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孩子青春期變「悶葫蘆」,我選擇放手後才發現,有些事情家長不要做

2024-06-29教育

看點

應該怎麽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在本文的媽媽看來,想和青春期的娃好好溝通,秘訣就在於找到了解自己孩子的「鑰匙」。

文丨Lily Jin 編丨袁梓曦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一位媽媽,這個身份可能有很多家長羨慕,起碼孩子小學的功課可以搞定了。對於這個觀點,我最有發言權,在家,你甭想做老師,尤其是已經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老師!

從小可愛到小炸毛

我的孩子安安從幼稚園到小學階段,其實算是挺乖,你可以說因為是女孩,但大多數來說,是她的天性使然。

她是個感情豐沛的姑娘,腦袋瓜裏常常充滿著幻想,小嘴裏也常常嘰裏呱啦和我說個不停,就是心裏特別沒有秘密的那種,甚至於玩「躲貓貓」遊戲,她藏我找,我會問:哎,躲好了嗎?她會回答:躲好了。

從小,我們除了一起聊天,一起玩,我和安安關系是對等的,我把自己代入和她一樣的年齡,去聊天,她的問題,我會的,我會用她能理解的語言和她探討;碰到我不會的,我會和她一起說,我們一起找找書好不好,然後,我們一起去找答案。

圖源:Pexels

孩子喜歡和大自然玩,常常撿樹葉,潑水,下雨的時候喜歡踩小水塘,對這些,我從來不強行把她從這樣的快樂拉出來教訓,在小區裏,我常看到媽媽或者外婆對自己小孩說:「你不要這樣,這樣會臟,有泥土……」

可是,這樣才好玩啊!哈哈,我會和安安一起玩,我甚至準備了一堆工具,挖土鏟子,澆水壺,樹枝棒,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衣服褲子臟了,可以洗啊,當然,對於戶外危險的動作,要溫柔而不失堅定地告訴孩子,不能那樣做,否則我們會取消這個活動。

大人們應該更珍視孩子的快樂時間,孩子在玩中學習到了更多的東西,這是他們對學習的直接體驗。

而不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掐在閉塞的房間進行間接學習,那是本末倒置。千萬別搞錯哦!

我和安安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方式:寫詩。

因為她是一個相對內向保守的孩子,除了她自身確實有這個特長之外,我發現透過這種方式,可以進入她內心。

例如:以下的兩首:【洗澡】、【葉子】。

應該說,我和女兒沒有秘密,感情你儂我儂。

我常常被女兒的文字感動,透過文字,我也了解女兒內心對我的期待,對我想說的話,我也會回復她我的想法,讓安安同樣感受到我的愛。

就在這樣的文字流淌中,我們彼此默契地愛著,真美好!

其實,

我本人也非常不主張在家有太多「老師」的影子,大部份時間我會充當一個玩伴和情感枕頭的作用,只有在孩子的學習習慣或者行為習慣出現比較大的問題時,才會比較嚴肅地和她指出來,批評。

比如作業字跡的端正,預習和復習習慣等等。安安也會努力改正幾天,接下來又會忘記,然後再提醒……

就在這樣的螺旋上升中,我發現安安變化了,尤其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她的重心開始慢慢轉移,「小粘人精」已經開始不大粘了,談話的主題,不是你儂我儂,奇思異想,而是轉移到她的同班同學,比如:

她在班級裏和女生是怎麽交往的;

有些女生不喜歡她,有些老打人,有些是她自己不喜歡的同學,會例舉和聲討一系列不喜歡的理由,還有她更喜歡和男生玩,每天玩些什麽遊戲;

過了一陣,原來的朋友又換了一撥,問她為啥換,她又要開始各種吐槽。

從孩子的精神面貌來看,安安從原來的「小可愛」,一下子變成了「小炸毛」,出現了各種吐槽,各種情緒的溢位。

碰到這樣的情況,我一般會耐心地聽,聽完後,我會問:

你為什麽喜歡這個人,覺得可以做朋友?

你為什麽討厭這個人,她的什麽行為讓你討厭了?

下次遇到這樣的對話和問題,你可以怎麽去解決?我們一起想一想好嗎?

