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人到晚年,最好別在兒女家幹這3件事,真的很蠢,容易招人恨

2024-05-01教育

作者:李辰汐 · 主播:吉米

父母與兒女之間,其實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作家周國平在隨筆【人與永恒】中說: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界限感。

哪怕是父母與兒女之間,也需要明確邊界,親而有間,才能相處不累,遠近相安。

兒女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父母與之相處更要懂得講究分寸。

人到晚年,不管多愛兒女,也不要在他們家做這三件事,一定要謹記。

01

別插手兒女婚姻,保持好距離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組讓人驚訝的數據:因為婆媳關系不和,導致的離婚率竟然高達47%。

仔細一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夫妻的婚姻,因為父母的插手而出現了裂痕,甚至走到了盡頭。

兒女長大結婚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就應該懂得放手,與他們保持好距離。

如果父母總是打著愛的名義,過多插手兒女的婚姻,只會影響彼此的關系,甚至引起兒女的反感和怨恨。

網友曉嵐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她和丈夫在一場線下聚會上認識,兩人興趣相投、三觀一致,很快就步入了婚姻。

婚後的生活,雖然偶有爭吵,但小兩口的日子過得也算甜蜜幸福。

但沒過多久,婆婆就從老家搬到曉嵐家,說是住在一起方便照顧他倆。

不曾想,小兩口的平靜生活就此被打斷。

婆婆性格強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和他們有很大的差異。

日常相處,矛盾更是不斷。

丈夫有時打掃一下衛生,收拾一下房間,婆婆看到了,總會明裏暗裏指責曉嵐,說她不懂得體貼對方。

吃飯的時候,曉嵐讓丈夫幫自己盛碗飯,剝個蝦,也會被婆婆當做不懂事。

甚至夫妻倆有時因為一點小事爭吵兩句,婆婆也會過來插手,幫兒子說話,批評曉嵐。

時間一長,曉嵐對婆婆的意見越來越大,夫妻倆的關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好在丈夫明事理,知道這樣下去一家人的關系只會越來越糟糕,就找到了母親和她好好談了談,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把母親送回了老家。

兩人的生活這才恢復了之前的平靜和諧。

有句話講:「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系,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父母與兒女之間,也是如此。

兒女結婚後,有了自己獨立的生活。

父母關心兒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註意保持好距離,不幹涉兒女的婚姻生活。

就像有個比喻說的那樣:

父母和兒女之間,最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既保持關心,又給彼此留足空間,一碗熱湯送到兒女身邊,不燙不涼,兒女喝了身體暖和,心裏也會舒坦。

人到晚年,做一個聰明的老人,別隨意插手兒女的婚姻,把握好距離,一家人自然會和和美美,萬事皆安。

02

別包攬兒女生活,把握好分寸

【增廣賢文】中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為人父母,把孩子撫養長大是一種責任。

但孩子成人後,就應該學會放手,讓他們自由成長。

因為父母沒有辦法,去代替兒女,過好他們的一生。

在生活上大包大攬,只會讓兒女感到窒息,甚至對父母產生厭煩。

演員朱雨辰和媽媽的相處模式,引起過很多人的關註。

朱媽媽每天都會早早起床,給朱雨辰熬冰糖雪梨湯,一堅持就是十多年。

除此之外,她還經常幫朱雨辰打掃房間、洗襪子、整理衣服,幾乎包辦了所有的家務活。

朱雨辰演戲的時候,她甚至會背著一口鍋,給兒子做飯,照料兒子的飲食出行。

朱媽媽不讓兒子接武打戲,因為擔心他受傷。

朱雨辰發的微博,她會一段一段抄寫下來,逼得兒子後來很少在網上釋出東西。

朱媽媽在節目上公開表示:「我的生活沒有自我,我是用整個的生命去愛我的兒子的。」

年過七旬的朱媽媽,把自己活成了兒子的全職保姆。

這種相處模式,不僅讓她失去了自我,也讓兒子覺得很窒息。

朱雨辰曾多次表示,媽媽給的愛,讓他覺得壓力太大了。

他甚至和媽媽大吵:「你這樣會把我搞死!」

但每一次抗爭,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如今已經四十多歲的他,還是孑然一身,事業上也是不溫不火。

