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底色,而父母是這底色最重要的繪制者。
作為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父母必須明確:
父母對教育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家長的認知高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認知,也幾乎決定了他人生的下半場,影響了他人生的下半場。
教育需要底線,父母的教育底線,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線。
愛的底線:
溺愛不是愛,而是飲鴆止渴
俗話說的好,慣子如殺子,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孩子是被寵溺成材的。
李天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有人曾問李雙江打孩子嗎?
李雙江說: 「不打,舍不得,有時真想打,但不能打,勸說,我們嚇唬一下。還沒有打,自己的眼淚先掉下來了……」
母親夢鴿對李天一更是百般寵溺。
13歲時,夢鴿縱容他在車柯瑞打冰球,結果引發沖突。
14歲時,李天一想開車,夢鴿不顧孩子未成年沒駕照就送他一輛寶馬,幾天後,李天一因交通糾紛毆打了一對夫妻。
盡管李天一屢屢犯錯,甚至在法律的邊緣反復試探,但是他的父母不但不管教他,反而替他一一擺平。
在這樣的溺愛和縱容下,李天一以為自己不管做什麽,父母都能擺平,父於是變得更加瘋狂的為所欲為、漠視法律,成為一起 輪jian 案的始作俑者,最終被判入獄十年。
父母慣著孩子,社會不會慣著孩子,父母縱容孩子,法律不會縱容孩子。
父母毫無底線的溺愛孩子,舍不得管孩子的後果,就是社會幫你管,法律幫你管。
愛孩子要有底線,有底線的愛,才能更好的為孩子的人生托底,才不會讓孩子的人生失控,從而一步步走向深淵。
從現在開始立規矩,用行動告訴孩子你的原則。
讓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則和底線,反復幾次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懂得: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什麽可以做,什麽堅決不能做!
管教的底線:
孩子的生命來自父母,卻不屬於父母
王猛,高考理科狀元,本科北大,留美研究生,這樣的標簽在一個人身上,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是一個能給父母帶來榮耀的孩子。
但是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卻12年不回家過春節,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寫萬字書信控訴其「罪行」。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
王猛直著眼睛,說完話緊咬嘴唇, 「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高中畢業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裏,「朋友,都是父母認識、了解或者聽過的」。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
「在離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於是大姨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系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
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就擁有了左右孩子人生的權力。
教育的本質是啟發,是點燃,是感化,是激勵,是熱愛,是對孩子人格修養的塑造,和身心的關懷。
作為父母,關心愛護自然無可厚非,督促教育也是理所應當,但是不能事事監督,時時控制。
你把他們扶上馬,送一程就足夠了,但是路要由他們自己選,坎要他們自己過。
管教的底線是不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學會放手,是最高級的智慧,也是最深沈的愛。
情緒的底線:
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記得之前有個新聞,一位媽媽接17歲的兒子放學回家,母子在車內發生爭吵,媽媽一怒之下將車停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
結果,兒子開啟車門,縱身跳下高架橋,當場死亡。
父母情緒不穩定,註定會是孩子躲不開的災難。
有位教育學家說過: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的人,孩子更是在錯誤中成長。
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情緒,但是更應該明白,面對孩子的錯誤,是發脾氣重要,還是讓孩子在錯誤中吸取教訓重要。
心理學家賽奇斯說:
「當孩子犯錯了,你應該帶著孩子從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贊賞孩子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
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好是父母教育的良機。
當孩子犯錯,父母要做到不偏激,不激動,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才是真正的幫助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你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將會決定孩子走向何方。
老話說:數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
羞辱、責罰、打罵、冷落、只會讓孩子加深痛苦的印象並不能改變其行為。
只有贏得孩子的心,才能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父母情緒的底線,是真正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把教育孩子當成情緒發泄的途徑。
美國育兒作家珍娜.艾裏姆曾說: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人生道路上,有些事情做錯了可以重來,孩子的教育卻不能。
為人父母,一定要守住教育的底線,沒有底線的教育,都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