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你家的孩子是否適合學醫?(一)概念:醫學 醫療 醫生

2024-10-08教育

南京醫科大學學長傾情巨著

本文旨在:

結合目前醫學專業、醫療行業環境,以及國內醫學教育現狀,分析選擇就讀醫學專業的利弊得失與規劃方向,總結選擇就讀醫學專業及進行相關職 業規劃時所必須註意的一些常見要點與誤區。

一、醫學相關的認知點、誤區與問題解讀

一組必須明確的概念:醫學、醫療、醫師(醫生):

醫學:

醫學是認識、保持和增強人體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康復的科學知識體系和實踐活動。

—— 【中國百科大辭典】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醫學是一門學科,是知識體系與實踐活動的總和。 醫學本身應當被 客觀辯證地看待: 一方面,存續生命,保障健康,固然體現著 不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但另一方面,醫學是伴隨著人類對疾病的認知發展起 來的學科,受到人類對自然認知水平的影響, 具有相當的局限性 , 不 是僭越生命自然過程的仙方妙法 。現代醫學體系井噴式的發展,也不過只是近一 百余年以來發生的事情。即便是醫學蓬勃發展的今天,人類依舊對很大一部份常見的、多發的疾病束手無策。 醫學事業不是簡單的按圖索驥、對書瞧病、照方抓藥,學習醫學也不可能讓人能做到起死回生 。在更多的時候, 醫學的目標是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甚至可能不是透過藥石,而僅僅是透過語言去 實作。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名言所說: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愛德華 ·李文斯頓 ·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

醫學生的「藍色生死戀」

醫療:

醫療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是指醫療技術人員運 用醫學科學技術與人類疾病作鬥爭的過程,這個定義只局限於診療的範圍。廣 義的醫療是指衛生技術人員運用醫學科學技術及社會科學知識為防病治病增進 人類健康而鬥爭的過程,包括預防、康復、保健、健康醫療咨詢和狹義的醫療。

現代的醫療服務,已從醫院內擴大到醫院外,形成了綜合醫療的概念,醫 療內容也日益廣泛,包括增進健康、預防疾病和災害、健康咨詢、健康檢查、 急救處理、消滅和控制疾病、臨床診療、康復醫療等。醫療服務是指醫院或醫 療技術人員向人群提供的一種健康服務。

——【醫院管理詞典】

從上述定義我們不難理解到,醫療是一系列產業及其衍生形式的集合,是 衛生事業在社會體系下的運作過程。既然它是醫學在社會中的實際運用,那麽 也必然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息息相關。 醫療行業的正常運轉,是不 能脫離相應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的 。財政資金的分配流轉,藥品耗材的采 購使用,醫療效益的增幅發展,熱點技術的開展運用,行政管理的改革創新, 凡此種種,無不與社會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 生病就醫、檢查治療這樣一個簡 單的過程背後,始終有著龐大且復雜的社會背景 。

同樣 , 從事醫療活動也絕不僅僅是單純的看病治病 。醫療過程中 還 需要遵 循各項制度要求 (如:診治過程是否符合規章,醫療文書是否書寫規範,各項台賬是否完善齊全等);還 需要統籌各種經濟關系 (如:醫保額度是否使用超支 ,DRG 付費是否規範執行,藥、耗、檢占比是否超過限制等);還 需要滿足人文需求 (如:服務態度是否熱情禮貌,病情溝通是否明確清晰,知情同 意是否充分完善,診療過程是否人文關懷等)。面對其中任何一項, 都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確另一個問題,即醫療是具有 專技與服務雙重屬 性 的。 醫療行業毫無疑問是服務業,但醫患雙方的關系本質卻是一種特殊的信托關系 :

在治療中患者基於對醫生的信任向醫生敞開身體、心靈、家庭等私人問題, 將健康生死交托給醫生,醫生要靠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慮患者的最佳利 益,盡可能醫治患者的疾病,減少患者的痛苦,給患者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 醫生治病的成功也要得到患者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2003年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全國衛生系統紀檢監察暨糾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這種信托關系會 被誤解為簡單的契約關系,或者消費與被消費的關系, 從而引發一系列 尖銳的矛盾與問題 。