教育專家盧勤曾說:

「現在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拿得起放不下。

管吃、管住、管用,管一切事務,父母付出了很多,最後的效果卻很差。」

很多時候,父母包攬兒女的生活,並不是因為愛,而是不想讓孩子脫離自己的控制。

為人父母,千萬記住要收起自己的控制欲。

兒女成年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再生活在父母的護佑之下,而是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正如胡適在給孩子的信中所寫:

「你是自由的,我愛你,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左右你的人生。」

父母只是兒女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他們人生的掌控者。

作為父母,學會適時放手,不要用自己的控制欲,去影響兒女的生活,才是一種真正的遠見。

03

別幹涉孫輩教育,統一好戰線

很認可一種觀點:

「一個家庭中,如果誰都說了算,那就是誰說了都不算。」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個家庭最好只有一種聲音。

家裏的老人如果過多幹涉孫輩的教育,只會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老人疼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家人一定要統一好戰線。

請記住,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體。

只有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明確自己的分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家庭關系才不會錯位和失衡,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隔壁鄰居張奶奶,在孫輩教育問題上,就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經驗。

前些年,孫子出生後,張奶奶就搬到了兒子家幫忙帶孩子。

一開始,張奶奶也因為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的差異和兒子兒媳有過很多矛盾。

比如,媽媽讓孩子回家後先完成作業再玩,奶奶覺得孩子上學已經很累了,先玩一會再寫作業也可以;

媽媽不讓孩子在手機上看短視訊,奶奶說玩一會手機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孩子犯了錯,媽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奶奶看到心疼會袒護孩子。

雙方經常因為這些事情發生沖突。

後來,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談了一次,最後達成了一致。

張奶奶主要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接送問題,兒子兒媳負責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問題。

同時,作為父母,兒子兒媳要多抽時間親內建孩子,陪孩子讀書,做遊戲等等。

雙方在孩子的問題上有分歧時,要提前溝通,統一思想。

時間一長,張奶奶身心得到了放松,兒子兒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孩子心裏有了規矩,能夠明辨是非,性格上更加獨立自信,一家人也過得越來越舒心自在。

在孫輩的教育問題上,老人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

可以關心和愛護晚輩,但要把握好尺度,不要過多幹涉。

正如育兒專家張思萊所說:

「隔代育兒,第一責任人始終是孩子的父母。」

教育孩子,父母才是最重要的角色。

老人盡量不要做過多幹涉,多和兒女溝通,兩代人統一意見,各盡其責,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好。

作為兒女,也要體諒老人的辛苦和不易,尊重老人的意見,感激老人的付出。

一家人經常溝通,互相理解,彼此陪伴,日子也會過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

04

北大才女趙婕說:

「我敬佩一種父母,他們在孩子小時候給予最好的愛護,又在孩子成人後學會得體地結束。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一定要完成的任務。」

父母與兒女之間,其實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兒女長大後,父母要懂得放手,讓他們學會獨立,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別插手兒女婚姻,別包攬兒女生活,別幹涉孫輩教育,保持分寸,親疏有度,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點亮「在看」,人生下半場,願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活出最美的姿態。

作者:李辰汐,本文先發讀書369(ID:dushu369com),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君與你一起,聽名著、讀美文,用讀書點亮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系讀書369。

經常有小夥伴在後台說

為什麽最近收不到

我們的推文了

那是因為微信改了推播機制

一旦錯過,我們就失聯了

你知道,我不想錯過你

希望你也不會錯過我

▽ 更多推薦閱讀 ▽

44歲著名奧運冠軍,被曝生了3個「弱雞娃」,卻意外緩解了無數人的焦慮楊麗萍仙氣全無,指甲也剪了,常年吃花瓣水,如今65歲拄拐杖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