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一流父母提示:三流家長常把3句話常掛嘴邊,會讓孩子越來越脆弱

2024-07-28教育

導讀:全球兒童安全組織呼籲 每一位 父母 教育孩子過程中所說 每一句話 應經過思考 ,因為根據對 全球兒童調查數據 顯示, 80%經歷過父母語言暴力 孩子或多或少 出現了 心理扭曲 超過90% 孩子 因父母一句話陷入「鏡中我效應」 性格、三觀大受影響 ,甚至 長達一生

「沒錯, 我就是不行 我就是蠢貨 」,明明只是 批評 忘記在試卷上寫名字 的小聰, 提醒 他「 下次不要忘記 」,然而 孩子 卻如此 直白 否定自己 ,令身為 2年級班主任 黃老師深感驚訝 。要知道, 小聰平時成績 基本都能 在全班前3名內

所以,黃老師連忙 安慰他 :「小聰, 老師知道你只是這次忘記寫名字 而已, 答題並沒有問題 ,下次咱們記住就好!」然而,小聰還是 十分消極 懇求 她:「黃老師,你 可不可以不要將這件事告訴我爸媽 ?不然我 肯定又被罵 了!」

看著 孩子 有些 惶恐 的模樣,絲毫 不見成績名列前茅的自信狀態 ,黃老師 耐心詢問 後才知道,原來他 每天 基本都 活在被父母「打擊」 狀態 。如他若是 考試得了第1名 ,父母就會跟他說「你 這次雖然考了第1 ,但 也只是題目簡單 而已」。若他 只是考了第2名 ,父母則會 嚴肅批評 他「你 怎麽只考了第2,太笨了 」、「 我們對你感到失望 」。

還有 日常生活 中,他 想與小夥伴們出門玩耍 媽媽 一般會回他「 不行,太陽太大,你會中暑 」、「 太冷了,你會感冒 」。當他 想爬高 時, 爸爸 也會 第一時間 說「 你不能爬,太危險 」、「 你這麽笨手笨腳,肯定摔下來 」等。

聽了小聰的訴說, 黃老師 當即 決定抽時間與他的爸媽進行溝通 。畢竟,不管是 教育界 還是 兒童心理學界 ,有 3句話 公認 常見於父母教導 孩子心理「毒藥」, 其中便包括 不斷否定孩子 的話語。

有3句話,父母千萬別對孩子說

育兒圈公認的一流父母們(也就是教育孩子比較出色的),一致認為,三流父母(經常責備孩子、教育不上心的父母)經常跟孩子說下面的三句話,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希望你一句也沒說過。

第一句話:「你不行」

孩子做什麽 都會得到 父母 的一句 「你不行」 ,就像大家都批評男星 楊爍 【一起出發吧】節目 裏, 對兒子楊雨辰處處「挑刺」 的舉動。哪怕只是 普通的走路 ,都能 被他從路線、速度上大肆批評 。以致於明明 十分懂事聰明 孩子 變得膽怯 內向。

還有 孩子想做什麽事業 被父母阻止「不可以」、「我們不同意」 。殊不知,就像 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 提出的 「白熊效應」 ,即 越是向實驗者強調不要想象白熊的樣子 ,他們 越是控制不住大腦進行聯想

Tips: 父母越是強硬管束孩子不要做某些事情 孩子 也會 出於好奇、叛逆心理 等, 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做

第二句:「你一定能做到」

騰訊育兒 聯合 幾個教育機構 上千名孩子們進行調查 後發現, 孩子 壓力主要來源於父母、家庭 超過70.2% 孩子 父母極大的期望感到「透不過氣」

同時, 孩子們 表示 每一次父母對他們說 「加油」 、「 你一定能做到」 等看似 鼓勵 話語 ,反而 讓他們覺得 我做不到的話,爸媽就會失望 」、「 我不得不做到 」。

不難看出,雖說 父母的鼓勵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可以 增加 他們的 自信心 ,但若是 一直強調 ,很可能 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

第三句:「你快點」

【AERAwithKids】雜誌 日本眾多家庭進行調查 的結果顯示,幾乎 8成的父母每天 或多或少催促孩子 你快點」 ,如 早上催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餐 晚上催孩子寫作業、洗澡、睡覺 等,似乎在 父母眼中 孩子 就是 「無催不行動」 的狀態。

然而,這些 催促的過程 往往會 帶有貶義話語 ,如「你 怎麽這麽磨蹭 」、「 沒有我們催你 ,你 肯定做不了什麽事 」等,這不僅會 增加孩子 心理負擔 焦慮感 ,也會 讓孩子不斷否定自己 。同時, 習慣 任何事情 有父母催促 後, 孩子 也會 失去自我思考、安排 主動性 ,養成 事事依賴他人 的習慣。

