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四季中國|從舌尖非遺到富民產業——銅陵白姜迎來豐收季

2024-10-01三農

秋天是銅陵白姜收獲上市的季節,走進銅陵市大通鎮、天門鎮等地姜田,濃郁的姜香撲面而來。懷著豐收的喜悅,姜農忙著拔姜、刮姜、曬姜、腌制生姜;白姜加工企業的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新農人利用直播平台展示白姜制作工藝、銷售白姜產品。

在安徽省銅陵市,適宜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孕育出特有的白姜。在這片位於長江之畔的土地上,白姜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姜閣保種催芽、高畦高壟種植、芭茅搭棚遮陰等技藝傳承至今。2008年,銅陵白姜制作技藝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銅陵白姜種植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銅陵白姜核心產區從擴規模、提品質、樹品牌等方面,持續推動白姜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增收致富。2024年,銅陵白姜種植面積約6800畝,初步形成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到白姜生態旅遊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8月25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新華村,村民朱樹清的院子裏晾曬著銅陵白姜(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3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在晾曬白姜(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6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在收購白姜。 新華社發(儲著傳 攝)

9月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準備晾曬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4日晚,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在加工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25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雙龍洞,村民在刮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6日,在安徽省銅陵市一家電商企業,工作人員線上上推介銷售銅陵白姜。 新華社發(儲著傳 攝)

9月6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右)在收購白姜。 新華社發(儲著傳 攝)

9月14日晚,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在加工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4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新農人胡婷婷(中)和丈夫程陵(右)在包裝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3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村民在處理自家采收的銅陵白姜(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準備晾曬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準備晾曬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3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的一處姜田,村民在采收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在晾曬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9月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山禮白姜工坊門前,工作人員在晾曬白姜(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這是8月20日拍攝的位於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的姜田(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儲著傳 攝)

8月3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大院村的一處姜田,村民在采收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25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新華村,村民朱樹清展示采收的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8月31日,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村民在處理自家采收的銅陵白姜。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