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高校招聘,不要東南亞博士」

2024-07-16教育

伴隨著部份高校對於東南亞博士的錄用日趨謹慎,東南亞博士在尋求高校教職的道路上,面臨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也在增加。

此前有文章指出,目前國內已有高校宣布: 原則上不引進東南亞 、南韓等大學畢業的 學科競爭力不強,發展潛力不足的博士 。對於已在職攻讀東南亞、南韓等大學的博士,……回校 不享受安家費、科研啟動費 等相關待遇。

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註和討論,不少東南亞博士求職者的焦慮和壓力也因此日益加重。

東南亞博士求職,難

有網友提問東南亞博士還值得讀嗎?高校還認嗎?社群網站上,一大批正在求職的東南亞博士現身說法:

網友mo:別來,答主博士QS100+,累計14篇論文,有一篇SSCIQ1,985本科、QS20碩士,在 應聘時還是被卡 了。

網友De:東南亞博士早就不認了,答主是馬來西亞泰萊大學的博士生,QS排名251排名,可能 只能去華南某經濟強省民辦本科 ,而且要有SSCI科研成果才行。更不用說沒有排名、沒有發表論文的東南亞博士了,根本沒有競爭力。

網友Ru:QS排名146的馬來西亞博士,求職華東某省份公辦本科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南亞博士都不考慮

網友Hu:東南亞博士,當時求職中部新一線城市這邊的高校,不說本科高校了,甚至 周邊的大專都基本沒回應 。(答主後已成功入職高校)

網友Li:在GDP前5的某省求職, 文科類東南亞博士基本都是一刀切 ,南韓成均館大學(QS排名123)這種檔次的都會被拒。

此外,根據某財經類公辦專科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管理辦法規定,在東南亞國家非世界綜合排名前200位的院校取得博士學歷、學位按照C類博士對待。國內「雙一流」高校的博士,根據學校層次可認定為B類及以上。畢業院校如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則可認定為A類博士。

對比相關福利,B類博士最高安家費40萬且可安排配偶工作, C類博士沒有安家費且不安排配偶工作。

……

近年來,國內高校在引進人才時,不僅註重應聘者的學歷背景,更加看重學術成果和研究能力,不再僅僅看重求職者的博士學位。

而由於東南亞地區的高等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一些高校的博士計畫可能在招生、教學、評估等環節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招生標準不夠嚴格,一些學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輕易入學;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使得部份教師可能放松對學生的要求;而在學位授予環節,也可能因為缺乏嚴格的評審標準,導致一些學術水平不高的學生也能順利畢業並獲得學位。

此外,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網站訊息,中心曾釋出了三次對部份國外院校學歷學位加強認證審查的公告,公告中提到:中心收到多起舉報,反映部份國外院校曾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線上課程。為維護我留學人員合法權益,維持留學市場正常秩序,中心決定對部份海外院校的認證申請啟動加強審查。

三次公告共提到了14所高校/計畫,其中 七成是東南亞高校

第一次公告:印度尼西亞IBMT商學院、菲律賓永恒大學、泰國格樂大學、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

第二次公告:菲律賓黎剎大學、菲律賓卡威迪國立大學、菲律賓凱迪雷拉大學、菲律賓亞當森大學、馬來西亞思特雅國際大學學院大學。

第三次公告:馬來西亞世紀學院吉隆坡校區-英國巽德蘭大學(MBA計畫)、蒙古CITI大學、印度尼西亞普瑞瑪大學、法國巴黎學院(MBA計畫,可同時頒發RNCP文憑)、法國克勒蒙高等商學院(MIB計畫)。

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一些高校在引進人才時,對東南亞博士求職者的學歷背景產生疑慮。

東南亞博士進不了高校?

高校招聘真的不考慮東南亞博士了嗎?有媒體曾向多所高校求證,其均表示不會因為博士畢業的學校而有所歧視,具體要根據送出的資料來判斷。與此同時,媒體求證多所正在招聘博士二本和高職院校人事處,工作人員表示不會根據學校來篩選,不會介意東南亞高校,而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做決定。一位北京某知名高校的人事處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招聘和評職稱都沒有排斥東南亞博士。

而從近一年的高校擬聘用人員公示中,也能看到有東南亞博士成功入職的情況。

某西部省部共建高校2024年博士專職輔導員擬聘用人員公示

中部省屬公辦高校2023年公開招聘博士擬聘用人員名單(第三批)公示

某中部三線城市的省屬公辦高校2024年公開招聘第一批擬聘用人員(博士)名單公示

除了想在高校求職的應屆博士生,在東南亞讀博的另一大群體就是高校教師。據媒體報道,某東南亞留學中介曾表示,到東南亞讀博的中國人一半是高校老師,動機大致是:評職稱,行政人員轉教師崗,或是被學校的鼓勵措施推動。

不支持教師在排名靠後的海外高校讀博

一些高校為了提高教師博士率、推動師資國際化,一些高校會推出政策鼓勵教職工讀博,但由於很多教師無法脫產讀博、國內申博越來越難、部份高校更傾向應屆碩士畢業生等多種因素下,很多有申博需求的大學老師將目光投向東南亞。

據某民辦本科高校2019年度工作總結中提到,學校出台【2019-2023年教師博士計劃實施方案】,已有30余名中青年教師赴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攻讀博士學位,學費報銷已超100萬元。

但隨著目前高校愈發重視教職工,在海外攻讀博士學位的品質,有高校已經明確不支持教師申請排名靠後的高校。

某職業技術學院在支持教職工讀博的相關規定中提到,不支持教職工就讀學校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或QS世界大學排名600名以外的國(境)外高校。而從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很多東南亞高校都不符合要求,菲律賓僅有2所高校符合要求,新加坡和泰國各有4所、印度尼西亞7所。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曾坦言,此前不少高校對教師的招聘、管理、晉升都提出要有海外博士學歷要求,要提高博士教師的比例,甚至有高校組織教師到海外讀博。實際上都在追求功利性目標,造成了近年來「水博」被質疑的情況。但目前一些高校開始調整用人思路,開始從重視教師學歷向重視教師能力轉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對高校來說,引進人才最重要在於其個人學術能力,要尊重學術。學校需要在管理體制、評價機制上做出相應改進,讓學校環境更適合做學問和相關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