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他借5元錢逃離四川農村,闖深圳創業20年當老板,專搞農業高科技

2024-01-06三農

30年前,一怒之下踢翻糞桶,領著新婚的老婆,帶著借來的5元錢,逃離四川那個窮山溝,南下闖深圳,靠懷裏揣著的兩個饅頭熬了40多個小時,一路上都舍不得吃……

後來,他成為了深圳龍崗區一家高新科技企業董事長,忘不了當初那只「糞桶」,決定一輩子只做好這一件事……

他當年為啥要拼命逃離四川農村?他如何成長為一家高新科技企業的董事長?他這輩子到底想幹啥?跟著林海一起走近深圳這位「與眾不同」的老板!

童年,那只「糞桶」太難忘

他姓景,70初人,來自四川綿陽某大山農村,祖祖輩輩都是清貧的老農民。

回首景總的童年,已經是40幾年前的事兒,刻骨銘心。他的童年跟大多數農村長大的70後一樣,個子還沒有鋤把高,讀小學時就參加學校農場的集體勞動,挖坡地、擡糞水。

學校的勞動課來臨時,老師在頭天下午放學就會給孩子們分組布置好回家的「作業」,有的拿鋤頭、有的拿扁擔、有的拿糞桶。

有一次勞動課,輪到他回家拿來糞桶擡糞水,但因為他和他的搭檔個子都太矮,扁擔掛上糞桶的尾巴,桶底卻在地上挪著。

從學校的大茅坑裏,用大糞瓢舀滿一桶,小心翼翼一直拖到地裏,最終還是一個踉蹌,倒了一身的臭糞,糞桶也摔壞了。

在那個年代,家裏有好幾個糞桶的人家都算是條件比較好的,因為糞桶意味著土地面積和勞力數量。他帶到學校裏的糞桶,是家裏4只糞桶中最結實的1只,臨走時父母千叮萬囑才讓拿走。

這次摔壞了糞桶回家,被父親打了個屁股開花。這一頓打,他並沒有記恨父親,因為他看見過父親經常都會挑那一擔糞桶,腰壓得一彎彎地去種地,遇到天旱會天天去挑,一家人的口糧全靠它,但從來沒摔壞過。

盡管父親一年到頭起早摸黑地累下來,1畝地也最多產500斤糧食,選了好的交完公糧所剩無幾,一年中一家老小經常挨餓。

也就是那一刻,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這個窮山溝,不僅自己將來不再挑糞,也不讓父親再繼續挑糞!

寒窗苦讀10年,「秀才」回鄉繼續與「糞桶」為伴,心有不甘

從那以後,每次放學回來,一邊放牛一邊拿著書本。每次期末考試下來,成績不會低於全班前3名。

從小學到中學,他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初中畢業,本來可以去綿陽市裏讀重點高中,然後報考成都或北京的知名大學。但因為家庭太過於貧窮,父母實在拿不出錢繼續供他高中,便選擇了報考中專。

在那個年代,對於農民的孩子來說,能考中專早點脫掉農皮已經非常了不起;能考上中專的人,一般得排在全校同年級前5名的人才有機會。

在那個包工作分配的年代,原以為考上中專就可以脫掉農皮了,結果卻事與願違。盡管他在讀中專時各科成績都很棒,畢業時卻因為沒關系未能分配到一份對口、滿意的工作,最終還是回到了農村跟著父母繼續種地,又見到了「糞桶」。

脫農皮的夢想沒有實作,他心有不甘。現在回來個子已經長高了,是大人了,得像父親一樣挑兩只糞桶了。

想靠種果樹當上「萬元戶」,夢想破滅

90年代初,根據農村政策的變化,那時農民可以自由發展庭院經濟產業了,農戶院子墻周邊處貼滿了「要致富,種果樹,果樹就是搖錢樹!」的致富宣傳語,外邊也有了「萬元戶」的傳說。

為了跟上政策東風,家裏的園子裏也種上了幾十顆柑橘,一家人都想成為「萬元戶」。橘子樹長得很快,家裏給果樹打藥的活兒自然就輪到年輕力壯、學過文化的他頭上。

一轉眼到了娶媳婦的年紀,自己物色了個物件,農村結婚就得分家,但家裏卻沒有分到一間屬於自己的婚房。

父親讓他好好照管這幾十顆果樹,今後就靠這個發家致富、娶媳婦過日子了。那時,給果樹打農藥是件很麻煩的事,有1台手搖噴霧器算是非常罕見,自己家肯定沒有。

很多次打藥都是他自己從村裏找來半截大竹筒,底部打個孔,再蒙一層紗布當噴頭;用一塊破布,系在一根結實的樹枝另一端當壓力桿,插進竹筒裏,自己做成最原始的噴霧器。再找來一只糞桶,兌上藥水,就開始給果樹打藥了。由於裝備過於落後,他打完一桶水,得花半天功夫。

後來,在農機站賒回來一台因為運輸受到了損壞的二手手搖噴霧器,答應賣了橘子給錢。總算有了現代化的農業裝備。給果樹打農藥的活兒,並不比挑糞澆地簡單。腰一會兒要直,一會兒要彎,一會兒要仰頭……想把1顆長勢好的果樹打完藥沒那麽容易。更惱火的是,那時沒有口罩和防護服這些東西,最好的防護裝備就是一頂破草帽。農藥順著草帽沿滴在臉上,火辣辣的!

