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
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已成攀比,不僅活期存款利率已經處於較低水平,定期存款利率、大額存單利率等也都處於很低水平。
而且,仍呈繼續下調的趨勢。
下調存款利率,一方面, 是為了給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減輕企業負擔創造良好條件 ;另一方面,也是想倒逼居民不要把錢放在銀行,而是拿出來消費, 尤其是把錢拿出來買房,幫開發商化解風險。 同時,也是為了給銀行增加效益,讓銀行更好地執行國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
那麽,有沒有達到目的呢?很顯然,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麽效果。相反,廣大居民存錢的熱情更高了,居民存款也更多了。因為,越是降低存款利率,越是說明其他可以投資的渠道變少了,居民只能「含淚」在銀行存款。 如果把錢花到房子上,就不是「含淚」,而是痛哭了。 前兩年買了房的居民,有幾個不是眼睛虧得通紅的,又有幾個沒有為房價下跌帶來的損失流過淚、失過眠、傷過神。
也就是說, 存錢比存房,在眼下的環境下,還是要強得多。 當然,如果不是存錢,而是用於其他方面的消費,應當比買房要實惠得多,帶來的心理安慰也要強得多。畢竟,錢花到需要的地方了,也花出價值來了。
除了買房會給居民花錢帶來傷感和痛苦之外,降低存款利率有沒有起到給企業減負的目的呢?如果企業貸了款、用了錢,當然還是有一些好處的。譬如開發商,銀行特別發放的「保交樓」資金,負擔就要輕很多。再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也減輕了負擔。少數貸款規模比較大的國有企業,則可以在原本利率較低的基礎上,繼續降低融資成本。
也就是說,給原本就不該省錢的貸款主體省錢了,而對大多數中小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來說,則沒有什麽影響。原因是,他們並不需要錢,不想擴大生產規模,也暫時不想技術改造、技術研發、產品開發。自然,利率高低與他們就沒有多大關系了。
降低存款利率沒有達到目的的原因,就在於市場需求不足,影響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企業沒有資金需求,銀行存款再降、貸款利率再低,都沒有用。 就像目前的房貸利率一樣,只有以前的一半了,可是,產生的購房效應,卻沒有前些年的3成。這也意味著,降低存款和貸款利率,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那麽,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利率的作用呢? 筆者認為,還是應當提高存款利率,以此來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 殊不知,樓市不行,股市不行,銀行存款利率再不行,居民還有透過財富保值增值的空間嗎?沒有這個空間,又如何去消費呢?釋放的訊號,則是讓廣大居民更好地捂緊袋子。只有把存款利率升上去,讓居民去存款,他們拿到利息,還有可能轉化成消費,而現在,存款利率那麽低,廣大居民還有什麽錢去消費呢?如此,豈不陷入惡性迴圈。
所以,沒有理由再繼續降低存款利率了,對居民的影響很大,對企業的影響很小,存款利率降得越多,居民的消費預期越低、消費信心越差,市場需求就越不足,甚至會影響發展信心。對企業來說,也就更加不能擴大生產,不能提高技術水平,不想要貸款。如果說過去是高利率也拿不到資金的話,今天是低利率也沒有多少企業需要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降低存款利率,只能是弊多利少,甚至是有弊無利。降低利率只有在企業對資金有需求的情況下才有效,而此時,利率是不會降低的,而是上升。 人為地降低利率,並想透過降低利率倒逼居民消費,只會適得其反 ,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目的也無法達到。 只有把握好時機,合理利用好利率政策,才能有效推動經濟發展。
顯然,央行的降低存款利率行為,沒有真正考慮居民和企業的需求,沒有審時度勢,更沒有對實際狀況進行深入調查,而是在拍腦袋,且拍錯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