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葉嘉瑩:18歲喪母,52歲喪女,免費回國任教,94歲裸捐千萬資產

2024-03-28教育

她的一生顛沛流離, 少年與父失聯、青年喪母、晚年喪女, 在親情裏不斷失去。然而,歷經坎坷的她,卻在逆境中綻放出了最絢爛的花朵。

深耕教育事業近70載,她活成了中國古典詩詞的「代言人」。 94歲那年,她更是將全部身家都捐給拿開大學, 毫無保留。

這位畢生跌宕起伏的傳奇女性,就是被譽為「詩詞的女兒,風雅的先生」的 葉嘉瑩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澎湃網【中讀課 | 葉嘉瑩:不留下正統的吟誦,我覺得對不起下一代學生】,央視網【感動中國丨葉嘉瑩:希望為不懂詩的人開一扇窗】,新華網【新華全媒+丨100歲的葉嘉瑩先生,有兩個願望】,南開大學新聞網【新華社:中國故事|先生,葉嘉瑩】,澎湃網【葉嘉瑩:感動中國的,是那一代人的誠摯、樸素與崇高】,中國紀錄片網【掬水月在手】),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書香閨秀 少時坎坷

「花前思乳字,更誰與,話生平。悵卅載天涯,夢中常憶,青蓋亭亭。」

1924年6月, 葉嘉瑩出生於北京的一戶書香世家。 曾祖父是清朝進士,父親葉廷元畢業於北大英文系,後進入北京航空署擔任轉譯工作。此外,葉嘉瑩的母親李玉潔和姨母也都是教師出身,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葉嘉瑩早早與古典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間為小時候的葉嘉瑩

雖然是葉家長女,但因著有父母的嚴格教導,葉嘉瑩幾乎鮮少能走出家門。 從3歲接受啟蒙開始, 陪伴在葉嘉瑩身邊的只有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 這也在無形中養成了她靦腆溫順的性格。 慢慢的,這位有著葉赫那拉氏血統的大家閨秀,逐漸習慣了閉門讀詩詞的寂靜日常。

然而,隨著「七七事變」一聲炮響,闖入北京城的侵華日軍打破了葉家延亙數載的歲月靜好。因為戰亂, 在外工作的葉廷元同家人失去聯系; 等到葉嘉瑩18歲那年, 母親李玉潔又因手術感染在返回天津的火車上去世。 年輕的葉嘉瑩心痛難當,她在【哭母詩】中這樣寫道:

學生時代的葉嘉瑩

「瞻衣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竟不還。淒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父親失聯,母親病亡, 葉嘉瑩只能將心思全都投到學業上 。伯父伯母都很熱心,不僅為兩個弟弟提供了住處,還承擔起了葉嘉瑩的學業。正因如此, 葉嘉瑩才能在輔仁大學國學系得到古典文學名師顧羨季的栽培。 有詩詞為伴,又有良師指導,這讓她很快就走出了失親之痛。

顧羨季

嘉瑩生來就是一副美人坯子,然而大學時代的她, 在校園裏卻總顯得像個「小透明」。 莫要說同班的男同學,即便是和葉嘉瑩一起考入輔仁大學的劉在昭,和葉嘉瑩之間除了互相背詩也沒有多少交流。畢竟那時的葉嘉瑩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 至於戀愛,就更未曾考慮過了。

「我說我這人很死板、很固執不說,有人給我寫信,我從來不回,因為我不感興趣。你白白地跟人通訊,有了感情你又不感興趣,你何必呢?」

對於感情這件事,葉嘉瑩一向是「隨緣就好」,不強求也不將就。只是她雖不急,她大學的英文老師卻有些迫切了。1945年, 21歲的葉嘉瑩剛來到北平某中學教書, 她的英文老師就將自己的堂弟 趙鐘蓀 介紹給了葉嘉瑩。

趙鐘蓀當時在秦皇島的海軍裏任職, 他和葉嘉瑩是在過年時一次同學聚會上見面的。 只見了第一眼,趙鐘蓀便被葉嘉瑩與生俱來的溫婉氣質所吸引,心都陷了進去。為了俘獲美人芳心, 趙鐘蓀對葉嘉瑩一追求就是兩年多, 甚至最後還放棄了在南京的好工作。

