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童年挨的那頓打,是我一生的陰影!

2024-02-22教育

當我看到那個將三歲孩子狠心扔下樓的父親,我的心中充滿了憤怒。這樣的人,竟然也配為人父母嗎?他們對於自己的行為難道沒有一絲的愧疚和自責嗎?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應該是孩子的守護者和引路人。但是,這個父親卻因為自己的私欲和情緒,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出氣筒。這樣的行為,不僅會對孩子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更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無法抹去的陰影。

一個人在面對困境和壓力時,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將無辜的孩子牽扯進來,讓他們承受自己的痛苦。這樣的行為,不僅是無知的,更是道德淪喪的表現。

我想對這個父親說,如果你真的為孩子著想,就應該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家庭環境。而不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嫁給孩子,讓他們成為你的出氣筒。相信你也有過童年,也曾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那麽,請你也給予孩子同樣的溫暖和關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讓我想起了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年幼時挨過的那一頓打。那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讓我痛徹心扉,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那時,年僅四五歲的我,手裏端著半碗米飯,正在高高興興的吃著。突然,叔叔家的女兒,我的堂妹過來了,她眼巴巴地看著我手中的米飯,吵著鬧著非要吃。然而,那時候的我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哪裏知道什麽謙讓,直接就拒絕了。

就在這時,父親走了過來。他一把搶過我手中的米飯,遞給了堂妹。接著,他毫不費力地提起我的一只腳,把我扔向了家門口的池塘。

幸運的是,池塘邊有一棵桃樹擋住了我,但桃樹旁那些長滿尖刺的小樹卻紮得我痛徹心扉。我渾身是傷,疼痛難忍。

這時,母親聞聲趕來,原本想找父親理論一番,不料他卻擺出一副大義滅親的模樣。母親氣不過,從竈堂裏拿起一根燒火的芝麻棍,而父親卻從屋裏找出一根鐵棍子,擺出一副誰怕誰的架勢。這場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我童年的一場驚險記憶!

在那個瞬間,我仿佛陷入了無盡的痛苦深淵,全身上下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喚著疼痛的釋放。然而,那一刻,我竟神奇地忘記了痛楚,只剩下驚恐和無助。我的身體開始不由自主地抽搐,每一次抽動都像是在告訴我,我正處於生死邊緣。我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青紫,仿佛是缺氧導致的窒息。

母親驚慌失措地看著我,她的眼神裏充滿了焦慮和無助。她咬緊牙關,用盡了所有土方法來急救我。她掐著我的人中,試圖喚醒我,又咬破了我的腳後跟(那時人人常常認為是急救的土方法),希望以此喚醒我。然而,無論她怎麽努力,我還是無法緩過神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路過的鄉村赤腳醫生出現在我們面前。他淡定地觀察了我一下,然後迅速地用他的土方法開始搶救我。他讓我平躺下來,用一種特殊的按摩手法在我的胸口和後背之間進行推拿。神奇的是,沒過多久,我終於緩過氣來,恢復了意識。

經歷過這次事件後,我對父親的恐懼達到了頂點。每次看到他,我都會不自覺地心跳加速,像老鼠見到貓一樣,立刻躲得遠遠的。我害怕他會再次對我動手,那種疼痛和無助的感覺讓我心有余悸。

自那日起,我和父親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離,如同陌路之人。我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沖動,想要逃離父親的身邊,遠離他的一切。即使他曾試圖透過送我我最愛的書籍,費盡心思為我制作電腦鍵盤等方式來討好我,我仍然無法感受到那份久違的父愛溫暖。

作為父母,怎能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隨心所欲地對待他們?怎能根據自己的情緒,任意地打罵、摔扔孩子?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有人格的鮮活生命,他們的人生並非父母所能左右。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給予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而不是強行將自己的期望加諸於他們身上。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有思想、有擔當的個體。

那些隨意打罵孩子,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對待孩子的人們,他們的行為無疑是最無知的,最後悔的。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靈非常的脆弱,需要關愛和呵護。他們的童年陰影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這些家長們,往往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而將孩子當作發泄的物件,無視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他們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尊嚴和權利。他們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無法挽回的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些孩子們,因為童年的陰影,可能會變得膽小、自卑、孤僻,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他們可能無法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系,難以適應社會生活。他們的心靈被深深地傷害,可能需要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治愈。

那些隨意打罵孩子的家長們,如果能夠意識到孩子的心靈是如此的脆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那麽他們將會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引路人。但是,如果他們繼續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對待孩子,那麽他們將會是孩子心中永遠的痛,成為孩子一生都無法原諒的人。

作為父母,真的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孩子的心靈需要關愛和呵護。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