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中考變革深思:取消小四門,接軌新教育模式乎?

2024-02-06教育

在當前社會,中考與高考已悄然成為家庭中無可忽視的焦點。"再艱難也不能阻撓教育行程,再困苦也不能削弱孩子的教育投入"這一觀念深入人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長們對子女教育的關註程度甚至超越了自身的職業追求。

北京中考體系的一項重大變革——取消小四門考試,猶如一塊巨石投向湖面,引發了家長們的焦慮與困惑:此舉究竟是福是禍

然而,當我們深入理解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時,便會明白取消小四門中考實為高瞻遠矚之舉。教育改革歷經風雨後,未來的教育模式輪廓已逐漸顯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新轉變:

教育重心從傳統的學校教育逐步轉向家庭教育和學生自我探索; 這一點在家校合作理念的興起中可見一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親身參與課堂活動,傾註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家校互動的現象日益普遍。然而,部份家長尚未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的重要性,反而時常抱怨教師讓步過多,或擔憂家長過度幹預。

未來的孩子們將要面對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世界,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宇宙探索、核融合、量子計算等多個前沿領域。為了在這個新時代遊刃有余,他們需培養出強烈的好奇心、堅定的自信心、明確的目標感、熱愛探索的精神以及相應的審美修養。

這些品質往往不透過傳統的課堂講授、課本學習和應試訓練就能獲得,而更依賴於家庭教育的熏陶引導。

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接觸高端、系統的知識領域; 現行學校教育中,中小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點往往單一、零散且缺乏系統性。面對高考誌願的選擇困境,許多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未來職業方向模糊不清。

鑒於傳統教育體制的局限性,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其中關鍵一步就是讓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涉獵如腦科學、人工智慧、工程學、系統理論、資訊科學、認知心理學、基礎原理等復雜的學科領域。這不僅有助於他們在高考及職業生涯規劃上形成清晰的認識與定位,更能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強調跨學科團隊協作在計畫實施中的核心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學生們能夠透過跨學科整合的學習,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親身體驗現實生活,將想象力與現實世界相結合。如此一來,他們不再沈迷於虛擬世界的智慧型手機,避免空虛度日,而是充滿活力地去體驗真實生活,建立實實在在的人際聯系,培養良好的互動交往能力。

當年輕一代在學校時代就建立起這種深度且穩固的連線時,成年後他們將展現出更強的創新能力、生命力以及抗壓能力。若新教育模式得以有效實施,青少年抑郁等問題的發生率有望顯著降低。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考取消歷史、政治、化學、生物四門科目,以及推行「雙減」政策和全面教育改革,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這一原則貫穿始終。

取消小四門的原因在於,這四門課程考核多側重於記憶背誦,邏輯思維要求相對較低,易得高分。中考改革則以選拔未來所需的套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對原有考核方式進行首輪篩選。

如今,中考與高考的試題設計明顯減少機械記憶、重復練習和死記硬背的內容,轉而增加情境化、套用性和綜合性的題目,註重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興趣特長和思維素質,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物理科目的地位也得到提升,在新的中考科目體系中,它與語文、數學、外語並列為四大主科,反映出國家對於科技進步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高度重視。

中考取消小四門後,那些依靠死記硬背提高總分、進入優質高中的途徑變得不合時宜。這一變化弱化了歷史、地理、化學和生物等科目的影響力,同時促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加速發展。

優秀的學生盡管依然保持優勢,但他們現在可以將原先用於小四門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學科,提前為高中選科做準備。

普通學生無需再受困於攻克小四門的壓力,只需在語數外物四大基礎學科上下功夫,力求順利升入高中或者取得更好的錄取資格。而對於成績稍遜的學生,則可透過發掘興趣愛好,提前掌握一些專業技能,為未來生存與發展奠定基礎。

中考取消小四門的做法,實際上起到了促進普職分流的作用,使在基礎學科表現欠佳的學生能更好地流向中等職業教育。

從個人成長和競爭角度考量,如果初中時期的小四門被視為非考試科目,那麽學生可能不會投入過多精力。待到高中面臨選科時,從零開始學習這些科目無疑會加大應對高考的壓力。

【作者有話說】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教育重點正逐漸由學校教育轉向家庭教育與自我教育,這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

家長不僅要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更要塑造其自信、抗挫力和毅力等品質,並在學科選擇上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預估其文理興趣,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為高中選科布局。

中考取消小四門這一決定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生動體現,它並非隨意之舉,而應與高考改革及整個初高中教育的發展趨勢緊密相連。教育的目的終究不只是追求分數,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的人才,這始終是教育的初心與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