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憎惡父母?三點原因,令人深思

2024-07-11教育

高爾基曾說: 「親情,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情感,無論何時都會相伴於身。」

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比父母與自己的血緣更近,也再沒有哪個親人比父母更親。

家人之中,父母是兒女最堅實的後盾,也是兒女永遠的避風港灣,始終如一踐行著關愛。

能夠在此生成為至親,是前世修來的莫大緣分,更是上天賜予的絕佳好運。

然而本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現實之中卻矛盾重重,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

許多父母對子女盡心盡力,最後卻換來對方的憎恨,仔細想來,其實無非是這3點原因。

1、 父母的過度溺愛

清代學者吳楚材曾說: 「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

在過度溺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沒有幾個不驕橫跋扈的,而這些子女沒有不敗壞的。

在當今社會,許多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父母眼裏的心肝寶貝,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為了給兒女創造最好的成長環境,父母會將全部的精力與資源都投入給他們,以保障孩子的幸福。

這樣的做法,確實會給孩子提供相對優渥的背景,但過分的嬌生慣養,可能會導致孩子太過自私與任性。

因為在家中,所有人都圍著孩子轉,他們會認為一切的所得皆是理所應當,凡事只以自己為中心。

一旦他們發現父母無法滿足自己,就會對父母心生怨恨,將所有的不滿歸咎於父母的無能。

去年湖南長沙的一個「啃老兒」,年僅20歲便在家中躺平擺爛,還怨恨父母沒本事。

因為從小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畢業以後他無法適應外界生活,便蹲在家中啃老。

每天不是在家中睡覺,就是去網咖打遊戲,父母每次勸告他都怨聲載道,說父母沒給他想要的生活。

老話總說:「慈母多敗兒」,真不是沒有道理的。

越是寵溺孩子,就越容易培養出紈絝子弟,越是放縱孩子,就越容易教育出忤逆子孫。

唯有讓他們學會獨立,子女才有穩固的未來,也更會懂得感恩,也有能力孝順父母。

2、 父母的強勢掌控

在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厭煩父母和自己說的話是什麽?」

其中獲得最高點贊的答案,是這樣的: 「我是為了你好。」

生活之中,有相當多的父母,喜歡打著「以愛之名」的旗號,將孩子牢牢掌控在手中。

他們總是希望孩子聽話,每時每刻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全然不顧子女的想法。

一旦對方有厭煩或是反抗的情緒,他們就立刻對其道德綁架,指責對方不知好歹,一意孤行。

殊不知,正是這樣高壓的剝削與統治,讓兒女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也讓彼此的隔閡更加嚴重。

在韓劇【天空之城】中,李明珠對兒子英才有著近乎偏執的控制欲,每天都逼著對方學習。

從7歲開始,英才就需要每天學習,從沒有過可以休息的時候。

哪怕生病或受傷,也要學習到淩晨2點,才能學校回家。

沒有考第一,就不配吃飯;沒有靠滿分,就不配睡覺,甚至成績出現下滑,還要被罵「去死」。

在如此窒息的操控下,英才恨透了母親,發誓一定報復對方。

在考上名牌大學以後,他毅然決然選擇了離家出走,與母親徹底劃清界限。

教育家蒙森曾說: 「一切草木,皆有選擇各自生存狀態的自由。」

這世上,沒有誰天生是誰的附屬品,需要接受對方的操控。

父母與兒女之間,只有保持相對的自由與獨立,才能讓這份親情有活動的空間。

3、 父母的漠不關心

相比較前兩種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的父母,則是另一種極端的代表。

前者是過分重視孩子,而後者則是對其不管不顧,甚至連基本的撫養責任與義務,也完全拋之腦後。

常言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若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父母卻不合時宜的缺位,那必然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研究表明,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性格也更加自卑和內向。

即便長大成人,這種負面影響依舊很難完全消除,跟父母的關系也會更加冷淡漠視。

就像電影【新警察故事】中的阿祖,他雖然生在一個富裕之家,卻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

他的父親貴為香港警察署總警司,對兒子只會打罵責罰,導致阿祖對警察恨之入骨。

而他的母親則是商界大老板,從來不問兒子過得如何,只會給兒子身上撒錢。

在這種毫無親情的環境下成長,阿祖自然也變得冷酷無情,甚至走上犯罪之路報復父母。

正如馬卡連柯所說: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沒有親情的呵護,孩子勢必會在極端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無法擁有完整的人格。

既然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就請讓他們得到應有的關心與憐愛,感受到親情的溫馨。

否則,不僅會毀掉家庭的未來,更會湮滅孩子的一生。

德國詩人海涅曾說:

「我寧願用一小杯的真愛,織成一個美滿的家庭,也不願用幾大船的家具,組成一個索然無趣的家庭。」

父母與孩子之間,始終還是需要用真愛來維系。

但這份真愛,既不能太濃,讓孩子只顧享受;也不能太熱,讓孩子燙傷嘴巴;更不能太淡,讓孩子無法感受。

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式,都不能自以為是,不僅要適度,更要讓彼此都舒適。

親子教育,就是一場修行,不僅僅孩子要學習,父母也要與時俱進。

如此,家庭關系才能保持長久的和諧有愛,父母與子女也能更加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