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想象、探索、創造——看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軟實力

2024-07-06教育

導語

隨著技術的發展,AI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面對日新月異不斷變化的世界,比起「硬技能」,「軟實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對學生而言,軟實力是一把開啟未來世界的萬能鑰匙,它不僅塑造了學生的人格魅力,增強了他們的社會適應力,還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這股內在的力量,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在人際交往的舞台上自信從容,為他們鋪設了一條通往終身學習、全面發展的堅實道路。

千年姑蘇,金雞湖畔,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天堂,孕育著傳承與融合的國際教育夢想。蘇州作為中國東部的重要城市,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地位,靠近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開放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和海歸人才,為國際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OCAC-Suzhou)成立於2016年4月,是由中銳教育集團與中新集團合作創辦的學校,以國際化教育為特色,致力於為海歸人才子女、華裔華僑子女以及有意願接受國際化中國教育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支持。學校打造融合不同背景與文化、充滿安全感、快樂感和進取精神的學習生活社群。無論是幼稚園、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部,學校註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術能力和創新思維,助力他們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文化理解力的終身學習者。

01

·社群計畫塑造價值觀念·

「達則兼濟天下」,以天下為己任,自古以來就是讀書人的誌向與風骨所在,透過教育使世界更美好,是國際文憑組織在成立之時即設定的使命與目標,可見,激發個體以所學回饋社會、造福人民,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始終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和普遍要求。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觀的培養,它激勵我們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生活,用知識和智慧去解決現實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教育理念深植於其社群服務計畫之中,透過實踐經歷培育學生的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學校鼓勵學生超越課堂,將所學知識套用於真實世界的挑戰。透過這些計畫,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己的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能深化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學會在全球化背景下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價值觀,真正成長為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社群做出實際貢獻,心懷天下的終身學習者。

社群服務計畫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基於自己的興趣,發現一個社群需求並自主建構課題,課題可以包括各種真實的社群問題。確定課題後,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協作運用所學的知識,開展調研、制定計劃、采取行動,完成服務行動後進行反思,評價服務品質、在展覽中匯報分享自己的發現與行動成果。

透過學生們完成的社群計畫可以發現,大到環境的永續發展,小到對個體福祉的關照——有人呼籲給予抑郁癥患者更多理解;有人為自閉癥兒童募款並學習怎樣與他們溝通;也有人設計水面清理機器,用來減輕園區池塘與小湖泊水面的白色汙染……每一個計畫都在展現他們如何用創意表達關切,用堅持不懈的行動服務社群。

看見眼前的苦難:減輕女生們的 「月經羞恥」

關註到對於一些步入青春期的女生來說,來月經會帶來尷尬甚至羞恥感。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從一幀一幀地畫圖、上色開始,最後制作出一個動畫短片,聚焦於這個「不可言說的禁忌」。她們的展板具有鮮明的風格,配圖並不有所回避。她們認為「越是‘神秘’,越是‘禁忌’,越是要不停地討論它」,直到大家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它。除了親身經歷,學生們也采訪了學校的體育老師、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得到了很多一手資料,更讓她們堅信這個計畫的意義:希望談論這個話題可以減輕甚至去除女生們的「羞恥感」。

聽見遠處的哭聲:為老年人研發智慧藥盒

關註到很多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但有時會忘記服藥。為此,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研發了一個與手機APP相連線,可以定時提醒老人服藥的智慧藥盒。為了解決出門忘帶藥盒的問題,他們還客製了可以把藥盒固定在手機上的磁吸功能。從開始啟動計畫,前期調研,到拿到成品,歷時大半年。產品的客製費用是團隊成員的義賣所得。尋找合適的生產廠家,是他們在計畫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價格太高,就是起訂數量太大……」屢次碰壁之後,他們在導師的幫助下,聯系到了一家源頭廠家,以較低的價格客製了100個藥盒。這個計畫濃縮了很多學科知識——計畫過程本身體現了經濟課上學到的ITO概念;而產品及Logo的設計都是根據設計課上學到的「設計迴圈」方法……

這些社群計畫全部由學生自主完成,計畫導師會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如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計畫計劃,在每個步驟中提供必要的活動指導等。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調研方式去收集、處理、解讀數據,探索自己作為社會公民在整個社群中的權利和責任,為社群的改善做出貢獻,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貢獻觀點、接收建議、達成共識、提高團隊的效率與效能,在采取行動的過程中,鍛煉了自我管理能力、創造性思考的能力,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02

