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北大教授喬曉春:中國教育比不過印度的原因在於教材不是英文的

2024-06-30教育

之前,北大教授喬曉春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直言:中國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很難,中國的大學甚至比不過印度和孟加拉,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教材不是英語。

北大教授喬曉春評中國大學為什麽成不了世界一流

北大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中國的大學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先要弄懂什麽是世界一流大學。

它的指標就是你的經費有多少?你的留學生有多少。這兩個指標中國很容易達到。

但是中國真正差在科學品質排名上。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哪個學校也排不上。你別說和歐美等西方國家比,連印度和孟加拉我們都比不上。

因為印度和孟加拉有一個好處在哪裏?它的語言體系用英文的。它的教材都是用英文的。所以它一開始,盡管它可能比人家落後,但它走的路是正的,方法思路、原則是對的。

北大喬曉春教授錯在哪裏呢?

喬曉春,2005年進入北大工作,現任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市場與人口分析】雜誌常務副主編。是美國人口學會和美國老年學會會員。

喬曉春本科是遼寧大學的,學的是數學,後來跨專業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社會科學,隨後讀博留校。2005年從中國人大轉到北大工作。

喬曉春教授在接受一次采訪時這樣說道:

喬曉春教授對於國內的社會科學有一些不滿,較為推崇西方國家的社會科學。他認為西方把學問做的簡單,中國卻把理念寫得非常深奧。

社會科學方面,筆者不敢反駁。畢竟喬曉春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而筆者並沒有涉獵這個學科。

但是,喬曉春教授這次似乎有些越界了,他評價的範圍過於廣泛了。而且他的這個評價依舊延續了他一貫的價值觀——國外的優於國內。

筆者覺得這是一種文化不自信。

喬曉春教授的觀點提取出來就是我們國家之所以建設不了很多世界一流大學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從小學習的教材是中文、是漢語,而不是英語。所以我們的路一開始就不是正的。

我不太理解為什麽學習漢語,就不是正路子。

而學習英語就是正路子?

這完全沒有任何理論支撐。

我曾經在某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有約700門全英文講授的課程?

下面有很多知名大學的學生回復道:不是他們不想學習中文教材,而是沒有中文教材或者中文教材過於差,沒辦法他們只能學習英文教材。

而出教材是老師的職責。

作為北大教授、人口學權威的喬曉春教授卻從原則上把我們的中文否定了,那麽又怎麽會沈下心來用心做良心的中文教材呢?

中國權威無法認可中文本身——沈不下來寫教材——沒有好的中文教材——好大學沒辦法,只能用英文教材——其他人指責這些好大學崇洋媚外,只用英文教材——好大學的學子指責中文就沒有好教材。這種惡性迴圈就這樣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