另外,我們也能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的內涵在日漸延展。醫 療服務也逐漸趨於 多元化 , 不再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醫院、診所 ,而是開始與 其他服務行業、技術產業甚至數位領域深度融合,也由此衍生出很多新興的產 業與工作崗位。因此醫療相關專業的就業, 不僅僅是進入醫療機構從事臨床診 療工作 ,還可以在相關產業有其他很多的發展空間。

醫師(醫生):

醫師,是指依法取得醫師資格,經註冊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執業的專業醫務 人員,包括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

——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

醫師,或者說醫生,指的是鉆研醫學技術,以治病為業的醫務人員,更為 全面地說,是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建設的一塊普通磚石,是眾多行業中專事醫學 研究與醫療的一個工種、一類職業,是各類醫療機構中的普通雇員,也是一個 普通的社會個體,是某幾個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在看到醫師從事的工作的特殊 價值的同時,也要認識到, 其作為一份工作,實際上也是個人賴以為生的事業 。 醫師也不僅僅扮演單純的匠人角色,作為執業者與雇員,也 需要受到制度的約 束,兼顧醫院的利益,受到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 同時,作為子女、愛人、父 母,他們也 需要兼顧自己的家庭與個人生活 。

醫學、醫療、醫師(醫生)三者的內在聯系:

從整體的角度:醫學是一門學科,醫療是這門學科的實際運用,而醫師則 是實際運用這些知識的人。 ( 工具,工程,工人的關系 )

從個體的角度:醫師透過實際醫療工作建立生存基礎,隨後在醫學知識的 不斷運用中完成其社會價值。 (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 )

以上的概念可能聽起來非常抽象,那麽為什麽要認識這三者呢, 主要是希望考生及家長要去理解以下實際問題:

1. 學了醫不是能治百病的,也不存在什麽看病方便 。一方面,實際的醫療環境中專科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可以說細分到頭發絲,大部份的科室、醫師都具 有很強的專科特點, 隔科如隔山, 極少有人能做到廣泛精通多個專科的診療;另一方面,醫學本身有太多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很多患者,甚至包括自己的親 人,醫務人員只能盡己所能提供關懷,並 不一定能扭轉最後的結局 。 尤其對於親人患病,醫務人員很多時候不僅很難像想象的那樣大開方便之門,甚至會因為繁忙的醫療工作, 更難盡到關懷與照顧的責任 。這會與一些單純的醫學理想相去甚遠。

2.醫療行業中日常存在著很多讓人難以很好去接受的現象: 尖銳的醫患矛盾, 紛亂的醫藥市場,繁雜的非醫療工作 ,投入產出的不平衡,負面的社會評價, 行業的飽和與競爭,復雜的派閥關系 等 等。很多問題究其根本,是日益增長的 醫療健康需求與醫療相關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充分,醫療相關制度規則的不 完善、不全面之間的矛盾。伴隨著這些問題,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往往 有時需要 犧牲自己的休息、健康、尊嚴、收入, 甚至無謂地失去生命 。因而在選擇學醫 前,最好能深入地了解下這些問題,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

沖在抗疫一線的醫生

3.有的人覺得做醫師是為了賺錢養家,有的人覺得做醫師是為了實作個人價 值,挽救生命,這是都不錯也不矛盾的事情。透過勞動獲得合理的報酬並不是 醫學信仰缺失的表現;懸壺濟世、救人疾苦也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個人的家庭和 生活。 醫學事業固然聖潔崇高,但是醫師這個職業也有很多辛酸艱苦,應當理 性認識養家糊口和踐行醫學信仰之間的關系 ,盡早地、合理地進行短期與中長 期的職業規劃與安排,平衡好其中的矛盾。

4. 醫師不是只要會看病,會開刀就行了 ,還需要面對堆積如山的文案工作, 需要計算繁雜的醫療賬目,需要同時兼顧患者和醫院的利益,需要參與一系列 的學術與科研活動,所謂的 「純粹意義」上的醫師是不存在於當今的現實生活中 的 。這裏援引一段筆者認為較為中肯的評論:

救死扶傷、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提供心理安撫,是公眾對 醫生這一職業角色的期待。不過在現實中,醫生的工作內容繁多,不僅包括大 量的文書工作(如病歷記錄)、臨床診療,還要兼顧教學與科研。這讓大多數 醫生忙碌不已,很難擠出時間對患者進行額外的情感關懷。與此同時,作為醫 療機構裏的雇員,醫生在照顧病人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兼顧醫院利益,考慮 職業規範。看似醫生有完全決策權的醫療實踐,在現實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 響,這使得醫生難以成為只需要考慮治病救人的「純粹醫生」。

