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變「廢」為肥 種養迴圈點亮綠色甘肅

2024-06-28三農

原創 甘肅經濟日報

作者:祁玉潔

近年來,甘肅大力推廣綠色種養迴圈農業,實作了「兩減五增」,即減少化肥使用、糞汙排放,增加土壤肥力、作物產量、農民收入、農業效益和鄉村綠化,促進了「廢棄物」向「營養源」的華麗轉身。

糞肥還田 「廢棄物」變「營養源」近日,全國綠色種養迴圈農業技術培訓班在甘肅舉辦,學員們實地觀摩了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的春小麥種養迴圈示範點。這裏的百畝春小麥籽粒飽滿,麥香四溢。金川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婷介紹:「自實施種養迴圈計畫以來,我們整合精量穴播與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將科學處理的糞肥用於麥田施肥,不僅小麥畝均化肥用量降低3—5公斤,還實作畝均增產35公斤,為農民節省成本並增收約70元。同時,小麥品質和土壤品質均有顯著提升。」被譽為「隴原菜鄉」的靖遠縣自綠色種養迴圈農業試點計畫實施以來,便積極推廣使用發酵好的糞肥進行蔬菜種植,讓農民切實感受到了綠色農業帶來的實惠。菜農張翰感慨道:「這兩年我們種菜全都用糞肥,不僅營養元素全面,土壤因此變得松軟肥沃,非常有利於作物根系生長。自去年12月定植以來,現在已是第四茬收獲辣椒了,原來人人嗤鼻的‘廢棄物’變成了廣受歡迎的‘營養源’。」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常宏介紹,自2021年起,我省在甘州、金川、涼州等11個縣區率先開展糞肥還田工作,推動了農業永續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糞肥還田示範面積430萬畝,帶動有機肥施用面積達3200萬畝以上。

打通堵點 暢通還田走進武都區安化鎮文家溝村,串串花椒顆粒飽滿,洋溢著豐收的希望。過去三年,龍盛武椒種植家庭農場積極整合區域內養殖場和個體戶的糞便資源堆漚腐熟,並鼓勵群眾自主還田,在安化鎮北峪河兩岸及六大片區,為35個村累計還田15000余畝。武都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高世介紹:「3年來,武都區累計建立糞肥還田核心示範區57個,完成任務31.27萬畝,提升耕地品質和農產品品質的同時,實作了節本增效」。與此同時,金川區也透過三年的精心實施,成功構建了面積達30萬畝的綠色種養迴圈農業示範區。金川區創新性地建立了三種糞肥還田執行機制,展現了綠色農業的巨大潛力。金川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楊立國表示:「如今,我們每3—5個行政村就有一家專業的糞肥組織,采用就近就地的方式收集處理糞便,全面推廣糞肥機械撒施技術。計畫區累計收集處理畜禽糞便51.27萬噸,減少化肥使用量460噸,實作了畝均節本增收87元的顯著成果。」為推動糞肥還田的市場化、規模化發展,我省三年來累計培育市場化服務主體437家,提供糞便「收、存、腐、撒、用」全環節社會化服務。「我們建立了以市場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統一收集、就地消納、定向配送、機械施用’的糞肥還田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農民施肥習慣更加科學,綠色生產方式逐漸形成。」甘肅省耕地品質建設保護總站站長郭世乾說。

降本提效 豐產增收如今,在綠色種養迴圈試點計畫有力推動下,我省實作了「兩減五增」的顯著效果:糞汙減排、化肥減量,同時土壤增肥、作物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增綠。「試點縣內有機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農戶用地養地意識不斷增強,化肥使用趨於合理,耕地品質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全省綠色種養迴圈農業試點縣示範區的每畝耕地節約化肥達到5千克以上。」郭世乾說。糞肥還田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外觀、適口性和維生素C等品質指標,更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這使得試點縣內的眾多特色優勢農產品能夠順利獲得「三品一標」「甘味」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推動了農產品向更高品質、更高端市場轉型升級。試驗數據顯示,經過糞肥還田,蘋果每畝增收高達800元(品質提升每公斤單價提高了0.2元),中藥材和蔬菜畝均增加產值300元以上,小麥、玉米畝均增產30公斤,相應增加產值達到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