教育家瑪利婭·蒙台梭利 認為:「 孩子出現 性格、能力缺點 ,都 源自童年時期的錯誤教育 。」而 心理學家馬丁·泰徹 更是提出, 孩子 性格、為人處事 方式 等都 受到父母任何話語影響, 甚至可以 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父母在 教導孩子 時, 任何話語 都應 慎重開口

與孩子交流,一流父母的做法值得參考

心理專家王紀瓊 在講座中 與其他家長分享 了他的 親子經歷 ,如 兒子考了90分 ,很 忐忑 地問他:「爸爸, 我沒考到100分 你會不會不高興 ?」而他看著 前一刻還面帶笑容 兒子 ,回道:「 爸爸看到你很高興 爸爸也很高興 。」

這個回答 無疑 讓孩子明白 父母 不會只在乎 是否考得高分 ,而是 接納他努力後 不理想成績 尊重他的情緒 想法 ,如此才能讓他 感受到自由 自身價值 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只要 堅定、勇敢 學習 付出自己 努力 任何結果 有意義

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提出:「正如植物需要水分,孩子成長過程需要得到鼓勵與肯定,但不包括敷衍或不正確的鼓勵。」

正如 【正面管教】 一書裏提到, 正確、有效 鼓勵 應以 尊重 作為 前提 充分考慮孩子能力 情況下,提出 具體 鼓勵 ,而 非單純 的以 「加油」、「你可以」 作為鼓勵的話語。

如「你 對待學習很細心、認真 ,所以我們都 相信你可以憑借這些優勢戰勝難題 」,即 肯定 孩子 優點 ,也 引導 以何種態度應對難題 。如此也能 避免 出現 對孩子的否定 ,如「 你雖然能力不足 ,但 爸爸媽媽還是相信你可以做到 」,這樣的話語只會 加強孩子對自我 錯誤認知 否定 還沒開始努力 就已經 產生「我不行」、「我能力不足」 觀念

【向往的生活】節目 裏, 宋丹丹 兒子巴圖 原本是 想給媽媽煮幾個水煮蛋 ,但因 對燒火並不熟悉 ,不僅 被煙熏 ,還 遲遲未能將雞蛋煮好 。而 宋丹丹 十分心疼兒子, 說出的話 充滿 嘲諷 ,如「你 這雞蛋是煮不好了 我還是不吃了 」、「就像 參加你小時候的家長會 沒有一次是讓我開心 的」等,令 巴圖十分不快

當節目播出後, 許多網友 紛紛 吐槽 自己的 父母 也是這般 「刀子嘴豆腐心」 ,使 長期生活在語言攻擊 的他們 哪怕成年 後,也 無法平復當時心靈受到的傷害 一想起 便 感到難過

可見, 父母與孩子相處 時, 正面表達對孩子 愛意 關心極為重要 。不僅 關乎親子關系是否親密 ,也能 避免孩子 無形中 受到「語言暴力」 內心缺乏安全感 之余,也一直感到 難過、郁悶

那麽,到底怎麽跟孩子溝通呢?一流父母會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既能教育孩子,還能起到鼓勵的作用,讓他以後的行為,慢慢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到底怎麽做呢?可以參考【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這本書也是我的枕邊育兒書,經常會拿出來翻看,每看一頁,就能學到不少知識,得到不少感悟。

孩子常見的13種情緒問題,書中有明確話術建議,讓家長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其實,我們家長有時候,很愛孩子,也很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可以起到效果。但總是用錯了勁兒,努力錯了方向。明明是希望孩子能洗完澡早點睡覺,但脫口而出的是:「快點兒,現在去洗澡!」結果呢,孩子更抵觸了,不想照著做,即使真的去了,也非常不樂意。

到底該怎麽說呢?可以根據孩子當時的情況,進行引導。比如在看動畫片,可以說: 「等你看完這集動畫片,就去洗澡,怎麽樣?」 或者在玩玩具,可以說: 「咱們再玩5分鐘,就去洗澡,爭取早點休息,讓大腦好好歇一歇,怎麽樣?」 孩子都能很好的接受,並且照著做。

經常看這本書,讓我明白,不做控制型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才是有利的。比如,我們認為孩子需要營養,讓娃必須吃飯。

實際上卻忽視了,孩子可能身體不舒服,或者正對其他事情感興趣,並不想吃飯。這種控制型的父母,很難教出優秀的孩子!

在每一個章節,還有具體的方法,告訴家長,如何跟各種時期的孩子進行溝通。並且有思考題,讓家長總結一下,自己教育孩子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是之前沒有考慮到的。 有方法有總結,還發愁教育不好孩子嗎?

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每天都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有些可能處理起來,不是那麽應收。 可以借鑒這本書上的做法,讓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更和諧,把話說到孩子心裏去,你們之間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枕邊育兒寄語

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 認為:「 人類 心理、言行十分復雜 孩童時期 需要透過 觀察、學習獲得成長 。而 父母 言行 會在 潛移默化 影響孩子 。」也就是說,如果 父母對孩子說錯話 負面影響超乎想象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