—— 【光明日報】新聞隨筆【理性認識醫生的角色和職業】

5. 學醫不僅僅是學習一門技術 。醫療工作是與人打交道的過程, 人際溝通的 重要性,要遠遠高於技術運用, 其方式方法也最是難以把握。須明白世上最難 知的並非疾疫,而是人心世故。面對患者及其家屬,醫師不僅僅要有能力看清、 摸透對方的想法,還要有能力在此基礎上,透過溝通有效推動醫療過程的進行。 良好的人際溝通,很多時候比藥物更能有效地幫助患者,也可以有效化解醫患 雙方很多潛在的矛盾與問題。 不善言語,害怕溝通,那一定做不好醫師。

6. 學醫和從醫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 。醫學生並非僅僅只有進入醫院或者診所, 當一名醫師這一條道路,這條道路也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醫學生。事實上,可 能有一半甚至更多的醫學生會最終選擇從事其他的各類相關工作,或改變規劃 進入其他行業。 成為醫師不應該是一種執念和負擔 。 醫療行業有大量的相關產 業,時代的發展也不斷在醞釀出新的機遇,在醫學學習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應 該主動地發掘、了解相關資訊,並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出一條適合於自己的發 展道路。

了解這些問題,是需要一定時間與一定的經驗閱歷的。高考考生並不需要 了解得非常透徹,但是也不能完全一點不想,僅憑著腦子裏對醫師這個群體的 模糊概念,就嚷嚷著自己要學醫。以下提供幾個比較好的了解途徑:

1.家長可以為考生安排一下去醫院跟隨臨床醫 師 體驗實際的臨床工作與生活 節奏 。

2.考生可 以 觀看一些比較紀實的醫學紀錄片 , 如【人間世】【急診室故事】等,也可以觀看一些 比較貼近現實的影視作品, 比如【白色巨塔】等,或者閱讀一些 反映真實醫學經歷的文學作品, 比如【醫生的修煉】【醫生的精進】【最好的告別】等。

3.家長可以帶考生 咨詢一下已經在醫療行業工作的前輩、同道 ,多聽取他們 的意見與建議。

但是,在多方咨詢的過程中,一定要 切忌偏聽偏信,切忌人雲亦雲:

一來,來自不同年代、處於不同階段、從事不同崗位、擁有不同原生條件的人,經歷的環境與其認知感受,往往都大有不同,他們結合自身經歷給出的 建議,往往也有很大的差異。然而, 醫療行業的環境變化是比較快的 ,數 年間 可能就是完全顛覆的另一種境況,另一個風向。一些數十年前開始從醫的主任 醫師,或是一些從醫十余年的主治醫師,他們對於醫療形勢的看法可能會相對成熟一些 ,但其發展經歷,很多已經並不能用於分析時下的,乃至十年後畢業 的醫學生的發展軌跡了 。同樣,在不同的原生條件下,不同醫師的求學道路與 職業軌跡也會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 並不都能原模原樣復刻到另一個家庭 。因 此,在聽取這些建議的時候, 應 當本著從現實出發的態度,進行深入、理性、 邏輯性的分析。

二來,很多親朋友人,礙於人際關系,對於高考誌願所提供的建議,往往不會涉及一些太尖銳的方面,更多的是會鼓勵你的想法,順著你的話去說。他 們所給出的一些相關資訊可能並沒有很充分的依據,只是道聽途說或是一些個 案。少部份人甚至會為了以後能在就診時讓你大開方便之門而盲目鼓勵你學醫。 所以對於這些建議的聽取與采納, 應該在結合多信源的綜合分析基礎上進行, 盡可能做到客觀、全面、充分 。

醫生屬於一個孤立的世界, 一個不斷流血、不斷實驗、不斷切開人體的世 界。我們是活在病人群中的少數健康人。因此,我們很容易被孤立,就連我們 的家人也很難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病人一個接著一個來,手術一台接 著台做。到頭來,你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好不容易成功完成胃癌手術,而這 種喜悅卻不知道跟誰分享。病人術後因並行癥死亡,誰又了解你的感受?你一 個人面對家屬的指控、謾罵, 一個人為了醫療賠償跟保險公司據理力爭 ……