結果1年下來,到了冬季采摘的時候,滿園的溫州蜜桔依然爬滿了蚧殼蟲,皺皺巴巴的,品相很難看沒人要,賣的錢連還農機站噴霧器的賬都不夠。果兒沒賣成錢,還要為來年繼續打藥,還得去繼續挑糞灌溉果樹。「萬元戶」的夢想破滅,他認為這種種法的小農經濟很難真正實作致富!

踢翻糞桶,借來5元錢,夫妻倆攜手南下闖深圳

他越想越不服氣,一怒之下,把糞桶踢進了茅坑裏,決定帶著新婚的妻子,南下闖深圳!

1994年的春天,為了南下的路費,他四處借錢,最後在朋友那裏借到5元錢,連買兩張長途車票都不夠。最後,同路南下的幾個老鄉東拼西湊給他夫妻買了票,打算到深圳後找到工作再還。

這5元錢,便是他們南下深圳今後的生活費用,必須得維持到打工掙到錢。一路上,2毛錢一碗的面條,倆口子硬是舍不得吃,靠著臨走時懷裏揣著的兩個饅頭,拖著一床舊棉被,在40多個小時的長途大巴的顛簸中,終於熬到了深圳。

到深圳後沒錢租房子,夫妻倆在工地和街頭到處尋找落腳點,暫時尋得一廢舊倉庫住了下來。

好在南方的天氣在初春時節已經很暖和,晚上不怕挨凍。但整夜的老鼠嘰嘰聲,吵得睡不著覺。白天上街找工作,晚上回來累著了,漸漸也就習慣於與老鼠為伍了。

為省錢,兩口子一日三餐就4毛錢的饅頭就著3毛錢的稀飯。好在那時的深圳,只要肯吃苦,工作還是好找,不到一個禮拜落實了一家在電子廠的活兒幹。透過自己努力,很快還光了債務,在這種充滿生機的新興大城市中也漸漸站住了腳。

自己創業搞科技,決定幹掉「糞桶」

在深圳打工5年,有苦有甜,老婆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從一線流水線普通員工一步步幹到了技術經理,除了學到了關於電子通訊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於技術管理也淘到了不少經驗。

2001年的春節,他再回老家綿陽農村。原本一家人團團圓圓地想開心過個春節,結果吃完飯後第1件事還是被父親叫去桃糞水灌果樹,背著破爛的老式噴霧器,半天搖不出一個水泡出來,更別說打藥了。

離開家鄉已經6年,這6年深圳的變化日新月異,但老家農村依然還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在從事農業生產,這6年父親靠種果樹也並沒有當上啥「萬元戶」。

「糞桶」和「噴霧器」,再次出現在他身邊。如何才能讓更多山區農民擺脫「糞桶」?同時又能保產增收、提高品質?

回到深圳,他到處收集關於農業灌溉方面的技術書籍,一則關於歐美農業自動化灌溉的農場案例給了他很大觸動。國外利用現代農業技術,一個人透過遠端就能實作1天灌溉幾百畝,別國的農民早就步入了中產階級,而我們的農民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落後狀態。他決定去學習研究這些技術,參與改變咱們國家農業落後的這一現狀!

克服重重困難,13年自學成才,成了「專家」

2002年,他辭別打工,租了個小場地,就開始幹。起初覺得這套灌水施肥設施很簡單,不就是幾根管子和電機、水泵一組合就解決問題麽?

於是,把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幾年的積蓄全部投進去,花了幾個月湊齊一大堆管件、材料、電機、水泵、水桶、噴頭等器材,找了幾個大的花盆做研究。

後來,才發現型號、大小、尺寸彼此不匹配,水壓、控制等都是難題,買回來很多東西都報廢了,錢也白花了。

當時,很多人看不懂他,這人是不是瘋了,不好好上班來折騰這些玩意,覺得他是胡搞。

開弓沒有回頭箭,認輸不是他的個性,繼續搞。他終於明白,這不僅僅牽涉了電子、通訊、物理、力學、水利等各種硬體知識,還有控制軟體方面的一些學問,這是一門多學科、多專業的組合。

