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走「三北」 看攻堅——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科學治沙 久久為功

2024-06-05三農

央視網訊息: 在內蒙古毛烏素沙地,無人機飛播、機器人栽種正當時,科技助力「植」此青綠。

位於黑龍江的「三北」農田防護林裏,樹林呵護著田塊,種糧、治沙兩不誤。

來到甘肅祁連山東麓,雪山森林草原同框,一眼四季,生態屏障守住塔克拉瑪幹沙漠不擴散。

走進陜西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吸引近萬只遺鷗前來築巢產卵。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科學治沙、久久為功。

一起走進祖國北疆的綠色長城——「三北」工程。

何為「三北」?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就集中在這裏。2023年6月5日至6日召開的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螢幕障」。「三北」究竟是哪三北,和我們的生活如何相關,這場攻堅戰又該怎麽打?一起來了解。

地圖看「三北」 橫貫東北華北西北13省份

什麽是「三北」?

「三北」地區,橫貫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的13個省(區、市),西起新疆、東至黑龍江。在「三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三北」工程,建設範圍涵蓋551個縣(旗、市、區)。

這裏分布著中國84%的沙化土地和塔克拉瑪幹沙漠等八大沙漠、毛烏素沙地等四大沙地。荒漠化、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導致的生態災害,制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挑戰。

「不怕黃河決了口,就怕沙漠手拉手」。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沙漠化土地曾以每年超15萬公頃的速度擴充套件,流沙壓埋農田、牧場和水庫,切斷了鐵路公路。

久久為功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三北」何以換新顏?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三北」工程累計建設營造林保存面積達4.8億畝,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實作「雙縮減」。草木正以柔韌之力重塑山河。曾經幾乎寸草不生的庫布其沙漠如今已黃綠相間、生機盎然。

「下一場雨脫一層皮,累死累活餓肚皮」,曾經面臨嚴重水土流失的黃土高原正加速「披綠」。一度連樹木都難成活的三河交匯處陜西潼關,植被已大量恢復。如今,「三北」工程區61%的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控制。

六期工程建設期 三大標誌性戰役打響

「三北」工程攻堅戰,怎麽打?

眼下,總規劃73年、分八期進行的「三北」建設工程,已進入六期工程建設期(2021—2030年),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以築牢北方生態安全螢幕障為根本目標。

具體來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全面打響。

烏梁素海的美麗蝶變

在「三北」工程三大攻堅中,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是重中之重。這個位於「幾字彎」頂部的點,就是烏梁素海。它是河套灌區農業用水和生產用水的承泄區,水質曾一度惡化為劣V類,經過16年的漫長治理後,如今,烏梁素海的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現場水樣監測分析 多項指標大有改善

現場水樣監測和分析顯示,水溫是32℃,PH是8.8,電導率是3.03,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總站巴彥淖爾分站副站長賈國慶介紹,PH和溶解氧都在合理值。

人工監測結合3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數據,給治理帶來更有針對性的支撐。工作人員表示,如今的水質較之16年前已經大有改善。當年,惡臭的水體一度讓人根本無法靠近,湖面上漂浮著黃藻,水體更是完全不能接觸皮膚。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主任包巍介紹,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間,巴彥淖爾市也針對烏梁素海的綜合治理,開展了30多項的治理工程,但是總體上來講,還是「就湖治湖」,治理效果一般。後來重新梳理了思路,認為烏梁素海的問題表象在水裏,但是根子是在岸上。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成果顯現

2019年,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啟動。烏蘭布和沙漠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田面源及城鎮點源汙染綜合治理5種業態全部被納入治理工作中,這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田」。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負責人 白恩澤: 控水和控肥,尤其肥料這一塊,少施肥、精準施肥,又要保證綠色,同樣保證糧食不減產。

2021年,烏梁素海流域保護修復案例入選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實踐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修復工程進入整體驗收階段。

水更清魚更肥鳥更多 繪出和諧生態畫卷

如今,烏梁素海已成為鳥兒的家園。這段時間,一些鳥寶寶陸續出生了。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疣鼻天鵝緊跟在父母身邊,有的還爬到爸爸媽媽的背上嬉戲遊水,憨態可掬的樣子,令人忍俊不禁。當地還透過組織增殖放流,用魚來治水。目前,烏梁素海的水質已穩定在Ⅴ類,局部區域優於Ⅴ類。

烏梁素海海區管理大隊隊長劉文斌說:「我就在這出生,我在這工作30多年了。這兩年隨著生態環境的好轉,烏梁素海最直觀的變化就是水清了、魚肥了、鳥多了,現在我們烏梁素海有鳥類260多種,魚類有20多種,鳥類數量已經達到600多萬只了。」

劉文斌說著說著就笑了,他說:「因為家鄉變美了,打心底裏高興。」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怎麽打?

內蒙古鄂爾多斯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陣地之一。今年,那裏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務占到內蒙古片區總面積的70%左右,對取得攻堅戰的勝利舉足輕重。目前,治理效果如何?「幾字灣」攻堅戰要怎麽打?下面就跟隨總台記者的鏡頭去看看。

沙漠停止擴張 黃河含沙量減少

總台記者 黃珊: 此刻,我們的直升機正沿著黃河 「幾」字彎中間的那一橫,向西飛行。根據水文站提供的最新數據,眼下,這一河段黃河的含沙量是每立方米1斤左右,而在五年前的同一時期,這一數值是現在的4倍以上。

黃河含沙量正在逐年減少,這是為什麽呢?在畫面的遠端,我們能夠依稀看到一片金黃,這就是中國的第七大沙漠一一庫布其沙漠。它距離黃河最近的地方不到10公裏。庫布齊沙漠總面積達1.41萬平方公裏,是主要的風沙源之一。曾經的庫布齊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它一度每年都會向黃河推進數十米,排入超過1億噸的泥沙。然而,近些年來,沙漠擴張的腳步被迫停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沙漠邊緣的這一條綠帶。

鎖邊林:緊鎖沙漠邊緣的綠帶

這條林帶緊緊鎖住沙漠的邊緣,它也因此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鎖邊林。這些年來,當地探索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把草、灌、喬相結合,來改良土壤結構。目前,這條鎖邊林還在向前延伸,預計到2030年,鄂爾多斯境內的鎖邊林將達420公裏。

7條穿沙公路超1600公裏 將沙漠分而治之

那要如何提高沙漠的治理效率呢?在鎖邊林的中間,這一條條穿越沙漠的公路,叫做穿沙公路,在庫布其,一共有7條,全長超過1600公裏的穿沙公路,人流、物流透過公路進入沙漠深處,而蓬勃綠色也隨著公路向外延伸。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 探索全新治沙模式

總台記者 李欣蔓: 治沙的腳步不但沒有停,還在不斷探索新的治沙模式。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鄂爾多斯一個已經建好、並網發電的光伏計畫,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一個空間全方位利用。三重防線,構建起了全新的生態治沙模式。有一個數據值得我們關註,這裏的光伏計畫占地39萬畝,與此同時,生態治理面積也將規劃完成39萬畝。在國家推進光伏治沙計畫開發建設的行程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其中,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共同擔負起治沙的責任,為一片藍海,一片綠洲的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