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職教教師張兵:讓科技之光照亮未來一代

2024-01-13教育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智慧機器人工作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文壇/攝

職教教師的價值,在幫學生找尋科創方向中豐富

冬夜淩晨,南陽農業職業學院教學樓內,走廊已經熄燈,但智慧機器人工作室裏卻燈火通明。「老師,智慧小車又跑飛啦!」「不要慌,查一下驅動電路接線,看看程式中速度是不是調到上限了……」這是去年年底全國大學生智慧汽車競賽開賽前夕,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參賽隊伍的備戰現場,學院教師張兵仍在現場指導。

5分鐘,10分鐘,30分鐘……

「老師,數據緩存太多,處理器執行程式出現bug,已經處理,可以了!」一名同學擦著額頭上的汗水急切地說,焦灼的現場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師生來了個擊掌,幾個學生還擁抱在一起。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大三學生王旭晨在張兵的帶領下參加過五六次競賽。為了籌備比賽,他常常從早上7點忙到次日淩晨,最終獲得第八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河南分組一等獎。「在老師帶領下,透過參加這些競賽,不僅學以致用和提高技能,更可以看到行業發展的方向,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王旭晨說。

張兵是南陽農業職業學院一名普通教師,但他沒有把自己僅僅限定在上課、寫論文,和學生泡在一起、指導科創、參加競賽,成為他的工作日常。「看到不斷有學生斬獲競賽大獎,研究成果成功申請專利,成為行業苗子,我覺得特別有價值、特別有意義。」當然,張兵也收獲不少榮譽:第八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作品大賽優秀輔導教師,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河南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等。

剛到學校參加工作時,張兵發現很多學生是智慧機器人愛好者,於是嘗試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科創活動。隨著加入的學生越來越多,他申請成立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社團,將學校的一大批智慧機器人愛好者聚在一起。他還成立了智慧機器人工作室,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

張兵說:「我特別鼓勵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多參加科創實踐。學生時代正是找方向和試錯的時候,帶著他們找到一個興趣點,找對一個方向,就有可能點亮一個火種。」

「透過一次次反復實踐和挑戰,我一點點磨出了自己的心性。國家需要什麽,行業需要什麽,行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麽,我越來越明晰。」人工智慧機器人社團成員張玉柱告訴記者。

如今,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社團已經小有名氣,成員有158人;智慧機器人工作室現有成員18人,其中青年教師5人。社團和工作室已成為該校青年學子開展技能競賽、培養科學精神和行業創新能力的抓手。

鄉村科普實踐,為農村小學生點亮一縷科學之光

不僅是對自己的學生,張兵還開啟了自己的鄉村科普之路。「科技無處不在,但和城市孩子相比,很多農村孩子課外興趣班少,也很少有自己的智慧機器人玩具,找到科學興趣點、點燃科技火種的各種契機就少。我有一個想法,就是盡己所能,到農村孩子中去,給他們一點光源,點燃他們的科學夢想。」

3年多前,張兵參加了由南陽農業職業學院組織的「快樂成長」——鄉村學校少年宮科普誌願服務活動。在為農村小學生展示機器人作品時,除了教室裏,還有很多小腦袋擠在窗戶和門口張望,張兵索性把場地從教室轉到了操場,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

「學生都炸鍋了,驚奇、開心。我真真切切看到,每個孩子的眼裏都閃爍著光芒!」鄉村孩子對科技知識的向往,深深觸動了張兵,「孩子們對科學很感興趣,但鄉村學校教學資源匱乏,他們沒有機會接觸科普知識」。

一發不可收拾。在共青團南陽市委和學校的支持下,張兵聯動師生成立了「小諸葛科普誌願服務隊」,為開展科技類知識普及搭建舞台。

「我最喜歡的磁力小燈泡,開始並不知道這麽玩,經過張兵老師的答疑解惑,最後弄懂了科學原理。」誌願服務者李正碩,由愛好者轉變為科普傳播者,「以前,我認為制造機器人只有科學家和工程師才能做,現在我認為,只要熱愛,願意為之努力,自己也能行。」

從遠遠觀望,到觀察研究,再到親自實踐操作,在一次次的科普交流中,張兵和學生帶動越來越多的鄉村兒童愛上科學、追尋科學。

從開始的單一科普課堂,到科學實驗和科學DIY、動手實踐互動科普,張兵和團隊的科普誌願服務經驗和內容越來越豐富。

「很多孩子向往科學,有當科學家的夢想,但鄉村學校師資和教學資源不足,很多學校科學教師都是學科類教師在兼職,硬體裝置的不足也導致學生無法進行科學實踐。」實踐中,張兵發現了一系列現實問題。

為此,張兵團隊的科普誌願服務進行了適時最佳化調整,把培育鄉村學校科學教師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只有不斷擴大教師隊伍,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

幾年來,張兵帶領小諸葛科普誌願服務隊走遍南陽市各個縣區,惠及60余所鄉村學校,也把足跡留在了南陽市科技館和南陽市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開展科普活動90余次;幫助鄉村學校科技類社團50余個,協助新成立社團8個,培訓鄉村科學教師200余人。

「雖然我們奔赴很多地方,但光靠我們這些力量,還遠遠不夠。」張兵希望,更多有熱情、有知識、有愛心、不同學科領域的年輕人加入科普隊伍,使科技教育惠及更多農村青少年,讓科技之光照亮更多孩子心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文壇 張亞雲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