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孩子好動,註意力不集中,怎麽辦?

2024-11-05教育

孩子好動、註意力不集中,是管教不嚴還是個性使然?

家長們常常心急如焚,甚至在心裏默默責備自己的教育方式。當面對一個如小強一般的 小小「調皮鬼」, 家長們開始質疑:究竟是什麽導致了這種現象,是否是天生的?在一些家長的批評中,孩子往往變得更加逆反。我們「 是否忽略了孩子好動」背後的真實原因?

小強的故事正是這樣一段掙紮與無奈的縮影。 從小時候開始,小強就表現得異常活躍。 在他還沒學會穩穩地走路時,就已經開始嘗試跑起來。這份生動的活力不僅讓家長們欣慰, 更讓他們頭疼。他喜歡觸碰各種新奇的物品,甚至會因好奇而不顧一切地奔向街道。 幼稚園的同齡人也頻頻成為他「冒險」行為的見證者。小強常常不經意間撞倒同伴, 導致一些小小的「事故」。 隨著年歲的增長,這樣的行為並未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直到他逐漸步入校園生活。

上學之後, 小強的活力似乎有增無減。課堂上,老師總能看到他的身影遊離在教室的角落,似乎他的註意力從未真正落在講台之上。他時不時會離開座位,不顧規則地走動,甚至帶著自制的彈弓與同學玩鬧。作業方面,小強常常拖到深夜,匆匆了事,字跡潦草,粗心大意。這種種行為使得他的成績始終未能達到父母和老師的期望。 而每每談話時那若無其事、心不在焉的樣子,也讓他家長們感到無奈。

這樣的情況, 家長們的反應不一。 有人認為孩子不聽話,便加以嚴格管束,試圖以「紀律」來糾正。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孩子的不良行為更加難以控制。就在這迷茫的過程中,小強被送往了心理學家處進行測試。測試的結果出乎意料——小強的智力水平高於常人,但他的註意力和沖動控制卻明顯低於平均水準。 心理學家將其診斷為「兒童多動癥」,也即註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這並非個例。像小強這樣的孩子並不少見, 兒童多動癥的發生率在兒童群體中已達到5%至7%。男孩發病的比例顯著高於女孩,甚至可以達到9:1的比率。 這一障礙的成因復雜,心理學界普遍認為是多種生物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部份患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家庭教育、經濟壓力、社會環境等因素也可能加劇癥狀的表現。一些 家長們並不清楚這種病癥的特征 ,在發現孩子註意力不集中或好動時,第一反應往往是責備和施壓,卻未曾留意到這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小強的情況,一部份家長表示理解,認為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男孩身上,是正常的發育表現;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足。類似的故事不在少數,許多孩子同樣因為註意力缺陷和多動而影響了學習和生活。這些家庭的共性在於: 缺乏正確的認知 ,往往導致孩子在無意間背負了更多的負擔,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如何應對兒童多動癥呢? 目前,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 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主要采用心理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非藥物手段 而5歲以上的兒童則以藥物治療為主 ,並輔以心理、家庭治療和腦電生物反饋等方式。在藥物方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開具中樞興奮劑或去甲基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而中醫也認為,這一癥狀可能與兒童的腎陰不足有關,因此一些中藥治療也被納入治療方案之中。

小強在家長的支持和醫生的指導下,接受了綜合治療方案。 盡管過程漫長, 但家長們慢慢看到他在學業和行為上有了明顯改善。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成績的體現,情緒和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面對孩子的特殊表現,家長們更需要耐心與關愛, 及時了解其行為背後的原因,科學引導,避免誤解與苛責。

孩子們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性格與環境的反映,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理解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