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雞娃是無用功嗎?美遺傳學專家最新研究提醒,要避免無效育兒

2024-10-05教育

文 | 驕傲的向日葵

編輯 | 驕傲的向日葵

關註我,開啟你的幸運之旅!點贊評論,讓好運與你常相伴!祝您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解碼「神童」基因:3個孩子,3種人生,我們該如何育兒?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24巴黎奧運會,中國擊劍運動員江旻憓再次驚艷世界,斬獲金牌,聚光燈下,這位「擊劍女神」的成長經歷被反復提及,其優雅的談吐、自信的氣質,以及從容淡定的比賽風格,都令無數父母艷羨不已,將她視為「中產家庭育兒的天花板」,一時間,「如何培養出像江旻憓一樣的孩子」成為網路熱議話題, 各種育兒經驗分享層出不窮 ,仿佛只要復制貼上冠軍媽媽的教育方式, 就能收獲同樣的成功

成功的育兒方法真的可以復制嗎?基因和環境,究竟誰才是塑造孩子人生的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隨著基因科學的不斷發展, 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挑戰傳統的育兒理念 ,指出基因對孩子性格、天賦甚至命運的影響, 遠超我們的想象

基因的「預言」:天生「社交達人」or「安靜美男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羅格斯大學心理學和人類分子遺傳學終身教授丹妮爾·迪克(DanielleDick) ,在其新書【為什麽你的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中, 開篇就丟擲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基因的影響大於教養方式的影響

這一觀點並非電洞來風,大量收養研究和雙生子研究表明,即使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下,親生父母和孩子之間在性格、行為模式、甚至興趣愛好等方面, 都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 ,而這種相似性, 正是由基因決定的

試想一下, 一個天生內向的孩子 ,無論父母如何鼓勵他積極社交,他可能始終更享受獨處時的寧靜;而一個天生外向的孩子,即使在陌生環境中,也能迅速與人打成一片,這並非孩子「不聽話」或「不努力」, 而是基因在悄悄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丹妮爾教授將這種由基因決定的性格傾向,稱為「氣質型別」,她指出, 每個孩子出生時 ,都帶著獨特的「氣質密碼」, 這些密碼決定了他們對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情緒反應、註意力集中時間等方面的差異

為了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氣質密碼」 ,丹妮爾教授設計了一套類似於兒童版「MBTI性格測試」的測評工具, 將孩子的氣質型別劃分為三大維度:外向性、情緒性和自控力

以「外向性」為例,高外向性的孩子通常精力充沛、喜歡冒險、樂於社交,他們在學校和社會中往往如魚得水,更容易獲得關註和認可, 而低外向性的孩子則更喜歡安靜的環境、獨立思考 ,他們可能不善於表達自己, 在社交場合容易感到緊張不安

圖片來源於網路

傳統的育兒觀念往往鼓勵孩子積極外向、勇於表現, 而忽視了那些天生安靜內斂的孩子 ,氣質型別並無優劣之分,低外向性並非缺點, 它也可能意味著孩子擁有更強的專註力、更敏銳的觀察力和更獨立的思考能力

情緒的「按鈕」: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

除了外向性, 情緒性也是影響孩子行為模式的重要因素 ,高情緒性的孩子,對負面情緒的感知更為敏感,更容易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等,他們的情緒波動也更大,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雷霆, 被貼上「難搞」、「脾氣差」的標簽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反,低情緒性的孩子,情緒較為穩定, 很少大哭大鬧 ,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很快調整心態, 是家長眼中省心的「天使寶寶」

高情緒性並非「洪水猛獸」 它也可能意味著孩子擁有更強的同理心、更敏銳的感知力和更豐富的內心世界

丹妮爾教授指出, 高情緒性孩子的「情緒按鈕」更容易被觸發 ,他們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與其一味地批評指責,不如嘗試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幫助他們辨識和表達情緒, 引導他們找到合適的宣泄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大鬧時,父母可以先嘗試理解他們的感受:「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很喜歡這個玩具」然後,再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你可以告訴他, 你還沒有玩夠 ,請他還給你」還可以幫助孩子尋找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想玩他的玩具, 可以問問他能不能和你交換」

自控力的「較量」:誰偷走了孩子的「棉花糖」?

自控力是指個體控制自身行為、情緒和思想的能力 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都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表明, 那些能夠抵制誘惑、延遲滿足的孩子 ,在未來的學業、事業和人際關系方面, 往往表現更出色

自控力並非一蹴而就, 它與孩子大腦前額葉皮層的發育密切相關 ,而前額葉皮層的發育,除了受基因影響外, 也需要後天環境的不斷塑造

丹妮爾教授建議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法 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消除誘惑: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單純的環境 減少外界誘惑對他們的幹擾

-鼓勵自主性:給孩子更多選擇和決定的機會 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

-提供自控力的範例:父母以身作則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自控力榜樣

圖片來源於網路

順勢而為:與基因「合作」,而非對抗

了解了基因對孩子性格和行為的影響, 並非讓我們放棄後天教養 ,而是要學會「順勢而為」,與基因「合作」, 而非對抗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氣質密碼」也各不相同,與其試圖將孩子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模樣,不如試著理解他們的天性, 尊重他們的個性 ,幫助他們發揮自身的優勢, 並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成長路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高外向性的孩子, 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幫助他們發展領導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對於低外向性的孩子,父母則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獨處和思考的空間, 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育兒是一場「順勢而為」的修行,它需要我們放下預設的期待,用心觀察孩子的特點, 傾聽他們的聲音 ,陪伴他們經歷成長的喜怒哀樂, 最終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基因並非命運的「判決書」 而是人生的「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