右為趙鐘蓀和葉嘉瑩的結婚照

人心都是肉長的,再硬的石頭捂久了也會變熱,葉嘉瑩也不是感受不到趙鐘蓀對自己的真心。但那時候, 葉嘉瑩的家人卻很不看好趙鐘蓀, 覺得此人是個不學無術的浪蕩子,只知道講些甜言蜜語。可即使如此, 葉嘉瑩還是在1948年和趙鐘蓀舉行了婚禮, 事後她這樣嘆道:

「我可以說,是一種善心來做的這件事。」

隨夫赴台 橫遭冷遇

葉嘉瑩結婚的時候,大陸正處於解放戰爭末期,局勢動蕩不安。隨著解放軍在三大戰役的接連勝利,國民黨的頹敗之勢已成定局,蔣介石只得率殘部逃往台灣。 因為丈夫趙鐘蓀也在撤退人員名單裏,所以葉嘉瑩也作為家屬一並同往。 多年後,她仍不忘離開大陸時的情景。

「我的隨身非常簡單,因為我從北京走的時候本來也不以為說,一別就幾十年不能回來。我以為我結完婚後,我可以隨身就回來,所以我就帶了兩個皮箱,隨身帶的就是我記的我老師的那幾本筆記。」

葉嘉瑩、趙鐘蓀和兩個女兒

在當時的局勢下,葉嘉瑩即便本意不願離開大陸,也不得不顧慮丈夫的處境委曲求全。來到海峽之外的台灣,葉嘉瑩對這裏的一切都不適應, 唯一的幸事就是在這裏與父親葉廷元團聚了。 又過了些時日, 葉嘉瑩懷上了大女兒, 但丈夫趙鐘蓀作出的反應,卻讓她頗感失望。

那一天天色還沒亮,葉嘉瑩的羊水忽然破了,趙鐘蓀發現後連忙將她送到了左營軍區的海軍醫院。然而,當得知海軍醫院並未開設產科時, 趙鐘蓀竟直接丟下挺著孕肚的妻子自己跑了。 丈夫一走,人生地不熟的葉嘉瑩也不敢亂跑, 只能在醫院長椅上獨自枯坐了一整晚。

「我就坐在那裏,他(趙鐘蓀)也不管我,他也沒有回來,從沒有破曉一直坐到天黑。」

直至黑夜爬上梢頭,葉嘉瑩羊水將近流光之際,「失聯」的趙鐘蓀才帶著姐姐氣喘籲籲的趕了回來。之後, 夫妻倆乘坐著姐姐從軍營裏叫來的吉普車去了高雄醫院,葉嘉瑩足足痛了17個小時才將大女兒順利生下來。

女兒的到來,讓葉嘉瑩和趙鐘蓀心中都感到寬慰,可這份美好不久就又被打破了。1949年12月,聖誕節第二天, 來探望葉嘉瑩和女兒的趙鐘蓀被海軍帶走關押。 不久後,葉嘉瑩和女兒也被關進了彰化警察局。但她很快就被放了出來, 而趙鐘蓀直到三年後,才得以出獄。

牢獄生活讓趙鐘蓀性情大變,成了喜怒無常的「家暴男」。 找不到任何工作的他,動輒不動就對葉嘉瑩一頓打罵, 養家掙錢的擔子全都落在了葉嘉瑩一人身上。趙鐘蓀的暴戾冷淡讓葉嘉瑩身心俱損,丈夫哪裏知道,在他入獄的那段時間, 葉嘉瑩過得也同樣不如意呢?

葉嘉瑩和女兒雖然被釋放得早,可母女倆在台灣居無定所,本質上和格拉斯哥流浪者沒什麽兩樣。不得已之下, 她只能投奔趙鐘蓀的姐姐家,和女兒在走廊裏睡地鋪。 寄人籬下的日子很煎熬,無數個萬籟俱寂的深夜,葉嘉瑩望著窗外的茫茫黑夜總會心生悲愴, 恰如她在詩中所言: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香根。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但葉嘉瑩的默默隱忍,換不來趙鐘蓀的體諒和悔悟。 等到第二個女兒降生後, 這種傷害越發變本加厲, 工作上的疲憊和生活裏的瑣碎一度將葉嘉瑩徹底壓垮。 最難熬的時候,葉嘉瑩甚至萌生過輕生的念頭。然而,每當想起王安石的那句詩,葉嘉瑩仍會重新擦幹眼淚站起來。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不甘向命運低頭的韌勁,讓葉嘉瑩選擇從頭再來,化傷痛為鉆研古典詩詞的「助燃劑」。1950年, 葉嘉瑩出任台灣大學教授,又在1965年獲得了去美國密西根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 之後,她和丈夫攜兩個女兒遠赴國外, 從此在加拿大溫哥華定居下來。

