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幼稚園大班能算三位數加減乘除,浙江家長感嘆:孩子間的差別咋這麽大

2024-02-22教育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麗珍

春節假期,親朋好友聚會多多,湊在一起,「教育」是繞不開的話題,尤其差不多年紀的娃,家長們總會忍不住暗暗比較。

「你家娃上了幾個興趣班?」

「為什麽他家娃這麽乖巧聽話?」

浙江家長程女士與親戚聚會時,發現同樣是幼稚園大班的孩子,自己的女兒還在玩芭比娃娃,而親戚家的兒子已經會做三位數的加減乘除。一頁復雜的算數題,也讓很多同齡家長感嘆:孩子之間的差距還真的好大。

娃與娃之間,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面對聚會中的一次次比較,作為家長,該如何看待?

都是幼稚園大班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復雜的加減乘除

男孩是程女士親戚家的娃,每年都會見幾次,每一次都讓大人們刮目相看。「很小的時候就能說出大人的陽歷、農歷生日。小時候玩飛行棋,我女兒還不懂得骰子投到6才能起飛的規則,他已經會玩了。感覺各方面心智好像確實比我女兒成熟很多。」程女士坦言,倒不是提倡小朋友要提前學習,但至少說明,男孩已經懂得很多原理,對數位也比較敏感,跟同齡人相比,理解力、領悟力都是比較強的。

今年再跟男孩媽媽聊聊,發現男孩已經會看鐘表,甚至掌握了三位數的加減乘除。男孩的媽媽虞女士說,自己家其實並沒有刻意教孩子這些,興趣班也是以運動類為主,但是孩子確實記憶力挺好的,一般講幾遍就理解學會了,乘法口訣就是買了張紙貼在墻上,他自己看了幾天會背了。「我感覺現在的小朋友都很厲害的,學的東西也很多。」

幼稚園大班男孩的算數題

虞女士發過來一張兒子平時做的算數題,潮新聞記者也同步發給了幾位幼稚園的家長,大家都挺吃驚的。

「不可能吧?這是幼稚園孩子能掌握的?」

「我女兒最多也就是兩位數加減。」

大家都感嘆,孩子和孩子之間,真的有「壁」。

鮮明的對比,程女士心態倒是挺好。「我女兒現在算數甚至還要抽出手指頭來比劃,這也說明,孩子之間的差別確實挺大的,也各有優點。」比如程女士的女兒雖然不擅長算數,但喜歡給公主玩偶們設計服裝,一件件畫好剪出,充滿小女孩的奇思妙想。

小時候比身高體重,長大比學習特長

「身邊的榜樣」是否真能激勵人心?

為什麽家長們總愛比較?當過爸爸媽媽的,或許都有這樣的感受:小時候,身邊總有人問孩子的身高、體重;長大了,就問學習成績、興趣特長。

春節期間,跟程女士有相似的經歷家長並不少。

「過年前送了親戚家6歲孩子一款多肉積木,一共有12種造型,其實還挺復雜的,適合8歲以上人群,拜年時發現已經全部拼好了。親戚說,孩子是看著說明書自己拼的。」張女士家的女兒今年也是6歲,比親戚家的孩子還大了幾天。回家路上她忍不住問孩子爸爸,自己女兒有沒有這樣的水平,「爸爸超直接,說實話,他覺得女兒估計連說明書都還看不懂……」

不過因為兩個孩子年紀相仿,被比較是難免的,好在家裏的長輩都是開朗樂觀型,更多的時候帶來的是正向激勵。「兩家好的教育方法,會互相傳授學習。他們家背詩超級厲害,不僅數量多,而且像【行路難】【將進酒】這些篇幅較長的也能背出。有時候在外面逛,選一個關鍵詞,她還能搜羅出很多相關的詩詞,說明不僅記住而且還理解了。」張女士說,很多家長對比孩子,只看到結果,卻忽視了中間的過程,「比如背詩,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不僅要孩子自己有興趣,也少不了大人的引導。有了榜樣的力量,自己家的爺爺奶奶看在眼裏,也會更用心地陪伴和激勵孩子。」

在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教育研究院教研員、道德與法治名師導航站胡耿民老師看來,造成家長愛比較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絕大多數家長會情不自禁地開始比較;另一方面,家長們比較重視榜樣的激勵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胡老師坦言,家長的初心,是希望透過這樣的社會性比較,讓身邊的榜樣來激勵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榜樣激勵確實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使用不當,激勵反而會變成傷害,造成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傷害。

而情不自禁地誇贊別人,把孩子與他人比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化培養和養成,導致孩子缺乏個性、創造力,將自己的優勢慢慢淡化,這是與教育的初心相違背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如果家長還常常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可能會帶來親子關系的一些裂痕和沖突,甚至影響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不僅起不到榜樣激勵的作用,還可能讓孩子與優秀的同伴產生關系的疏離。」

幫助孩子探索成長經歷

從時間維度上縱向與自己比

面對別人家優秀的孩子,作為家長該如何調整心態?其實,這也是作為家長的一場修煉。

在胡老師看來,首先,父母應該秉持一種理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晚開的臘梅就不如早開的迎春花嗎?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花期,只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他們呈現出來的特長和優勢各不相同罷了。」

胡老師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

幼稚園時,女兒同班的孩子已經學會看鐘表,但女兒學得慢,連幼稚園老師都真誠善意地提醒,讓家裏的長輩教一教,擔心她未來數學可能不太好。不過後來,女兒成為了一名精算師。

「身邊總有人問我,女兒是不是從小數學就很優秀?顯然不是的。」胡老師總結,每個孩子在不同階段,優點和特長會透過內因、外因不斷被挖掘,比如碰上好老師,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靜待花開,孩子終會迎來自己的爆發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第二點,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探索成功的自我成長經歷。

「不是鼓勵孩子成為別人,而是讓孩子在不同階段認清自己,能夠發現自己的獨特性,找到自己的階段目標,透過努力完成人生的探索。這樣的孩子更懂得人生的意義,也會更有幸福感。」

第三點,如果家長忍不住要比較,胡老師建議用縱向比較代替橫向比較。「有些家長不僅把孩子跟別人比,還把孩子跟小時候的自己比,尤其一些自身特別優秀的家長,覺得孩子各項成績的取得是理所當然的,這樣其實會讓孩子倍感壓力。」胡老師建議家長從時間維度上,關註孩子自身的發展與進步,「找到孩子自身的不足,發現孩子的優勢,提高他們的內驅力。」

最後,胡老師希望家長們學會換位思考和尊重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孩子老拿自己爸媽跟別人爸媽對比,別人家開什麽車、住什麽樣的房子,家長是否能接受?」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是要放下身段,眼裏看得到孩子。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就曾說,「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在胡老師看來,其實家長也一樣,「只有做孩子的同齡人,才能做孩子的家長,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