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個短視訊引發了全網對月經羞恥的廣泛探討。
視訊中一個男子指責另一個在廣場售賣衛生巾的男子,說他賣的東西很晦氣、很骯臟。
攤主一直在說衛生巾就是一個很普通的產品。
可那個男子依舊不依不饒,最後甚至直接動手掀攤子。
這條播放次數過億的視訊不由令人想起2022年的另一個類似的事件。
一個女子在坐高鐵時正巧碰上了生理期提前,但高鐵上並沒有衛生巾售賣。
這個女子向高鐵的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希望可以在高鐵上售賣衛生巾。
原本只是結合自身經歷為女同胞們解決實際困境的合理化建議,不料卻被許多人謾罵、嘲諷甚至是指責。
不知從何時開始,許多長輩不僅自己認為月經是晦氣和不幸的象征,還會把這種錯誤的觀念強加給自己的後輩。
這讓原本沒有什麽必要羞於啟齒、避之不及的月經帶上了羞恥、汙穢的「枷鎖」。
今天要談的這個可以稱之為先鋒藝術的性別教育,就是透過在衛生巾上進行刺繡,用一種直截了當的方式去讓人們意識到月經羞恥或者說性別羞恥本就是一種誤區。
譚不如生長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她從小與許多人一樣,沒有接受過什麽系統的性別教育。
她的母親直到現在也很難理解她在衛生巾上刺繡的行為,母親會認為有點丟人。
也許是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從小到大她對衛生巾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心理。
因此,她在地鐵這種公共場合進行衛生巾刺繡,也可以說是繡給兒時的自己,繡給那個曾經對月經和衛生巾產生了羞恥心的自己。
她認為,其實不僅僅是女性對自己的身體細微的變化缺乏關註和重視,男性也會有意無意忽視自己身心上的變化。
從衛生巾上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這個新奇的藝術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就能給人一種放松和解壓的感覺。
她開辦了一個刺繡工作坊,有50多個男女老少都參與過在衛生巾上刺繡的活動。
年長的人在刺繡的過程中漸漸意識到了衛生巾不過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日常衛生用品,而月經也沒有什麽可以忌諱和回避的。
一些大學生會想到學校為女學生提供了一些公益性質的免費衛生巾,大家會在這些公益衛生巾盒上寫「避免月經羞恥」。
這可能就是這一代年輕人在漸漸扭轉過往那種對月經和衛生巾的偏見的最佳佐證。
雖然來刺繡工作坊的男性並不算多,但他們也能感受和理解女性在生理期期間所遭受到的身心上的折磨,並鼓勵女性多去關註自己的身體,及時做好清潔和身心調節。
令譚不如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父親雙手撐開衛生巾,讓女兒在上面自由自在地刺繡。
這樣的性別教育正是譚不如希望看到的。
如今正在孕期的她希望用自己的作品,用好玩有趣,也不用藏著掖著的東西去引導孩子,從避免月經羞恥,從消除性別羞恥開始,循序漸進地展開性別教育。
也許,性別教育本就需要從這樣一個基礎性的維度開始,如此才能更加順暢、高效,才能破解下一代乃至世世代代性別教育的困境,助推性別教育實作新的突破與發展。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願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點個關註,點亮紅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