·跨學科學習打破學科界限·

在蘇州海歸子女學校的教育體系中,除了常規的學科學習外,學校還註重跨學科探究的教育模式。透過結合不同學科的概念、方法和交流模式,激發新的思想和視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科之間的融合,鼓勵學生以多元復合的方式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的跨學科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整合、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打破了學科界限,培養學生實際套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在知識套用的過程中發現知識的實際意義,進一步強化掌握知識的動機。當課堂內與課堂外的界限、學科與學科的界限都變得不那麽分明,「學習」這件事自然也沒有了「邊界」。這種「無邊界學習」給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們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完整」地成長。

數學與建築學的碰撞:古建築中的「數學美」

數學,常被視為抽象和枯燥的學科,但事實上,它是一種無處不在的語言,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著獨特的美麗和力量。數學之美,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的公式和定理中,更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的美是多維度的,既是理性思考的產物,也是感性體驗的來源。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數學教育超越了傳統的課堂學習,透過跨學科探究,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套用數學知識,讓數學成為他們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有力工具。

面對古村落和諧古樸的建築群,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們從數學的角度,探究古建築中的「數學美」,找尋古村落的建築非常和諧漂亮的原因。根據曾經在課堂上學習的「黃金比例」原則,大家把視線聚焦於古建築的三角形「屋頂」。透過計算,同學們發現,這些建築部位也完美地運用了「黃金比例」原則。而隨處可見的花窗,也與曾學習過的幾何知識密不可分,花窗裏有許多幾何圖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它們的兩個底角都是45度,兩條腰相等,並且三條邊比例為一比一比根號二。

植物學遇上英語:「看不見」的拙政園

英語不僅是課本裏的單詞,作為一種全球性的語言,已經成為跨越障礙,溝通世界的橋梁。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在教育中,將英語和植物學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透過實地考察和跨學科探究,學生可以將知識套用到實際情境中,培養了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與輸出的能力。

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6年級的孩子們在拙政園中,獨立拍攝、制作影片,記錄下深秋雨中拙政園的靜謐美景,配以古典的音樂,優美的英文解說,展示出了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子突出的英語技能和獨特的科學視角。

用英語解說拙政園的景色,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更能培養他們將中國文化傳播給世界的能力。這種做法讓學生在實際語境中運用英語,鍛煉語言技能,同時促使他們深入挖掘和理解拙政園以及更廣泛中國文化的深層含義。透過創造性地編寫解說詞,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提升,同時,他們學會了如何用國際通用的語言來表達和推廣本土文化,這不僅有助於跨文化交流,也拓寬了他們的國際視野。

這種教育實踐還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使他們更加自豪地展示中國的文化遺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生透過這樣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有效地進行文化輸出。相信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子未來能夠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國際舞台上自信地傳播和分享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拙政園裏,學生們不僅套用了英語能力,還發現,許多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其實在拙政園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園內23處景觀有80%都是以植物為主的。以「梧竹幽居」為重點研究物件,孩子們探索了古人對於植物布局的講究:

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四面畫框式的洞門。每一面看出去都是不同季節的景色,種植了不同季節性的植物……古人認為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子不食,所以命名為‘梧竹幽居’。

除了荷花、山茶和杜鵑這三大植物,學生們還研究了「梧竹幽居」中的楓樹,從它的外觀、生長期、藥用價值,到其文化寓意和美學價值。

楓樹夏季是綠色,秋季是橙色,落地就變成火紅色。這就把秋冬沒有什麽暖色系的拙政園的色調變得更加豐富了。

植物是自然界的建築師和治療師,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植物的美,不僅在於它們的色彩和形態,更在於它們對環境的貢獻和生命力的展現。植物也是文化的載體,在不同文化中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透過植物,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

植物學與英語,就這樣,「偶遇」在拙政園裏,蘇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教師們透過精心設計的跨學科教學單元,將課程內容整合到實踐中,引導學生探索不同領域的交匯點。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對復雜問題的全面理解。隨著知識和資訊的不斷積累,學生學會了如何成功地融合不同學科的視角,以深入理解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概念。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得到培養,未來他們才能夠在多變的全球環境中,以創新和批判的方式,應對各種挑戰。