從那時起,他像著了魔一樣、節衣縮食買回來一大堆各種專業書籍,夜晚補課到半夜;白天,不停地弄回來更多的器材,自己一邊研究,一邊自己加工、組裝。然後,聯系附近的一些農場不停地去搞套用測試。

這一幹就是13年,這期間由於設施農業這個板塊在國內的整體滯後,很少人去參與,導致更多的專業配套的零器件缺乏,以至於他一個人走了很多彎路,自己最想研發的裝置一直沒有完全成熟。

這13年間,他自己摸索研發了配套農業設施的很多小型器件和裝置,並取得了好幾個專利。公司零零碎碎也賺到了些錢,很多人勸他投資房產賺錢快些。可他拒絕了,把錢又全部投入到自己的研發中。

這些年,他幾乎走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農業基地,也拜訪了不少農業大學教授和專家,這個過程中熟練掌握了農業領域的各種常識。同時,他套用自己學到的農業技術知識,幫助國內數百家剛剛起步的種植戶解決了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麻煩。

苦盡甘來,第1台擁有發明專利的智慧水肥一體化機終於問世

2015年,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戰略打響。農業供給側改革開始,農業現代化的號角正式吹響,更多社會資本也開始關註到農業這個板塊。

在中國北方大平原地區,如河北、山東、新疆等地,農耕機械和現代化的農業設施起步較早;而對於中西部大面積的山區農村農民,從這一年開始也步入了「鳥槍換炮」的新時代。

四川山區的農民,紛紛放棄了耕牛,用上了小型的柴油耕地機;「糞桶」基本不用了,莊稼地用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各種化肥,選個小雨天把化肥一撒就行;而用糞水澆灌自家門前的果園,也開始放棄糞桶用上了潛水泵……

也就是這1年,他自主研發的第1台智慧化「水肥一體機」問世,並取得了發明專利。他的公司也終於熬出頭,成為了真正的高新技術企業。

這1年對於景總來說是個大的轉折。以他自己話說,他這15年談不上創業,其實更多是像在農業這個領域中又讀了15年大學,完成了自己從小的大學夢。

抱定初心,20幾年創業從一而終,對農業不離不棄

從南下深圳到現在,已經30年了。這30年來,他經常做夢夢見的也是自己父親和村裏的鄉親們在挑著糞桶灌果樹,戴著破草帽背著手搖噴霧器在打藥……

創業20多年時間裏,每一次收點款回來發完手下員工薪資就所剩無幾了,再繼續投入研發,公司現金流多次枯竭。員工也曾因為看不見未來而不辭而別,身邊很多人勸他改行,以深圳的資源和條件改行做別的產品,賺錢並不難。

但他堅持不改行,非要把水肥均勻灌溉和自動打藥的智慧裝置研究出來。而且,他決定了一輩子只幹好「種地」這一件事……

如今,景總已經是深圳龍崗區一家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董事長,他自己親手研發了10多個關於種植業板塊的新型實用型發明專利。很多人勸他把專利賣一些直接變現,但他想一個個把它實際套用到真正為農人解決問題當中去。

針對「糞桶」,他開發了不僅適合平原同時也適合山區農業的「智慧水肥一體化機」,一個小時可以灌溉數百畝;並且透過近10年實際套用進行了不斷地創新升級。

針對「打藥」,他如今已經有了自己親手組裝研發的「智慧打藥系統」,在幾分鐘內可以打藥上百畝……

景總開發的這些設施和系統,成為了智慧農業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份,目前已經融合了農業雲物聯技術,套用於全國上百萬畝蔬菜和水果種植行業,為更多種植戶和新型職農民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產品品質。

作者評論:

文中的景總,在90年代初南下深圳後來成為老板的人中,論資產他算不上最富有,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在以「金錢」作為成功學評判標準的今天,他也算不上當下大多人眼中的創業奇跡。

這些年他公司每一筆收入,除了員工薪資和相關費用,幾乎全部都投入了技術研發和實踐探索中去了。在我看來,他與商人幾乎不沾邊。

與其說他是老板,不如說他是一位與農業大自然做鬥爭的勇士!與其說他自己在創業,不如說他在為更多的農人而創業,在為咱們實作農業現代化的事業而拼搏!

他的故事,是奮鬥與堅守的見證,是「勿忘初心」的真實折射,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實幹家精神的最好詮釋。讓我們為這位來自四川綿陽農村的老板點贊,為他的堅守與付出致敬!

關於景總的故事還遠沒結束,他今日已經又在投入新科技的開發---農業「防凍、防旱、防澇、防病蟲害」預警監測抗災管理系統,後續我們會持續跟進並分享給朋友們!

(備註:本文由「林海探三農」原創,作者筆名林海,實名何國榮。極個別回憶的圖片來自網路素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