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以評價改革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024-07-23教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豐富多樣的學習需求。為培養支撐未來社會永續發展的創新者,整合式學習、計畫式學習、個人化學習以及社交式學習等新概念和實踐方式不斷湧現。然而,唯論文、唯分數等陳舊的評價觀念與評價模式對於學生擁抱這場學習的變革形成了顯著制約,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教育評價制度改革與創新。

從單一測量到多維互動:教育評價與時俱進

教育評價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按照一些學者的觀點,教育評價近百年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具導向下的測量評價,強調評價者的技術性角色。評價者套用測量技術開發標準化工具,對學生智力、學習能力等進行測量;第二階段是目標導向下的描述評價,強調評價者作為學習水平的描述者,對學生學業達成度進行呈現;第三階段是決策導向下的判斷評價,需要基於教育評價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與資源配置掛鉤;第四階段是價值導向下的建構評價,它認為前三階段評價存在嚴重弊端,如管理主義傾向明顯、過分強調科學範式等,強調評估者應扮演建構者、協調者角色,在融通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相關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多樣化的發展訴求,在互動與協商中完成評價。

從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的教育評價方式同時存在於各國不同學段的教育中,都對教育教學的過程最佳化和品質保障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正如一些學者所言,傳統的教育評價方式通常具有壓抑性,只關註學生具象知識的習得,卻忽視了學生的真實需求和社會情感。只有更加強調教育對人所具有的啟發性,並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才能透過對話式互動和建構性評價,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促進他們的自我成長和思想解放。

以生為本:理論引領的教育評價改革方向

唯論文、唯考試等剛性的教育評價,極大束縛了學生的天性與創造力。教育評價結果成為篩選學生、獎懲教師、分配資源等舉措的重要依據。學生為考而學、為分數而學,在漫長的被動學習中喪失了興趣和內驅力,也消減了積極性和創新性。

如何讓評價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影響,是當前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從改革方向上看,存在不同的理論觀點:進步主義認為,評價應該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和成長過程,而非僅僅依賴於傳統的紙面考試和論文評價,因為教育不應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將教育視為「生活」、視為學生「經驗的不斷改造」。建構主義認為,評價應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真正成為主人,因為適宜的教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和個性特點而設計。多元智慧理論認為,教育評價不能「整齊劃一」,應當全面呈現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因為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慧型別和發展路徑。計畫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知識套用到實際情境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育評價應當依托學生協作的計畫,強調對其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

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創新教育評價的建議

為真正實作學習的變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在實踐層面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形成若幹可參考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教育評價全方位、深層次改革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以「立」破「唯」,倡導綜合性評價。教育評價的內容應當不僅包括學生的學術成就,也應將在第二課堂所表現出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責任感、社會情感能力等都納入評價範疇。應當透過計畫式學習、口頭報告、團隊討論等多樣化評價方法,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形成全面的評價體系。

二是著力於對學生的指導支持,開展診斷性評價。評價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能將評價作為工具,把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要強化評價的診斷功能,給予學生指導和支持。院校應當建立健全周期性調查機制,以科學有效的測量工具,定期傾聽學生聲音,摸清學生的學習性投入情況,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高階學習、整合性學習、師生互動學習、遷移性學習提供實證基礎,為教學設計最佳化和課程建設創新提供指引。

三是著眼於學生成長發展,強化增值性評價。評價不能只看絕對水平,更應該關註學生的能力增值。可透過長期追蹤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變化,辨識出具有較高成長提升度的個體,並運用多層次線性模型、傾向配對評分等方法,挖掘影響其能力水平增值的關鍵因素。教師應根據增值性評價的結果,最佳化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四是聚焦學生個人化需求,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人化評價。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持續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如作業完成情況、測驗成績、線上互動記錄等,辨識學生的學習模式、優勢和弱點,形成每個學生的評價畫像,幫助教師掌握每個學生的具體需求,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精準的指導。自適應學習技術可以根據學生在過程性評價中的表現,精準推播個人化的測評題目和學習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整體而言,評價改革創新需要系統規劃、持續投入和多方合作。只有政策制定者、學校、教師、家長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確保評價改革實際落地。

同時,還需註意以下問題:一是評價改革落地策略。由於評價改革影響較大,不能「一刀切」,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院校層面,都應考慮「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並給予「老人」選擇新辦法的自由權;二是改革經驗的定期總結。由於評價改革政策仍存在一些相對模糊的表述,因此應當持續跟蹤和總結院校實踐中的典型經驗,及分時享;三是改革與督導並列。「五唯」是頑疾,教育評價改革需要久久為功。可定期開展教育評價改革執行成效評價,針對改革推進緩慢或改革執行存在較大偏差的單位進行深入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評價體系。

(作者:王傳毅,系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清華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