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始終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四川眉山的 尹琳瑯 同學在今年的高考中以701分的優異成績被 清華大學建築類專業錄取 ,正是她一直喜歡的建築類專業。
拿到清華大學通知書,
她沒有拆開,而是一家人開車500公裏,
跟隨內心,請一位非常重要的人親自拆開。
哇!快來看看學霸的學習經驗,考前訓練專註度,家風學風非常重要,練習量很少,而且假期作業幾乎沒做,從來沒補課等等。
乍一看,這都是我們普通小夥伴都好期待的啊,但普通能做到專註認真學習就難了[捂臉]
拿到通知書,她沒有立即拆開,而是一家人開車近500公裏先去祭拜外公,向外婆報喜。緊接著又趕回綿陽老家,請爺爺親自拆封。
[比心]把這份驚喜和一家人的期待交給爺爺拆, 爺爺一定非常開心!
有網友覺得通知書沒必要跑幾百裏去拆封,跟隨內心這或許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尹琳瑯的父母都是北外東坡學校的老師,父親尹發是該學校高中部年級組長,母親是該學校政治學科老師。從小,尹琳瑯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和學術氛圍的家庭中。她的爺爺和外公都是當地有名的木匠,這也讓她從小就對中國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時,她就立誌要考入清華大學或同濟大學的建築專業,學習並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孩子的優秀離不開家庭的教育, 父親尹發分享了女兒成功的「秘訣」:三觀正、人格全、情緒穩,家風、及學校環境都非常重要。
父親從女兒拿到成績後,從尹琳瑯的小學到高中為老師和學校送去錦旗。
父親尹發說:「我們想讓女兒深刻地懂得感恩,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個人的努力就行的,那一定是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默默地為你付出的結果。」
優秀的環境應該是有方法的,連9歲的弟弟已自學初中所有課文了。[贊]
尹琳瑯從小就堅定了學習古建築的目標,這個暑假期間,她不僅閱讀了梁思成的書,還參觀了貴州的特色民居和經典建築,增強見識。
父親尹發說:8月14日是清華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孩子要到學校參加軍訓,她請一家人一起送她去上學,主要想請家人一起去看看故宮、天壇等傳統建築。
對尹琳瑯未來的人生規劃,父親尹發表示,他希望女兒堅持努力把精力花在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和未來開發中。
父親尹發說:「女兒從小接受家庭文化氛圍以及爺爺、外公的影響,從小就喜歡古建是好事情,我希望她用家國情懷去選擇這個方向,而不是為掙很多錢去選擇自己的未來。」
尹琳瑯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她卻想到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開啟方式:她想先去祭拜外公,再趕回老家請爺爺拆封, 爺爺一定特別高興。
關註到長輩老人的內心情緒,把一家人的期待交給爺爺拆封非常用心![比心]
春秋時期的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他的家境並不富裕,每天都會親自為父親曾晳準備豐盛的飯菜,食物的香氣彌漫在簡陋的屋舍中,他總是在父親吃飽後,細心詢問剩余食物的去向,是要接濟哪位鄰居。在當時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每當這時父親的臉上總是掛著滿意的微笑。
曾晳看著兒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知道,孩子的這份細心和體貼,不僅僅是對食物的珍惜,更是對長輩意願的尊重。曾晳有時會說:「給鄰居家小孫子吃吧,他正在長身體。」偶爾,他也會提到鄰裏的困難:「隔壁的張三家好像很久都沒有糧食了,送給他家小娃吃吧。」
有時,曾晳會問:「廚房裏還有嗎?」盡管廚房裏已經空空如也,曾子卻總是微笑著回答:「還有」。他不希望父親為家庭的而擔憂,更不希望父親因為自己的孝心而感到負擔。
曾子知道,對父親不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要精神上的慰藉, 人年老時老很多事不能自己做決定了,如果每天都能讓父親做些決定,還能幫到其他人,父親一定會很開心的。
然而,歲月流轉,曾子的兒子曾元,雖然同樣每餐為父親曾子準備酒肉,卻未能繼承父親的全面孝道。他不再像父親那樣,詢問剩余食物的去向,也不再關心父親的精神需求。當曾子詢問廚房是否還有剩余飯菜時,曾元總是回答沒有。
每當曾子用餐完畢,曾元總是默默地收拾碗筷。他的動作熟練而迅速,卻少了曾子當年的那份細膩和關懷。曾元的臉上,沒有了曾子那種溫和的微笑,也沒有那種期待的眼神。他只是靜靜地收拾著,仿佛在完成一項日常的任務。
曾子看著兒子的背影,心中湧起一絲失落。他知道,曾元的孝心是真誠的,但似乎少了什麽。
孟子對此評價道,曾元的孝,是小乘之道,是表面的。他只懂得在物質上供養父親,卻未能理解父親的精神世界。曾子的孝,則是大乘之道,是深入的。他不僅在物質上供養父親,更在精神上與父親同行。
網友對於孩子補不補課?不盯著學習孩子到底能不能自覺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