質創制及優良品種選育作為海科院科研攻關的工作重點,並依托海科院農業農村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和發掘利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遼寧省海洋水產動物種質改良與優良苗種繁育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將我省重要海水養殖品種的「種質改良」和「優良苗種繁殖」研究水平顯著提升。

選育出的新品種,主要為生產實際服務。據介紹,蝦夷扇貝引種及規模化增養殖技術研究,在遼寧和山東進行了大規模推廣套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成果的推廣,不僅在黃海北部建立了蝦夷扇貝全國最大的增養殖基地,而且放射線至山東半島沿海。2021年,我省年產蝦夷扇貝商品貝17萬噸,產值超過50億元,成為帶動整個遼寧淺海養殖業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的「龍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