03

·藝體教育拓展能力邊界·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一直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註重學術知識的傳授,也強調將知識套用於實踐,透過體驗式學習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體驗式學習能夠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參與和體驗,從而促進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實際套用,使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成長,在「挑戰不可能」中收獲更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自己。

體育:愛丁堡公爵獎之「戶外探索」

體育教育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它不僅促進身體健康和體能發展,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社交技能、競爭意識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透過體育鍛煉,學生能夠釋放壓力,調節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體育活動需要團隊合作,有助於學生提高社交技能。同時,體育競賽中的競爭和規則遵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社會規範意識,增強領導力和團隊管理能力。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適應能力、韌性和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蘇州海歸子女學校的體育教育不僅在學校裏,在操場上,也在戶外,在大自然裏。

「愛丁堡公爵獎」由愛丁堡公爵Prince Philip和德國教育家Kurt Hann於1956年共同發起,為全世界14-25歲的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平台,透過持續參與體育鍛煉、技能學習和戶外探索等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更多的課外活動,實作綜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800萬的青少年參與過這一計畫。根據參與者年齡、參與時間等差異,「愛獎」設定金獎、銀獎和銅獎。蘇州海歸子女學校的同學們參與了銅獎計畫。

根據「愛丁堡公爵獎」銅獎對「戶外探索」部份的要求,同學們必須完成兩天一晚的戶外旅程。「戶外探索」鼓勵大家在陌生的環境中,透過團隊合作,進行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挑戰和體驗,促進了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學生們在背著沈重的背包,穿越濕滑山路的過程中鍛煉了體能和耐力。行前培訓和練習旅程讓他們掌握了地圖辨識、戶外導航、野外紮營和烹飪等實用技能,為戶外生存打下了基礎。在小組合作中,他們學會了相互支持和協作,共同面對迷路和決策的挑戰,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面對困難時,學生們展現出了自我挑戰的勇氣,克服了體力和心理的障礙,實作了自我突破。

此外,戶外探索活動還讓學生們意識到了保護弓境、幫助他人的社會責任,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在旅程結束後的反思中,學生們認識到了行前準備和團隊協作的不足,並思考如何改進,這有助於他們的個人成長。一些學生在旅程中展現出了領導力,擔任了組長等重要角色,鍛煉了領導和組織能力。整個活動增強了學生們的適應力和團隊凝聚力,使他們在學校中沒有被發現的優秀品質得以展現,同時也暴露了需要改進的地方。

愛丁堡公爵獎之「戶外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戶外情境裏進行運動,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們的體能,促進了學生們在道德、智慧、體能等多個方面的發展,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育:無邊界藝術展

美育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透過藝術創作和欣賞,學生得以體驗豐富的情感,培養自我表達和情感宣泄的能力。美育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他們自由探索和創新,這些能力不僅在藝術上,也在其他學科和生活中發揮作用。同時,美育教育透過審美訓練,提升了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和獨立判斷力,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進了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美育教育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終身興趣奠定了基礎,幫助他們在藝術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聲音,建立起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的全面開發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的藝術展是一次美育實踐的盛會,它以獨特的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場展覽不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體驗,它涵蓋了從技能學習到情感表達,從文化理解到創造力激發的多個維度。

藝術展的主題「無邊界藝術」鼓勵學生們打破常規,自由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被引導著穿越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時期,了解並吸收多樣的藝術元素。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學習到了藝術的技巧,更學會了如何欣賞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表達。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激發。他們將個人的想法和情感融入作品中,創作出了形態各異、極富個性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藝術才華,也成為了他們情感表達的載體。

藝術展還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和建立自信的平台。在作品被展出和得到認可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這種自信的建立對於學生的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它幫助學生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

藝術展不僅僅是一次藝術教育的活動,它還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實踐。它透過藝術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們的審美能力、批判性思維、跨文化理解以及終身學習的興趣。透過參與藝術展,學生們親自體驗了藝術創作的過程,在藝術的世界中與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交流和分享作品,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將自己的藝術創作與社會聯系起來,理解藝術在社會中的作用和意義,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蘇州海歸子女學校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做中國教育國際化的典範,讓海歸學子在世界舞台上講述中國故事。在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最好的教育環境和個人化的發展機會。學校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定期地社群服務計畫、跨學科的探究、體驗式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這裏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潛力、實作自己的目標,並成為自信、富有創造力和全球意識的年輕人。

*文中圖片資訊均源自:蘇州海歸子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