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小嬰兒是「經常抱」還是「經常躺」,長大後,這些差距越來越大

2024-10-10教育

文|菁媽

「孩子小的時候不能總是抱他,這樣會把他慣壞!」

很多老人會這樣子對新手媽媽提出建議,就是覺得 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形成規矩,就不能老是抱孩子,要習慣讓孩子自己玩,要習慣讓孩子自己躺在床上。 殊不知,這對於小嬰兒來說就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

著名的 恒河侯實驗 是由心理學家哈洛和同事進行研究的,讓剛出生的猴子跟媽媽分離,之後的165天中跟兩個媽媽在一起。

一個是 鐵絲媽媽 ,鐵絲媽媽的身上24小時都掛著奶瓶。另外一個是 布料媽媽 ,渾身都是非常柔軟的溫暖的布料,而布料媽媽沒有東西給猴子吃,但是它身上的絨布非常的舒服,而且布料媽媽抱著猴子的時候還會左右搖晃。

後來發現 猴子除非是非常餓,才會到鐵絲媽媽身邊喝一點奶,平時的時間都是跟布料媽媽在一塊。

所以 哈洛得出的實驗是說:孩子在小的時候,飲食不是最重要的,比飲食更重要的是媽媽溫暖的懷抱以及媽媽的撫摸。

所以 這個實驗就告訴我們:孩子在小的時候,一定要多抱抱孩子

但很多家長擔心會寵壞孩子,其實心理學家也發現 孩子在6個月之前怎麽寵都不過分 ,因為孩子在6個月之前,他沒有什麽道德意識,也沒有什麽規則意識,這裏你給他建立規則其實也是不合理的,甚至在孩子一歲之前都要多抱抱孩子,多跟孩子親近,這更有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從小「經常抱」和「經常躺」的孩子,慢慢的長大就容易有這些差距

這個「經常抱」的孩子代表著得到父母溫暖懷抱的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親近的孩子。而「經常躺」的孩子代表著父母對孩子主要是放養的,平時比較少得到父母的撫摸和關註。

差距一:孩子的自信心

所謂的自信,也就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 跟周圍的世界能產生基本的信任感。

相信自己,也就是 孩子無論碰到什麽挫折,他也能夠很快的爬起來 ,覺得這一次我做不到,可能是我的努力不夠,下一次我再努力一點肯定能做好。比如說孩子這次考試沒考好,他就會去想我哪題沒做好?我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那我再復習一下,下次我肯定能考好。

相信這個世界,也就是去到陌生的環境,孩子剛開始可能會警惕,慢慢的他就會放松下來,比如說 去幼稚園大概哭一兩天就不哭了,去到陌生的地方,很快就能跟其他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差距二:孩子的人際交往

菁媽有一個朋友是中學的心理老師,他們中學裏面有初中也有高中,所以經常碰到孩子的青春期。他就提到 其實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上學,不僅僅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更多的是因為人際關系處的不好。

比如說跟同學之間處得不好,孩子就不願意上學。如果那個 孩子在學校裏面,很受同學們的歡迎,他即使學習成績不好,即使老師經常批評他,他每天上學也能開心。

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人際關系就非常的重要, 人際關系好會讓孩子對學校非常的有歸屬感 ,願意去上學,如果人際關系不好的話就會導致孩子寧可宅在家裏也不願意上學。

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父母總是放他自己躺著,哭了也不抱他,這會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信任的感覺,覺得這個世界是危險的。

所以他在跟別人交往的時候,也容易跟別人疏遠 ,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別人,人際關系自然就不好,這樣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人很容易因為人際關系的問題不願意上學。

所以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抱抱孩子,多親親孩子。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就曾經提到一個叫 原始母愛貫註 的概念,也就是孩子在小嬰兒的時候,只要孩子一哭,媽媽就要抱著孩子,而且是很開心的逗孩子。只要孩子餓了馬上就餵孩子,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孩子尿了就要馬上給孩子換尿不濕,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外面。

因為 對於小嬰兒來說,他覺得自己跟媽媽是一個整體, 也就是媽媽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媽媽,這個時候他餓了渴了,自然媽媽就會直接滿足他,如果他餓了渴了,媽媽沒有及時回應他,就會讓他覺得這個世界很可怕,就連跟自己是同一個整體的媽媽都沒有及時的回應自己。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抱抱多親近。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