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某高校網站釋出了【關於部份處級幹部崗位競聘結果的公示】,其中提到一名校辦秘書科科長擬任校長辦公室主任,一名機電學院教學秘書擬推薦為機電學院黨委書記人選等。
眾多崗位,公開競聘
領導幹部相關崗位競聘長期在高校發生,有的高校根據崗位空缺情況及需求程度會進行崗位競聘的工作。如去年9月,四川農業大學決定透過競爭上崗方式在全校在編在崗教職工中選拔3名副處級領導幹部,3個學院副院長各1名。同年10月,該校舉行副處級領導幹部競爭上崗面試答辯會,對3個崗位8名競聘者進行了考評。該校黨委書記在會上提到 即將出台幹部能上能下管理辦法 ,持續提升幹部監督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水平;把年輕幹部培養放在幹部隊伍的重要位置,透過選派幹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掛職鍛煉、加大幹部輪崗交流力度、強化幹部聘期期滿考核等方式加強幹部培養鍛煉。
也有高校為豐富幹部選育方式,建立科學規範的幹部選拔聘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機活力、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對校內中層幹部公開競聘。
當然,高校的崗位競聘並不局限於領導幹部相關崗位。一般來說,高校有三個崗位類別,即專業技術崗、管理崗、工勤技能崗。不同崗位有不同的勝任條件,相同崗位也會有不同的崗位等級。如廣西某高校在專技崗分十三個等級,高級崗位分七個等級,其中正高為一至四級,副高為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從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十一至十三級。管理崗分為八個等級,即三至十級職員崗位,分別對應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等八級職員崗位。
這三個崗位的競聘工作,在高校時常有之。有的高校還會進行多輪全員競聘上崗。
如2003年山西財經大學就廢除職務終身制,出台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從普通員工到教授全員下崗,全員競聘 ,收入與崗位相對應,逐步實作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此次改革,該校將教職工分為教學科研人員類、黨政管理人員類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類,並設有不同級別。
該校於2018年還釋出了全員崗位聘用實施方案,提到 專業技術崗位 綜合考慮本人任職年限、教育教學情況、學術水平、學術貢獻、學術影響等因素,體現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成就和貢獻。 管理崗位 綜合考慮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按照個人所任職務確定擬聘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 綜合考慮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情況,按照個人所具有技術等級確定擬聘崗位。
一般來說,高校會根據設定的崗位聘用條件,采用競爭性評審方式進行競聘上崗,擇優聘用。
高校持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從多校關於一些崗位競聘上崗的相關方案來看,方案大都提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深圳特區報在【深圳高等教育超常規跨越式發展】一文就指出,在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上,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在全國公辦高校率先實行去編制化管理,探索建立崗位管理和人員聘用制度,形成「 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合約管理、非升即走 」的全員聘用制度,實施與國際接軌的分類聘用、考核評估、晉升制度體系,為全國傳統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積累了新經驗。
早在2000年,國務院關於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到,進一步強化競爭機制,改革固定用人制度, 破除職務終身制和人才單位所有制 ,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嚴格考核、合約管理」的原則,在高等學校工作人員中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學校根據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任務的需要,科學合理地設定教學、科研、管理等各級各類崗位,明確崗位職責、任職條件、權利義務和聘任期限,按照規定程式對各級各類崗位實行公開招聘, 平等競爭、擇優聘用 。
目前,多所高校都在進行人事制度改革,且頗有成效。
以 聊城大學 為例,該校持續用心用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專業技術崗的競聘制度改革方面,該校趙少峰博士憑借服務國家戰略的咨詢能力和突出貢獻,透過「綠色通道」被直聘至教授崗位,體現了學校按能力、實績與貢獻評價教師的鮮明導向。此外,該校權責下放,自主聘任,促進學院選賢任能。在崗位競聘改革中,學校將 教授四級及以下崗位全部下放到二級學院 ,由學院自主開展 空崗競聘 ,同時堅決實施聘期考核,強化考核結果套用,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參加競聘,連續不合格者給予降級處理,實作了自主聘任、聘約管理、能上能下的良性迴圈。
同時,該校在崗位競聘中,積極推進學術評價機制改革, 突破學歷學位限制 ,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弱化刊物評價,強化同行評議,凸顯品質導向。該校教師徐鵬傑作為在讀博士生,在共同富裕影響因素領域發表系列學術論文,在區域經濟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受到匿名評議專家的高度評價,順利競聘教授崗位。
高校建立了相關「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事聘任制度,開展相關崗位的競聘上崗,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校內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積極完善相關崗位設定、職稱職務評聘、薪酬分配、激勵體系等配套工作,推進相關制度的合理化、規範化實施,或許更能促進校內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