接下來我們就對出現的問題,一起討論,想出一些可行辦法,再去試一試。在下一輪「吐槽」後,我又是傾聽者,討論者。

這讓我意識到,「小炸毛」的背後,不是真要炸,而是對如何處理問題的不自信,焦慮。

如果父母停留在表面,只是認為孩子情緒怎麽那麽暴躁,一味要壓制,其底層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讓孩子覺得她有問題,告訴你,有啥用?

有一次,安安關在房間寫了一篇詩【友誼】,從這首詩中,我深深感到,這時候的女兒,她開始從自身出發,要真正開始探尋她周圍的人和事。

我應該做女兒的「情緒容器」,接受她丟擲來的情緒,不做道德上「好」與「壞」的評價和指導,敞開胸懷,把耳朵開啟,適度幫助她解決問題。

我記得安安情緒的爆發點是在四年級下,有一陣因為玩兒得太瘋,上課的註意力也不那麽集中,學習品質也不高。

我和安安交流過這些,但她開始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進行開脫和說明辯解,所以談話的效果常常不理想,反而有些造成即將對立的趨勢,這時,我覺得讓孩子自己安靜一會兒,可能更重要。

直到出現某門學科「不合格」,安安才自己突然像從夢裏醒來一樣。她開始安靜下來,我才得以借這樣的「機會」好好和她聊,在聊天的過程中,我自己的情緒不能激動失控,我問安安:

媽媽知道你現在的心情,是不是很難受?

我們是否可以一起想一想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

那麽下次我們可以怎麽改進呢?

安安從一開始的緊張無措,怕我批評發火,到安靜下來,慢慢想自己最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她認為最近自己確實心不安靜,總想著和朋友一起玩,一起鬧。

之前因為看到安安的詩,我理解她此時的心情和想要交朋友,和朋友之間友誼間所能傳達的要比單純父母給予的不同,但這次女兒透過自己的反思,她理解了我之前對她問題的指正也許是對的,反而不會處於對立面。

圖源:Pexels

從那以後,安安的情緒開始慢慢收住了,也更願意和我們聊學校的事,但比較平靜,也會主動問她這樣處理問題好不好,學習表現也慢慢恢復到了從前。

四年級是小學時期的「動蕩期」,這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愛學習了,只是他們的關註點開始擴大,他們有如何與同伴更好相處的問題、有來自同伴學習的壓力、也有來自父母對他們的壓力。

情緒的控制是她們需要時間慢慢學習的,不隨意指責孩子,了解背後的原因很重要。

我和女兒的了解除了聊天,還有透過她的文字,只是作為媽媽,我要從中「讀出」這些字裏行間之外的意思,更多理解孩子。

從小炸毛到悶葫蘆

太平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四五年級總算平穩了一些,接下來就進入大家都談之色變的「青春期」。

每個人的青春期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我也知道會有「叛逆」這回事,但具體落實到自己女兒身上,我也不好說到底她會怎麽樣,因為我篤定我們平時的交流還是很多的,感情也不錯,能反叛到哪兒呢?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5年級升6年級的暑假,我突然發現有什麽不對勁,也不是吵架,也不是不說話,但明顯我感覺,只要一聊天,安安也聊,但聊不多了,她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總不願意多說些什麽。

出去逛街時,也不愛總勾著我,回家喜歡獨自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很久也不出來,問她,她也說沒什麽,基本上,家裏就突然變得異常安靜,有時相對無言,出現我硬要聊,尬聊的情況,總有點像「熱臉去貼冷屁股」的無力感。

圖源:Pexels

我登時感覺我被拋棄了,那種以前有愛貼貼的感覺過去了,愛似乎在慢慢淡化,讓我這個老母親的心也在接受考驗,強烈的失落感充斥著我。

怎麽辦呢?我要和她交流啊,想聽聽她內心的聲音,是不是壓力大了?或者有其他的煩惱?

這段時間,我自己的壓力和焦慮感也逐步上升,冷靜下來想一想,

既然孩子長大了,可能想要自己的空間。

於是,我決定不強迫她一定要和我聊天,但我會常常主動和她分享最近我看的書,最近社會的一些話題,好玩的視訊,安安也會繼續寫詩,但會默默地記錄,分享的方式就是默默給我。

直到我看到了這首【遺失的童年】,天啊,這首詩不就在寫她自己成長的壓力嗎?

