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前幾天,商場童裝打折時,給兩個女兒一人買了好幾身衣服
當時,身材微胖的大女兒,看上了一款天竺少女的露肚重工套裝
我看了看衣服,再看看大女兒那圓鼓鼓的肚子,當時就回絕說:
「你這身材不適合這種衣服,肚子都露在外面,實用性根本就不強,估計買回家你也就是穿一、兩次就不穿了」
大女兒不聽,直接抱著衣服不放,一副非要買到手才肯罷休的姿態
再說些什麽,她直接賭氣地不理人,還堅持說:「我就是喜歡那套衣服,我保證肯定不會穿兩次就不穿了」
沒辦法,最後只好如大女兒願,滿足了她那 心心念念 的異域風格
為了避免偏心情況,買衣服時我還特意問了小女兒:「你喜歡姐姐的那套衣服,還是喜歡媽媽給你挑的衣服」
小女兒想了想,然後指了指我給她挑的衣服
那會兒,我還欣慰地覺得:「終於有個正常審美的人了」
可結果呢,晚上回家後,姐姐突然對我說:「媽媽,妹妹說她也想要我的那套衣服」
我詫異地看向小女兒,然後問她:「你不是不喜歡那套衣服嗎」
小女兒慌張地回答說:「我不小心說錯了」
再看著眼底不經意露出的尷尬、害怕、還有失落,我突然心疼起了小女兒
把這件事說給爸爸聽時,爸爸給出的答案是「這孩子從小就老實,你說什麽,她就聽什麽」
一句話瞬間讓我不禁反思,「說什麽、就聽什麽」的背後,真的是老實嗎
不,並不是
所謂的老實,只不過是孩子內心恐慌的偽裝,本質上也是自卑
就像買衣服這件事一樣,有了大女兒被批評的 先例 後,小女兒為了避免再走同樣的路,就 自然而然 地選擇了偽裝,想要的東西不敢說、專挑我喜歡聽的話加以討好
所以,不想把孩子養得太老實,那有些容易讓他們感到自卑的事就不要再做了
特別是以下幾件事,很多家長都是不小心把孩子傷害了,還在一邊當局者迷:
01
沖孩子吼
爭不過了,就讓他閉嘴
教育從來都不是和誰爭高低,更不是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
如果我們是以這個標準去對待孩子,那最後只會容易養出自卑又脆弱的孩子
上周五,我帶女兒去親戚王姐那玩兒,王姐的女兒青青呢,又是我家兩個女兒的好閨蜜
本以為,她們幾個好久不見了,會特別珍惜這次機會,也會玩得特別開心
可沒想到,我們剛進門,青青就 悶悶不樂 地回到臥室
女兒追上去,她卻把房門反鎖了
這就讓有些郁悶的女兒感到莫名其妙了,趕緊跑到王姐那告狀說:
「阿姨,阿姨,青青到底是怎麽了,為什麽我和妹妹剛來,她就跑回房間,還不理我們了,是不是我們做錯了什麽事情,惹她不高興了呀」
王姐聽後趕緊解釋說:「不怪你們,是她自己沒事找事,你們也別理她,看她能囂張多久」
後來聊天才知道,原來是青青早上沒好好寫作業被批評後不服氣,那眼神裏透露的惡狠狠目光,讓身為媽媽的王姐看著心驚
為了讓青青放棄抵抗,她還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可結果呢,孩子叛逆起來根本就降不住,你說一句、孩子能說好幾句
情急之下,發覺爭不過孩子的王姐,就直接喊話說:
「閉嘴,不許再說了」
「再聽見你說話,就大耳巴抽你」
「你別以為我不敢,不信你試試」
隨著爭吵越來越激烈,王姐一個沒忍住,便直接一巴掌甩在孩子臉上
聽完這些,就不意外青青這孩子為什麽犟著把自己關在房間了
畢竟,父母的斥責,不論是輕重,對孩子來說都是句句傷人的一把隱形刀
而打在孩子臉上的巴掌,也如同踐踏尊嚴那般,讓孩子很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陰影傷害
所以,不想把孩子養得太老實,那家長一定要先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沖孩子吼,也不要試圖掌控孩子,讓孩子對你唯命是從
我們要做的,也是在理解、陪伴、和支持中,讓孩子感受到愛,然後再帶著那份愛去慢慢變好
02
強迫分享
不聽話了,就威脅打壓
分享是一種美德,但強迫性分享,則是在降低孩子的成長養分
就像一個長期生活在被迫分享下的孩子一樣,很難成為真正的自己,更無法愉快地交朋友
有個朋友家的兒子就是如此
為了培養她兒子成為有禮貌的紳士形象,一直都教導孩子「好東西要一起分享」的道理
如果孩子實在是不願意、不聽話了,她還會強迫分享地威脅打壓
有一個周末,我們一起帶孩子去公園的遊樂場玩兒
當時的孩子很多,每個遊玩計畫都擠滿了人,特別是刺激的海盜船、巔峰滑梯、體能拓展、大型樹屋等冒險設施,基本上都需要排隊才能玩得上
可結果呢,朋友的兒子就像是一個木樁一樣,看著是在排隊,實際上幾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杵在那裏不動
上前一看,直接把人氣壞
原來,這個孩子雖然是在排隊,但每次快輪到他玩時,都大方地讓給身後著急玩的小朋友
一來二去的,大家知道有個肯讓位置的人後都紛紛插隊
剛開始的時候有些還商量「我可以先玩嗎」,可到了後面,小朋友們就紛紛繞過他,直接一輪接著一輪挑戰