又遭變故 從容而對

初到國外,葉嘉瑩對周圍的一切都很陌生。她希望能透過自己將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發揚光大,但在那之前, 語言是葉嘉瑩必須克服的一道難關。 國外上課都是全英文教學,葉嘉瑩必須保證自己的英文足夠流暢,才能更好的向學生講授詩詞。為此, 葉嘉瑩可謂做足了功課。

「我每天都要查生字,然後第二天去上課。我就用最笨的英文連比帶畫地講給學生。即便是這樣,聽課的學生從十六七個一下子增長到六七十個。我過了兩年一天到晚查生字的生活,英文進步了很多。」

前排右二為葉嘉瑩

相比之於適應力較快的葉嘉瑩,趙鐘蓀的運氣就差多了。雖然在葉嘉瑩朋友的幫助下,他在一所學校得到了份漢語教師的工作, 但還沒幹滿半年,校方就將趙鐘蓀掃地出門了。如果不是因為葉嘉瑩後來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一家老小在國外,怕是真的要喝西北風。

1974年,中國和加拿大宣布建交,得知訊息的葉嘉瑩萬分激動。她早就有歸國效力的打算,眼下機會難得,自己決不能錯過。經由大使館批準後, 葉嘉瑩乘機回到北京探親。 這段經歷使她深感寬慰,可讓葉嘉瑩怎麽也想不到的是, 僅過兩年,人生的陰霾便再次向她襲來了。

1976年, 52歲的葉嘉瑩遭遇了她生命中又一次「死別」。 一場猝不及防的車禍,奪走了大女兒和女婿的生命, 晚年喪女之痛壓得她差點喘不過氣來。然而,葉嘉瑩最後還是用兩年的時間熬過來了。1979年,回國教學的申請書被批準後,她正式成為了南開大學的一名講師。

回國講學、不求報酬,這是葉嘉瑩後半生自認為最有意義的決定。 四十載漫長歲月,她每年都會堅持利用假期回國講學, 在各大高校的課堂上為學生們傳授古典詩詞。不論葉嘉瑩走到哪所大學, 她的課堂永遠人氣火爆。 到了後來,一些電視台甚至也會來邀請葉嘉瑩做節目。

從中國到美國,再到加拿大,葉嘉瑩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當中不少人後來都在學術領域成為了領軍人物。 但作為「幕後功臣」的葉嘉瑩卻依舊保持低調, 在講台上繼續詩詞的傳承。桃李遍天下的她, 從來沒有為自己在古詩詞領域的成就沾沾自喜, 一如既往的優雅從容。

這些年裏, 葉嘉瑩累計捐款3568萬元,還在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 2016年, 94歲的葉嘉瑩又將1857萬積蓄全部捐出, 用於支持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對於葉嘉瑩來說,古典詩詞所帶來的精神財富,要遠比物質上的金錢更純粹、更真實、更永恒。

人生之於葉嘉瑩是不公的,讓她在不同階段經歷三次生離死別,婚姻的不如意更是讓她數度心如死灰。萬幸在這荊棘遍布的逆境之中,葉嘉瑩抗住了風雨,在詩詞的沃土上綻放出最絢爛的生命之花。 她是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更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代言人」。

「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參考資料

【1】澎湃網【中讀課 | 葉嘉瑩:不留下正統的吟誦,我覺得對不起下一代學生】;

【2】央視網【感動中國丨葉嘉瑩:希望為不懂詩的人開一扇窗】

【3】新華網【新華全媒+丨100歲的葉嘉瑩先生,有兩個願望】;

【4】南開大學新聞網【新華社:中國故事|先生,葉嘉瑩】;

【5】澎湃網【葉嘉瑩:感動中國的,是那一代人的誠摯、樸素與崇高】;

【6】中國紀錄片網【掬水月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