要知道,經過疫情的3-4年,孩子們本來和同伴的交流少了,學習的壓力大了,可以外出遊玩的生活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這一代孩子獨有的經歷:

她們承受著生理的變化,包括荷爾蒙的增長;同時也在壓抑著天性,不斷在趕可能因為網課而補不上的學業。

我發現,安安寫的這首【遺失的童年】——她的沈默原來在獨自默哀那消失的童年快樂時光,也在期冀未來是否可以少一點壓力。

我們作為成人雖然沒有給她太大壓力,但來自同伴和社會的壓力,她感受到了。

我終於知道我女兒反叛的方式是「沈默」,

於是,我告訴自己,內心不糾結,給孩子時間和空間,也給放松的時間,女兒願意找我聊,我就一定會定心下來找她聊,如果她不願意,她想一個人呆著,也成,我也樂得自己看書,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這樣,悶葫蘆的情況大抵也就維持了半年左右吧。在這個期間,正好也是小學到初中,學業也在調整的時期,

不責怪,多理解,沒有所謂的雞飛狗跳,我們給到孩子足夠多的空間去做適應和調整

,當然,這是基於她在小學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基礎上的。

真正的自己

從6年級下學期到目前7年級,安安又突然變得爽朗活潑起來,有什麽事情,在飯桌上,或者休息時間,很自然地聊學校,聊學習,聊和同學間的關系,聊她對這些事情和關系的看法。

不過,我發現,這些看法不是負面的,而是更客觀的,更帶著一些自己的思考,出門逛街,我們又互相勾著手,好像變成了好姐妹好閨蜜的角色。

2023年暑假,我們還去了大西北旅遊,在旅遊途中,她一路攝影,一路寫詩。

當我看到了這首【菩提的光】時,我覺得她的內心開始不再迷茫,她有了承擔壓力的勇氣,她準備好了成長:

「如有幸登頂,我必會站在陽光底下,任由它鍍金我的衣服。」

多麽豪氣的青春宣言!我看著,讀著,心裏一絲安慰。當我讀到:【真正的自己】,所謂青春的迷茫已經慢慢消散開去,她找到了自己,也知道怎樣才能正確尋找幫助。

真正的自己

一顆星星,

伴著一輪月。

這孤月覆著一層薄雲,

慢慢的,

這些光都看不見了。

心中的路燈亮了,

這是最好的時候,

因為只有這時候,

我才能做

真正的自己。

我們需要松弛感的生活

安安現在已經7年級,但回想那段怪怪的時光,尤其是6年級,她至今也非常感謝我對她的理解,以及給她充分自由的「權利」。

前幾日,我們還在討論,我問她:「如果你想給青春期的父母一些什麽建議,你會怎麽說呢?」 她說:「最好就是放手。」

哈哈,是的!但我覺得自己很慶幸,我透過安安的詩去了解她的內心成長和變化。

安安曾經問我:「媽媽,為什麽她班級裏有那麽多學生一直在吐槽,想要躺平又不敢躺平?想要努力,卻又不知道努力的意義?」

我問安安:「你覺得呢?努力的意義是什麽?」

她說:

「我要努力過上可以自給自足的,普通人的生活,那會很開心。」

現在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做什麽?我們可以不用做什麽?

這是我們每個家長值得深思的,從我的經驗反推,小學階段家長必須做的:

高品質陪伴

和孩子共同制定並一起建立學習習慣

遵守和孩子的諾言

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

給予溫柔的愛

小學階段家長不要做的:

生活上無限制溺愛,學習上無死角補課

隨意破壞和孩子的約定

低品質陪伴(孩子補課,家長刷手機)

我總覺得所謂「叛逆期」,你看到的「叛逆」,就是你和孩子從出生到小學階段相處模式的一面鏡子。

我覺得我們不是做得不夠,而是做得「太多」,我們都需要找到了解自己孩子的「鑰匙」。

我的鑰匙是:安安的文字;同樣,對於愛玩的男孩父母來說,你和他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去了解,也是一把鑰匙。父母是園丁,苗苗要扶正,要陽光雨露,可千萬不能拔苗助長。

安安的初中學業還在繼續,她的成績始終不能列入學霸圈,但她開朗、努力、自信,也面臨壓力,困惑,掙紮。

可是,這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人生就是一個閉環的計畫式學習,必須要他們自己走。

作為父母,願我們都能找到了解自己孩子的那一把獨特的鑰匙。

圖源:未標註圖源的圖片為每年作者為女兒做的一本成長手冊,有安安的詩歌,作者也會寫一段寄語給安安。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