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13歲極重度耳聾女孩能與外國網友英語聊天,「想成為像劉玲琍老師一樣的人」

2024-04-25教育

全媒體記者 李琪 謝佳燊

13歲長沙女孩陳臨溪,剛滿1周歲就被確診為雙耳極重度耳聾,成長路上,註定要付出比正常孩子更多的努力。

用勤奮和執著追趕,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打破「十聾九啞」的「魔咒」,不但說得一口標準普通話,學習成績優異,還成為一名英語「尖子生」,能流利地與外國網友交流。

本報報道的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劉玲琍的事跡後,這位33年堅守在特教崗位上的「劉媽媽」成為陳臨溪的榜樣。4月24日,陳臨溪和爸爸陳波找到三湘都市報,希望能得到劉玲琍老師的指導,更好地克服聽力障礙,未來也能像她一樣幫助更多的聽障兒童。

雙耳極重度耳聾,爸爸辭職帶她康復

陳臨溪老家在永州,爸爸和媽媽原本在廣東工作。陳臨溪1周歲時被確診為極重度耳聾,1歲半時,就戴上了耳蝸。

「我們一開始很無助,直到孩子戴上耳蝸,對聲音有了反應,才看到了希望。」陳波表示,孩子得到幫扶免費植入耳蝸,也在醫生的建議下,盡早開始了康復。

2012年,陳波帶著女兒來到長沙進行康復訓練,康復中心的人直言康復的困難性。告訴陳波語言康復非常難,家長要有時間更要有耐心,這對一個雙職工家庭來說幾乎不可能。

陳波和妻子商量後,決定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爸爸,把握好孩子康復的黃金時期。

戴上耳蝸前,小臨溪從未聽過聲音,康復訓練需要從「聽」開始。陳波每天不停地與孩子說話,為她讀繪本,引導她咿呀發音。努力教了一個月,陳波嗓子啞了,但他非常開心,小臨溪漸漸能發出聲音了,盡管只是簡單的一聲「啊」。

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聲帶處感受氣流、教她用手感受嘴唇的發音……經過一年半艱難的聽力康復訓練,陳臨溪發音逐漸清晰,達到了95%。2014年6月,她從康復中心順利「畢業」了。

用勤奮和執著追趕,成為最好的自己

陳臨溪從小就明白自己的特別,十分自律上進,看書、寫字、提高語言能力。「為了培養聽力,走到哪裏都是播放聽力,因為這樣才能學會說,說得更好。」房間雜物箱裏放著好幾個用壞的聽力練習裝置,見證著她一路的努力與曲折。

如今,陳臨溪在長沙市一中雙語實驗中學就讀,每天早上出門,晚自習後回家,忙碌卻充實。「同學們都很努力,我更要追趕。」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很難想象眼前是一個沒有有聲語言思維的聽障患兒。陳臨溪告訴記者,除了日常學習,幾乎每天都堅持和弟弟陳鑄蹊一起,透過視訊與國外的學生交流學習,「他們教我英語,我教他們中文。」

錄制的視訊中,陳臨溪的英語發音還有一些瑕疵,但詞匯量多,語法掌握精準,交流起來毫無壓力。視訊兩端,求知的孩子們聊學習生活,聊風土人情,自信大方。

姐弟倆目前已經連線了近50個國家、地區的網友,向外國網友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中國功夫、美食、國粹京劇以及奧林匹克建築……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與外國網友連線對話的視訊全網播放量超2億,贏得數百萬網友稱贊,被親切地稱為「文化傳播小使者」。

(憑借自強努力,陳臨溪獲得了許多獎項。 李琪 配圖)

學習優異的陳臨溪先後獲省、市、區、校級榮譽八十多項,獲2022—2023年度湖南省三好學生、2022—2023年度長沙市新概念三好學生……這個戴著耳蝸的女孩,個子雖然瘦小,卻迸發出蓬勃的力量,用勤奮和執著「追趕」,跨越重重障礙,成為最好的自己。

3月下旬,2024年「新時代湖南好少年」名單釋出,陳臨溪和弟弟陳鑄蹊榜上有名。

分享經驗,追光的過程中播撒「暖陽」

在爸爸的陪伴下,姐弟倆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我受到了別人的幫助,也想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陳臨溪多次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啟迪更多殘障兒童積極向上,努力奔赴。

在長沙市聾協舉辦的愛耳日活動中,陳臨溪毫無保留地分享學習方法,利用自媒體平台為留守兒童「幫助兒時自己讀好書」計畫和北京愷爾聽障人士關愛中心「守護25分貝」計畫發聲,在追光的過程中,灑下一路「暖陽」。

(陳臨溪在練習她最喜歡的書法。 )

「江夢南姐姐太勵誌了,我要向她學習。」2022年,透過本報報道,陳臨溪了解到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博士江夢南的故事,鏡頭前活力滿滿,自信微笑的大姐姐成為她的偶像。江夢南身上的堅韌與樂觀 ,也成為陳臨溪向上的力量源泉。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書法家,希望長大後可以到各個國家去學習,也把我們中國文化魅力傳播到更多地方。」彼時11歲的陳臨溪笑著說,自己要學好英語,向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像劉玲琍老師一樣,幫助更多殘障兒童

「進入初中後,學習壓力要大一點。我戴著耳蝸聽課,困難更多。」透過本報報道,陳臨溪和爸爸了解到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劉玲琍的事跡,再次受到鼓舞。

因為戴耳蝸,陳臨溪的聽力有一個「最佳距離」,課堂上的知識點有時會因為聽不到被遺漏。她擔心聽力障礙給自己未來的求學和就業,帶來一定影響。

「劉玲琍老師是幾十年的特教老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經驗豐富。」陳波表示,希望向她請教。在記者的聯系下,陳波和劉玲琍進行了連線溝通。「孩子真是培養得特別好!」對於努力向上的陳臨溪,劉玲琍非常贊賞,她表示:「期待第二個江夢南。」

對於陳臨溪學習上的困惑,劉玲琍開導,保持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對於陳臨溪聽力影響的擔憂,劉玲琍用自己兒子的經歷來舉例,給出了很多建議和解決辦法。

「劉老師好親切,又有耐心,受益匪淺。」陳臨溪坦言,希望將來也能像劉玲琍一樣,能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殘障兒童。

記者手記

平凡人物的不凡力量有一種力量,叫榜樣,內建耀眼的光芒,指引追光者一路向前。在無聲中突圍,有嘹亮的號角,是江夢南的力量;用盡所有,為無聲的生命解鎖,是劉玲琍的力量。堅定的信念、奔赴的誌向;年少青春、向陽成長,何嘗不是陳臨溪的力量。雖然都是平凡的人物,卻是不平凡的榜樣,激勵更多人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