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別小看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從小學學哲思

2024-10-16教育

不要小看孩子本身的哲思能力,我就曾被我家娃的哲思回答所震驚。

國慶回來,我家的小白貓跑出去就一直沒回來,於是我問芮丫頭,「要是小白以後都不回來了怎麽辦呢?」

芮丫頭說:「習慣就好了。」

我問她「你是不喜歡小白了嗎?」

芮丫頭說:「我沒有不喜歡小白,我是說習慣了就好了。」

聽了芮丫頭的回答,我直感嘆「絕了!」。

知道小白跑出去後,她沒有跟我一哭二鬧的逼著我去滿足她喜歡的事情。

當喜歡的東西遺失了,她也沒有哭鬧和執念著必須得到或再次擁有。

對於失去心愛之物,她可以繼續保持正常的生活,選擇接納,選擇包容。

想必未來遇到這種放不下、得不到、舍不得的情景,我也不必太擔心她會被情所困,因情所傷了。

至少在「小白丟了」這件事情上,她思考的很理智,很是坦蕩和灑脫。

說起哲思這件事,原本只是我自己喜歡看這類的書,從一個故事裏看出背後的意思,這讓我看來是讀書的終極收獲。

如今我想帶著孩子一起探討,你猜為什麽我有了這樣的想法呢?

因為一個現實的問題:

我娃上小學三年級,語文考試閱讀理解全軍覆沒,問起其他孩子家長,同樣是閱讀理解這裏扣分特別多,尤其是最後一道題,這篇內容對你有什麽啟發?

看起來是開放性的送分題,可是卻讓人不知如何得分。

其實每個孩子本身有一種特殊的才能,就是向世界提問,會提問,會驚嘆,會思索,會分析,這份能力統稱為:哲思。

可是在應試教育之下,這份獨有的天賦被隱藏起來了。

早在晉代,陸雲曾提到「哲思惟文」,即要透過哲學的思考方式來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在看了法國作家菲德烈·勒諾瓦的【和孩子一起哲思】這本書後,我更是肯定,小學生開始學哲思,剛好!

譯者張香筠將【和孩子一起哲思】這本書轉譯的特別流暢,翻開書看,我根本感覺不到這是外國人寫的書。

作者菲德烈提倡到:孩子用不著去背概念,可以學著依照規則辯論,培養批判精神,去感知,並且透過自己的理性思維,而不是透過某種信仰或人雲亦雲,來形成個人的觀點。

菲德烈為我們提供了哲思課要怎麽開展以及談論怎樣的主題。

在課程設定上,他有10項建議。

在我看來,這個過程有點兒像職場教練的內容,當然,作為課程而非一對一,那麽還要註意每一個孩子的參與度,讓孩子多去說自己的觀點,以孩子的回答思路引導討論,讓不愛說話的孩子發言,並且時不時地要總結一下大家的發言並記錄。

哲學班究竟可以討論些什麽內容呢?

比如幸福、情緒、愛、朋友、暴力、生死、成功等等。

不要小看孩子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他們的觀點可能比你想的還富有深意。

就比如他們會說:

10歲孩子:

快樂,是我想要擁有的東西。

幸福,是跟別人分享的快樂。

9歲孩子:

幸福是來經歷的,高興是來感覺的。

10歲孩子:

朋友和夥伴不一樣。夥伴就是天天在一起玩的。朋友呢,就是什麽都可以講,你需要的時候他就陪著你,支持你。

7歲孩子:

即便別人不尊重你,你也要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想尊重你。因為如果他得到尊重,就會很高興,就會也學著尊重。

歲孩子:

我熱愛生活,人要是快樂就不想傷害別人。犯罪分子想殺人,可能就是因為他們不愛生活,他們不幸福。

書中除了有相關的課程教案記錄,還有參考資料和書籍的推薦,相比起讀書寫字,哲思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