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出國留學就飄了「海歸男子曬出嚴格征婚標準,網友:誰給的自信

2024-02-08教育

起初,一則超嚴格征婚條件引發網友熱議

最近,有一則訊息在網上迅速傳播並引發熱議,就是一位從歐洲留學歸來、已經41歲的海歸男碩士,釋出了一條非常嚴苛的征婚條件,立刻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

這名男子表面看起來條理清晰,一絲不茍,但細究起來,諸多條件卻高到有些離譜。

這則征婚啟事一經釋出,立即成為各大社交平台、論壇的討論焦點。有人表示完全無法接受,有人則抱以理解和支持的態度。總之,這位男子的所作所為無疑掀起了軒然大波,讓「海歸」群體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男子的家庭背景與條件優越

在這則征婚啟事中,該名海歸男碩士先是頗為高調地展示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學習和工作經歷以及良好的經濟條件,似是想增加自身優勢。比如他貼心提醒看官,自己擁有牛津大學這個王牌院校的精英專業碩士和學士學位,這一專業的淘汰率高達77%,足以證明他當年學習是何等出類拔萃。

他的家庭條件更是顯赫,生活方式富裕,家中既有位於繁華北京的房產,也有多套在百年名城倫敦購置的高端公寓。此外,男子平時所享受的高端生活方式更是讓人羨慕不已——比如研究哲學典籍、收藏芬奇名表、健身塑形等。

這些條件看上去已經相當優厚,能勝任大多數女性眼中理想型的標配。

插播—某女留學生的負面案例

說到這裏,我們不妨插播一個小故事。2019年的時候,曾發生過這樣一件雞毛蒜皮的插曲,成為國人茶余飯後的談資。當時疫情初起,一名出國深造的女研究生卻不聽從防控指揮,在返程大巴停靠服務區時,她怒氣沖沖地開啟車門跳下車去,理由是服務區沒有她愛吃的零食,這一舉動無疑觸犯禁令。

這件事讓不少人看到了另一類「海歸」的不成熟和幼稚,留學生的素質也許並非盡善盡美。

出國留學海歸男子征婚無人敢應

最近,一位從歐洲留學歸來的41歲海歸碩士男子在征婚時提出了超高標準,把網友們驚呆了。這已經不是頭一次出現類似的「高標準男」了。前些時日,一位41歲的上海女博士就曾在征婚時提出身份證號開頭數位都要規定的離譜要求。

但是這名男碩士的條件還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因為實在太難以達到了。

這位英俊的海歸男神要求女友必須26歲以下,身高162cm以上,體型則必須白凈苗條。這樣的三圍身材條件,已經超出了大多數女生的標準。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一系列極高要求裏,還包括不允許女方有任何同居史,24小時內如果不回資訊就是不合格。

這簡直是在征召完美無瑕的女生機器人。令很多女網友看了之後氣得牙癢癢,紛紛群起圍攻。但是另一些女網友則表示,以這男神的家世和留學背景,提出如此高標準也是正常的。

他們期待能出現奇跡,有哪位女神敢站出來接受這苛刻的挑戰。

網友群起圍攻海歸男神的「留學優越感」

這位海歸男神不斷在征婚條件裏強調自己多年來在歐洲的留學生活,似乎想以此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他大言不慚地寫到,自己擁有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且是非常難進的某個王牌專業,淘汰率高達77%。

很多女網友看到這裏都忍不住翻了個白眼,覺得這種故意凸顯的優越感簡直不可理喻。

更讓人看不下去的是,這位男子還喜歡在條件裏高調炫富,比如自己在北京和倫敦都有多套房產,平時的興趣愛好也都是一些冷門的上流社會活動,像研究哲學、收集名表。

讓很多女網友感到他完全無法與普通人產生交集,只會選擇體面而虛偽的社交。

因此,這位男子的征婚遭到了廣泛的嘲笑和攻擊。無數網友轉發並加入了討論,之中大多是負面評論。有女網友調侃這個標準找來的會是機器人而不是人;更多則認為他不過出國留學,沒有資格這樣看不起別人挑三揀四。

這種泛濫的「留學優越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出國留學非成功唯一途徑,努力更為關鍵

的確,出國深造是一條快速積累知識、增長見識的途徑,在過去也更受重視。然而如今,這已經不是判斷一個人才能與成就的唯一標準了。在國內,也湧現出了大批頂尖人才,他們並未出國留學,卻能在各自領域做出驚人業績。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韋東奕,這位年僅17歲的數學天才,就曾兩次拒絕哈佛大學破例面試他並提供全額獎學金邀請他留學。但是這位少年並未選擇出國深造,而是自信地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研究數學。

結果他以第一作者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成為中國數學界至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一流數學家。

還有一位女博士研究生,在半導體領域做出了引領世界的研究成果,她同樣拒絕了很多世界一流高校的引進,最終選擇做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如今她正在帶領團隊實作多個國際技術突破。

所以說,個人是否優秀,與天賦、努力和機遇的匹配更相關。出國留學固然快速,但國內也有許多上進之路。我們不應該用留學這單一的標簽去判斷一個人的優劣。

征婚標準個人自由,社會標準不能一棍子打死

對於這位碩士男神在征婚時提出的種種超高要求,我們雖然有理由感到震驚或不解,但是到底這是他個人的自由,我們也無權幹涉。一個人在尋求另一半時,對理想物件的標準和期許,那是極其私密個人的事情,屬於私密範圍,是他的自主選擇。

但是如果將這種只看重留學背景的選擇標準放大到社會範圍,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與成就的唯一金標準,那就很難令人接受了。先不說現實中符合這個「金標準」的人本來就少之又少,這樣的選擇方式也有失公平。

一個人的能力與成就,不是由留學背景這單一的要素就可以決定的。還有更為重要的天賦、努力、道德品質、團隊協作能力等等因素。如果我們的社會僅憑是否出國留學此一點,就拒絕其他群體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那麽社會流動將變得非常僵化,等級固化的現象也會更嚴重。

所以,我們應該在選擇社會人才時,使用更全面而平衡的考量方式。不能因為某些人出國留學,就高人一等,獲得各種資源和機遇。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充滿活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