— — 【阿圖醫生 · 第1季】

在這個部份的最後,筆者想告誡所有想學醫的考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 是醫師的社會職責,既不是神聖的光環,也不是榮耀的獎章。不要在心裏神化 這個職業,也不要因為這幾個字在腦海裏給自己加戲。醫師是一個孤獨的職業, 一個在光鮮外衣下很難有人理解的職業,很多來自各方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也。所有這些內在的信奉與追求、外在的稱頌與期待,如果你過分執著於此, 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稻草,阻礙前進的詛咒。要想在這條道路上行穩致遠,首 要的就是要 保持一顆平常心,客觀辯證地、舉重若輕地看待榮辱得失、艱難險 阻 ,而後才能在漫長的醫學道路上, 一步步完成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2.選擇就讀醫學專業所需考察的要素

選擇學醫, 首要的要求是出於自己的想法與追求 ,既不 應該是追求「社會地 位」與「經濟收入」 , 也 不應該是為了學門手藝「好就業」 , 也 不應該是為了家人保 健就醫的方便, 更 不應該是因為自己高中學的化學、生物或者相關的學科成績 比較好 。尤其上述四種常見的荒唐理由, 絕對不是,也不能是學醫的第一驅動力 簡單地說就是 , 不想學,就一定不要學 。

同時,選擇學醫前,應當有這些問題值得考慮清楚:

1.我大致了解什麽是醫學,什麽是醫生這個職業;

大致了解醫師需要從事哪些工作;

大致了解醫療行業如何運轉;

大致了解這個行業中存在的利弊優缺。

沒有這種思想基礎,請不要盲目選擇學醫。

2.我的家庭有醫學的相關背景,有能夠給我未來提供指導的業內人士 / 家庭有足夠的物力、財力、時間以及認可度,能夠負擔長時間、無收入、 一眼望不 到頭的學生生活,並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支持我的發展。 如果家庭無法負擔這 種物質與精神上的壓力,請不要盲目選擇學醫。

3.我的思想足夠端正,不是為了攫取暴利而學醫;我的心態足夠堅強,不害 怕被人舉刀屠戮;我的身體素質足夠好,能夠經受住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對健康的影響;我的性格足夠隱忍,能夠忍耐長期作為廉價勞動力、發展落後於同齡人的壓力;我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能夠在極大的工作、生活壓力面前, 在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面前,有效地自我排解;我的心裏已經有了打一場持久 戰的準備。 如果不能做到,請不要盲目選擇學醫。

那麽總體而言,哪一類人比較適合選擇學醫呢?筆者認為,醫學專業作為 一個典型的 高投入、低產出、長時程、門檻高 的專業,比較 適 合有一定原生條件的考生選擇就讀 。 這裏的原生條件,主要是 指 醫療相關的行業背景 或 較為富余的經濟狀況 。 這類學生就讀醫學專業,在就業及經濟方面壓力較小,更能夠 以良好的心態、飽滿的熱情及充裕的時間投入到臨床與學術、科研工作中,能 夠 比較自由地追逐個人價值的實作 。

當然也有觀點認為, 缺乏原生條件的考生 ,反而比較適合學醫,進而 透過 走上醫學職業道路完成階層的躍遷 。 這也是一種合理的思路。但筆者認為,這 個問題也需 要 辯證看待 : 誠然,醫療行業雖然並不算什麽高收入行業,但 步 入主治及以上階段時,收益對於條件比較困頓的家庭來說,還是能有可觀的提升 的 。

一方面 , 在一切 步入正軌以前,必然會有很長一段時間 ,無法獲得 滿足基本需求的、穩定的收入來源 ,而 且中間還 有 考研等未知數存在 , 對於個人和家庭,這份 壓力也是較為沈重的 。此外,在就業過程中,缺乏原生資源與 經濟支持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個人特別優秀,或者獲得導師引薦等其他一些幫 助, 在就業市場中赤手空拳往往會較為缺乏競爭力,也難以在較高的平台立足 , 部份人最後的結局,也只 是成為普通的基層醫學打工人 。所以,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能夠達到階層飛躍效果的只是鳳毛麟角, 大部份人可能還是會在一個與原有生活水平不相上下的狀態徘徊,甚至在某些階段稍顯局促。對於這類普通家庭的考生,我想 在 有其他合適的興趣專業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學醫的優先級應該放在相對靠後的位置

如果做好了覺悟,下篇文章將講解: 醫學的學習過程與中國醫學教育體系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