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地理視角】海裏的鹽從哪來的?高考地理中的正午和子夜太陽高度!

2024-07-10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木有嘗過海水的味道?

反正我嘗過(遊泳嗆水),

又鹹又澀,還夾雜點苦味,這滋味···

那時,我腦袋瓜裏冒出一疑問:

為什麽海水是鹹的呢?

既然想到問題,就得去深入挖掘,結果發現,原來這個問題眾說紛紜,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話題。

海水之所以鹹,其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各種鹽分,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35克鹽。有人估計,如果把海水中所有的鹽分都提取出來,鋪在陸地上,可得到厚153公尺的鹽層;如果鋪在中國的國土上,可使中國平均海面高出2400公尺左右。

這些鹽中大部份是氯化鈉,還有少量的氯化鎂、硫酸鉀、碳酸鈣等。正是這些物質使海水變得又苦又澀,難以入口。要弄清海水會不會變鹹,必須先研究這些鹽類究竟來自何方。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地球在漫長的地質演變時期,剛開始形成的地表水(包括海水)都是淡水。後來,由於水流沖刷侵蝕了地表巖石,巖石中的鹽分不斷溶於水中。這些水流又不斷匯入大河奔騰入海。

隨著水分不斷蒸發,鹽分沈積得越來越多,海水就變鹹了。由此推測,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將會越來越鹹。

有的科學家不同意上述看法。他們認為,海水的鹹是先天形成的,並不會越來越鹹。海水中的鹽分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只是在地球的各個地質歷史時期,海水中含鹽分的比例是不同的。一方面,大陸和海底的鹽類在增加,另一方面,鹽類在化合作用中消減,使海洋中的鹽度長期以來保持相對平衡。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海水之所以是鹹的,不僅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後天的原因。除了從陸地不斷流入海洋的鹽類,大洋底部火山噴發也會不斷地給海洋輸送鹽分。目前,這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海洋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釋放」鹽分:

一是當海洋中含鹽類的可溶性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沈入海洋的底部。

因為專註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二是海洋中的生物會吸收部份鹽類,降低海水中的含鹽濃度。三是台風暴發時,海水被卷到陸地上,海水中的部份鹽類物質也被帶到陸地上。

關於海水將來是會變鹹還是變淡的問題,

至今尚無定論。

也許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

這一難題終將被我們揭開。

高考地理中,正午太陽高度和子夜太陽高度是兩個重要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在高考地理中經常涉及,理解它們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對於解決相關問題非常重要。同時,還需要註意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套用,如建築物采光、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等。

一、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指某地在正午分時,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它的大小取決於該地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為:H正午=90°-(φ-δ),其中H表示正午太陽高度,φ為當地緯度,δ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在實際套用中,正午太陽高度與建築物的采光、太陽能熱水器的角度調節等有關。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正午太陽高度從直射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1) 「遠小近大」: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距離越近,則越大。

(2) 「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

(3) 「同線相等」:同一緯線上,同一日正午太陽高度相等。

(4) 「對稱規律」:以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為對稱軸,南北對稱的兩條緯線,正午太陽高度相等。

(5) 相等規律:極點的太陽高度(包括正午)等於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6)互余規律:出現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與太陽直射點緯度互余,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能集熱板的傾角互余。

3.正午日影朝向規律

(1)南北回歸線之間:隨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間來回移動;當太陽直射點在該地以南,朝向正北方;當太陽直射點在該地以北,朝向正南方。

(2)北回歸線到北極圈之間:始終指向正北方。

(3)南回歸線到南極圈之間:始終指向正南方。

二、子夜太陽高度

子夜太陽高度:子夜太陽高度是指在子夜時,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在極晝區,子夜太陽高度可以透過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來計算。極晝區的某地,其正午太陽高度加子夜太陽高度等於太陽直射點緯度的2倍。

三、正午、子夜太陽高度計算公式的推導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H=90˚- 緯度差

子夜太陽高度計算:H=緯度和-90˚

極晝區正午太陽高度和子夜太陽高度公式

H正午=90°-(φ-δ)

H子夜=φ+δ-90°

1、子夜太陽高度推導

如圖所示,由太陽直射點緯度為δ,其正午太陽高度Hδ=90°

∵AE∥OF(太陽光線平行)

∴∠EAO+∠AOF=180°...①(同旁內角互補)

又∵AC是A點的地平線,AC⊥AO

∴∠EAO=90°+H子夜...②

又∵∠AOF+δ+φ=180°

即∠AOF=180°-φ-δ...③

將②③帶入①,得90°+H子夜+180°-φ-δ=180°

即:H子夜=φ+δ-90°

2、正午太陽高度推導

∵A′E′∥OF(太陽光線平行)

∴∠E′A′O+∠A′OF=180°...①(同旁內角互補)

又∵A′C′是A′點的地平線,A′C′⊥A′O

∴∠E′A′O=90°+H正午 ...②

∵∠A′OF=φ-δ ...③

將②③帶入①,得 90°+H正午+φ-δ=180°

即:H正午=90°-(φ-δ)

3、其他規律

(1)極點極晝時

H正午=H子夜=δ

(2)正好發生極晝的地區的緯度與δ為同半球且互為余角

H子夜=0°,H正午=2δ

(3)極晝區的最小(子夜)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直射點緯度的2倍

H子夜+H正午=2δ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松松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浮水印等,在此一並致謝!若參照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系註明來源或刪除,點選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順手點選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