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24歲北大才女重走高考路,她的勇氣從何而來?

2024-07-17教育

我還記得那年,當我決定重新挑戰高考的那一刻,心裏就像被緊張和興奮這兩種情緒同時揪住,那種感覺既微妙又強烈。

說起這種勇氣與決心的典範,不得不提陳如月。

24歲的她,已經是北大的畢業生了,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再度踏上高考的征途。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啊!

她的實際行動仿佛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夢想和熱愛,是不分年齡的。只要心中有目標,哪怕已經走過一段路,也可以重新揚帆起航,去追逐那個新的夢想。

陳如月的故事,是從她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求學經歷開始的。

那時,她選擇了金融專業,因為她從小就展現出了出色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然而,到了大學二年級,她開始質疑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金融。盡管學業上並沒有太大的障礙,但內心的掙紮卻讓她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的職業方向。

漸漸地,她意識到,成為一名醫生,直接地去幫助他人,才是她真正向往的生活。

於是,在大學四年級時,陳如月嘗試著去申請北京協和醫院的試點班計畫。她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還選修了相關的課程。但遺憾的是,她最終未能如願。這個挫折並沒有擊垮她,反而讓她更加堅定了從醫的決心。

她選擇了重新高考,並在準備過程中搬回了上海,夜以繼日地復習備考。

2024年,她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八年制本博連讀方向,開啟了全新的學醫之旅。

不得不說,這段經歷不僅僅是她個人的奮鬥史,更是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生動詮釋。很多人都覺得,陳如月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她的天賦和毅力。

但實際上,這背後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家庭教育和個人素質培養的因素在起作用。

在【和孩子溝通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作者劉乙了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它能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

陳如月的父母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們沒有因為女兒選擇了重新高考而感到失望,反而全力支持她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家庭氛圍為陳如月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讓她在面對人生的重大決策時,能夠果斷而自信地邁出步伐。

另外,書中還提到,良好的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礎。陳如月之所以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勇敢表達對醫學的熱愛,並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這與她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形成的良好溝通習慣是密不可分的。

家長應當關註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傾聽並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和堅定意誌的孩子。

而【誰說未來不可見】中,陳筱芝則著重強調了教育規劃的重要性。陳如月的經歷正好印證了這一點。她並沒有因為未能進入北京協和醫院的試點班而放棄夢想,而是重新規劃了自己的學習路徑。

最終,她透過高考實作了從醫的夢想。這種對未來有明確規劃,並敢於為之努力的態度,無疑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此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因為缺乏目標感而表現出粗心大意。但陳如月顯然是個例外。她的專註和毅力讓她能夠在高考復習中投入全部精力,並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目標明確、內心堅定的孩子更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綜上所述,陳如月的經歷,無疑是對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的人們的最好激勵。

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勇敢追求夢想,不被年齡和環境所限制,是實作自我價值的關鍵。

人生路上或許會有挫折和失敗,但只要心中有夢並腳踏實地地努力,就一定能夠迎來成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