朋友看不過去,對那些孩子說「大家都在排隊,你們為什麽不遵守規則」
有幾個小朋友聽不慣,直接指著朋友的兒子說:「大家都在排隊等著玩,就他一個人扭扭捏捏,排著隊又不玩,搞不懂站在那裏幹什麽,根本就是擋路,還浪費別人的時間」
剎那間,朋友一時楞住了,她沒想到兒子「把機會讓給別人」的紳士行為,反而成為了其他孩子眼中的「麻煩」
事實上,分享本身就是交友的一種愉快體驗,但如果分享只是單方面的討好,是得不到回應的,那最後自然就像個小醜一樣任人欺淩了
所以,我們教孩子大方分享沒錯,但分享也需要建立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基礎上
如果你讓對方先玩,對方玩好了就讓給你玩,這叫做分享
但如果你把機會讓給對方,對方玩好繼續玩,或者讓其他朋友代替,那這就是不公平的插隊行為
此時,該拒絕就要大膽拒絕,也用態度告訴旁人:「我讓出去的是情分,我收回的,也是原本該有的機會」
03
缺少尊重
話沒說完,就急著打斷
爸爸媽媽有耐心,認真地聽孩子把話講完,這才是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如果我們頻繁打斷孩子說話、敷衍了事,結果都在悄悄地殘害孩子的幼小心靈
有位媽媽告訴我,她的女兒已經很久沒開口說話了
我問她為什麽,她搖搖頭,說不出個所以然
看得出,媽媽很焦躁,孩子也在一旁看不出表情,似乎一切都跟她無關
正當我疑惑:「這丫頭是不是性格就如此,不愛說話呢」
沒想到,媽媽又直接爆出內幕
她說:「其實,我家閨女以前不是這樣的,特別是上幼稚園的時候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
我又問她:「那為什麽現在不愛說話了呢」
媽媽解釋說:「大概是我沒有耐心吧」
原來,女孩之前是一個特別活潑開朗的性格,每次跟媽媽都說不完的話
可媽媽是一個急性子,對女兒的嘰嘰喳喳也少了一些耐心:
早上穿衣服太著急,會不耐煩地催促說:「別說話,都幾點了,趕緊把衣服穿好,去上學了」
幼稚園門口,女兒看著冰糖葫蘆問媽媽是什麽味道,媽媽也是想都沒想,直接批評說:「看什麽看,幼稚園有早點,我看你就想遲到」
放學回家,女兒給媽媽講幼稚園的一些趣事,媽媽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沒聽進去,留下孩子一個人冷場地尷尬不已
…
這些都是後來跟女孩相處久了,她慢慢跟我分享出來的
透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實際上就是反映著家長的態度
你現在如何對待孩子的,不久的將來,孩子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不想孩子成為這樣的人,那家長們就不要把孩子想得太老實了,更不要讓孩子在自卑中失去自我
04
嘴巴太硬
剛一犯錯,就貼負面標簽
父母在教育裏的身份,最不應該的,就是以監護人的身份對孩子包辦
一旦產生這個想法,你對孩子的要求有多高,和孩子之間產生的距離就有多遠
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公園裏,有位媽媽帶著女兒正在玩皮球
那時候,剛好有另一個媽媽也帶著兒子出現在公園
男孩看到女孩玩皮球開心的樣子,便吵著鬧著也要一起玩兒
於是,男孩媽媽就跟女孩商量一起分享著玩
不曾想,女孩拒絕了
男孩媽媽被拒絕後,一臉尷尬,然後又轉頭對兒子說:「那個姐姐真小氣,媽媽改天給你買個更大更好的皮球」
話剛閉,女孩媽媽可不幹了
直接攔住即將離開的男孩媽媽,然後開口說:「這位媽媽,借我點錢吧,不想借呀,可真摳門」
男孩媽媽當時就惱羞成怒了,還指責女孩媽媽不會說話
而女孩媽媽則順勢反擊說:「不不不,是你先給我女兒貼標簽的,你都覺得陌生人問你借錢是莫名其妙,那陌生人問我女兒借皮球,拒絕是不是也是她的權利呢」
不得不說,女孩媽媽的反擊合情合理,也堪稱解氣模版
事實上,很多時候、很多人身上存在的問題就是:看不清自己身上的問題
例子中的貼標簽行為就是如此
不管是別人給我們的孩子貼標簽,還是我們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簽,這都是一種不禮貌,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如果實在是想透過標簽更好地傳達資訊,那這個標簽也一定是積極、健康的
比如,孩子不願意分享時,家長正確的標簽傳達,應該是誇孩子身上的某些優點
如果希望孩子玩皮球分享,那就告訴TA:「你玩球的技術是越來越棒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超越你」
此時,孩子的挑戰欲望就會自然地被激發,他們也很期待在分享中,有個一決高下的目標與結果
那麽,關於不要把孩子養得太老實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