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口述史實踐教學打造「大思政課」創新模式

2024-02-09教育

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積極響應當前思政課建設的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任務,將口述史引入思政課,在全校開展2學分覆蓋全體學生的「思政課口述史實踐教學」課程。透過構建組織管理「大體系」、教學管理「大標準」、師資隊伍「大團隊」和實踐資源「大平台」,構建「大思政課」創新模式,充分調動全校力量和資源,將實踐教學層層推進,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成效和豐碩的實踐成果。

組織管理「大體系」

實踐教學不同於理論教學,既要解決課程建設的問題,也要解決課程實施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學生外出的安全保障和教學經費問題,需要學校層面的領導和組織機構全面協調各項工作。學校「思政課口述史實踐教學」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務處、學工處、團委、黨群工作部等部門密切配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組織管理「大體系」。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教學規劃和組織實施工作,教務處負責保障學時學分和教學經費,學工處負責做好學生外出的安全教育,團委成立相應的學生社團,黨群工作部負責校地合作和宣傳推廣。課程改革實施三年來,無一起學生安全糾紛。

教學管理「大標準」

為了解決實踐教學規範化管理不夠、教學實施隨意性大的普遍性難題,學校「思政課口述史實踐教學」課程在教學設計上加強標準化建設。第一,透過編寫校本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明確教學標準。加強前期思政教學知識點的梳理,聯系理論學習成果開展實踐選題、訪談和研究報告的撰寫。第二,以成果轉化為導向開展教學評價,明確考核標準。課程成果既有文字型別的研究報告,也透過課堂多樣化的匯報進一步展示,並且在課程評價中加入學生評分,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第三,口述史訪談教學要求對接國家標準,以中國社科院推出的【中華口述歷史工作實務規範】(試用版)為基礎進行口述史方法教學。三年來,共形成學生案例934個、視訊124個,其中優秀案例50個共42萬字,優秀視訊30個共325分鐘,學生運用口述史方法立項2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畫並順利結項。

師資隊伍「大團隊」

為了建立高水平實踐指導團隊,學校采取了多項有力舉措。首先,在教師隊伍的組成上,堅持專兼結合的原則擴大教師隊伍。針對教師人數不足的情況,師資隊伍組成上以專職思政教師為主,有相關學科背景的黨團幹部為輔。同時,適當聘用優秀的高年級學生組長作為助教,協助教師跟蹤進度、收集作業等。其次,堅持專項培訓和集體備課相結合,結對幫扶和以賽促建相結合,推進教師能力提升。每學期開課前開展口述史技術的專項培訓,並針對課程內容開展定期集體備課。針對年輕教師較多的情況,采用新老結對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跟蹤指導幫扶。課程結束後,透過舉辦成果交流賽的方式,以賽促建,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指導水平。近3年來,教師團隊共獲得省級教學競賽表彰5人次,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4名,凸顯了教學改革成效。

實踐資源「大平台」

要開展好「思政課口述史實踐教學」,必須要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和資源,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開發出高品質的教學資源並加以運用。學校立足丹陽地方紅色資源、鄉村振興計畫等開發一批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譬如與丹陽市委宣傳部、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司徒鎮杏虎村等開展共建合作。透過校地合作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述史訪談資源,另一方面也將實踐成果反饋給地方,提高實踐成果的利用和宣傳。例如,丹陽鄉村振興系列口述史計畫就是在市委宣傳部的聯系下開展的,許杏虎紀念館的解說詞也是在學校的合作支持下完成的。

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著力打造 「思政課口述史實踐教學」課程,搭建「大思政課」平台,透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親眼觀察、親耳聆聽、親身體驗,感悟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讓學生在了解民情、社情、國情的基礎上,更加腳踏實地、知行合一、知信行統一,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周燕(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黨委書記),葛瑩瑩(南京師範大學中北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