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今天咱們來聊聊:「廢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裏」。
從疫情開始,孩子們幾乎24小時都待在家裏,出門成了「違法」。仿佛一下把時鐘撥回到「應試教育」盛行的時代,整日死讀書,讀死書。
家長們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孩子在家荒廢學業,落後於人。眼看馬上要開學了,趕緊給孩子報補習班,恨不得把孩子圈養在家裏,學習、吃飯、睡覺,一刻都不能離開書桌。
可是,天天困在家裏,真的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嗎?
把孩子關在家裏,不僅學習成績提不上去,心理問題還會越來越多
許多父母覺得,孩子呆在家裏最安全,免得在外面受傷;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就能考出好成績。
但是,心理專家指出:如果一味限制孩子的自由,長期把他們關在家裏,反而更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 缺乏與人交往,導致社交能力下降。人是群居動物,需要與他人互動。整日呆在家裏,孩子很少能與同齡人接觸,無法學會溝通和合作。
- 情緒無法宣泄,性格變得孤僻自閉。在家裏憋久了,孩子情緒難免郁結於心,時間一長就容易自閉,甚至引發抑郁等心理疾病。
- 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傷害身心健康。為了讓孩子老實呆著,不少家長幹脆給孩子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沈迷網路遊戲,對孩子的身心危害更大。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克雷因曾進行過一項長達42年的跟蹤調查,他發現:
小時候一天到晚宅在家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難適應新環境,無論是工作、婚姻還是社交,都不如那些經常在戶外玩耍的孩子。
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孩子成長的最佳養分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bookI文學大師魯迅先生在日記中曾寫道:「生活就是生活,要從中擷取創作的主題,表現於文章就是文學。」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課本知識固然重要,但更寶貴的是豐富的生活體驗和閱歷。這些體驗,才是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
我有一位朋友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暑假期間,他會帶孩子去郊遊、露營,感受大自然;逢年過節,就帶孩子走訪貧困山區,與當地孩子同吃同住;有時還會帶孩子去工廠參觀,了解生產過程。
就這樣,孩子在生活中學會了觀察、思考和感恩。如今上了大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不說,為人處世也非常成熟。
暑假怎麽過?建議多去這3個地方
暑假已過大半,孩子的暑假作業做完了嗎?估計很多家長要搖頭了。
別急,咱們換個思路,趁著暑假的尾巴,趕緊帶孩子出去轉轉吧!
大自然 天然「遊樂場」
還記得小時候的暑假嗎?跟小夥伴一起上山下海,在草地上打滾撒歡,那才叫快活似神仙!
可如今的孩子,大多數的時間都被學習占據,漸漸與大自然疏離了。美國學者理察·洛夫將這種現象稱為「自然缺失癥」:
長期與大自然隔絕,不僅會讓孩子對自然失去敬畏之心,更容易導致註意力不集中、抗挫折能力差、學習成績下降等問題。
趁著暑假,趕緊帶孩子親近自然吧!哪怕只是靜聽蟬鳴、嗅嗅花香,都能讓孩子體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
博物館:歷史文化的殿堂
博物館裏藏著許多珍貴的文物,記錄著人類文明的歷程。置身其中,如同乘上時光機,與歷史對話。
對於孩子來說,博物館是最直觀的歷史課堂。看一件文物、聽一個故事,就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人文情懷。
復旦大學教授張軍平就建議家長,要多帶孩子去「泡館子」:天文館、自然博物館、科技館…… 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把學習當成了最有趣的事!
體育場:強身健體好去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用在孩子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更需要運動來強健體魄。【運動改變大腦】一書中寫道:對於學習專註力差的孩子來說,給他們制定運動計劃,就是最好的解藥。
定期運動不僅能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還能磨煉孩子的意誌品質。一個擁有健康體魄的孩子,必將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
說到這,我不禁感慨:
育兒路上,不要被成績蒙蔽了雙眼,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僅是嚴苛的管束,更需要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
或許,暑假帶孩子出去走走,才是通往美好未來的金鑰匙呢。
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聲明:本文中資訊來源於網路,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