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重讀新課標,為教師用好新教材「劃重點」

2024-07-04教育

本文共4857字,仔細閱讀13分鐘

編輯/余恩惠 統籌/孫習涵

2024年秋季學期新教材的啟用,意味著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育人藍圖的充分實踐,也將帶來新的難題和挑戰。值此節點,我們有必要重讀2022年版新課標,進一步內化課標理念及要求。本文梳理了對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門學科課標的權威解讀精華及實踐要領,旨在幫助廣大教師借助假期深研基於新課標的教學樣態,為秋季學期迎接新教材背景下的新教學未雨綢繆。

2024年9月,依據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將正式進入課堂,這標誌著中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新一輪深化。而新教材的編寫與新課標的理念緊密相關,教學指向緊緊 圍繞著核心素養、註重綜合性與實踐性,鼓勵啟發式教學,強化教學指導及明確評價標準, 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組長鄭國民教授提到,以往二十年來,語文課程內容組織方式的未發生根本變革,導致教與學的形態受限,沒有實作突破性的轉變。而這次2022版語文課標 重點修設了課程內容, 並以六個任務群的方式來呈現與組織,尋求教學模式的突破。

1.語文課程教學內容如何變化?

新課標下語文學科課程內容的大膽探索,旨在透過創新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形式, 為教學方式帶來根本性的變革與提升, 體現在以下 五個創新之處:

堅持以文化人,凸顯價值引領;

註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強化綜合性、實踐性學習;

倡導探究合作、聯系生活的教學方式;

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

本次的課程內容 設定了主題和載體形式,強調語文情境的真實性、學習主題的整體性、實踐活動的典型性。

以主題、情境和活動這三大要素組織課程內容,透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進行呈現。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17年版的基礎上 構建了六個學習任務群, 就體現出 三大特點:

情境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結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

語言、思維、審美、文化交融。

具體六個任務群的構建體系如下圖所示:

總之,本次語文教學追求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學科實踐的貫通,旨在透過最佳化課程內容組織和內容形態的探索帶動教與學方式的創新。

2.立足教學目標,如何實作教學方式突破?

立足於學習任務群和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充分認識教與學方式變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更新教學方式以適應時代的教育需求?這裏提供了以下幾個教學措施:

(1)情境創設要真實:

學習情境的設定要符合核心素養整體提升和螺旋發展的一般規律,並且源於生活,服務於解決實際問題,關聯學生經驗,整合關鍵知識能力,體現語文運用過程。例如,六大學習任務群是透過一系列具體、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來設定,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與能力的深入發展。

(2)加強人文教學:

教學目標應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註重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的整體提升。並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的傳承,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

(3)「互聯網+」教學模式探索:

「互聯網+」這一模式適用於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要求教師關註互聯網時代 語言文字運用的新現象 新特點, 把握資訊科技與語文教學融合趨勢,並避免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

(4)跨學科學習:

跨學科學習已成為多學科的共識,建議教師間加強合作,共同實施學習任務群。

(5)過程性評價:

評價應有助於教學改進,關註學習特點與方法,統籌安排評價內容,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作用,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提升評價的科學性和整體性。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標研制組組長史寧中教授指出,2022版數學新課標著力提倡用 數學思維、數學語言 來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以更好地 深化課程改革。

1.基於學段變化,數學課程如何調整?

本輪課標的修訂在學段上發生明顯變化,由過去的 三個學段變為四個學段:

1-2年級為一個學段,每周安排3個課時學習;

3-4年級為一個學段,每周安排4個課時學習;

5-6年級為一個學段,每周安排5個課時學習;

7-9年級為一個學段,每周安排6個課時學習。

教育需要合乎孩子的成長規律, 依據這一原則來劃分學段,意味著不論是課程設定、教學方法還是學習進度,都應基於學生當前的心理、生理發展水平,以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適應力。

在此基礎上,將小學和初中的數學 課程內容進行重組, 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同時完善教學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比如, 小學階段去除了部份復雜的方程式, 此次內容的調整 一是 由於過去小學階段的方程式教學過於簡單, 未能充分展現代數的本質;二是 因為教材從簡單方程式5-x=2入手,讓學生 無法感知學習方程式的必要性。 未來的小學教材將透過增加字母表達性質、關系和規律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代數的抽象性和層次性。

初中階段則 增加 了對 負數意義的理解, 引入 近似計算、代數推理 的內容,以及將韋達定理從選學調整為必學。

此外,新課標還將百分數移至「統計與機率」版塊,以適應資訊時代的需求,引導學生 建立數據意識、數位素養。 這一變化的依據是百分數的引入可以進行隨機現象的決策,比如制定學生跳繩的標準,同時也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如藍天計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2.依據課標變化,如何落實數學教學?

(1)兩個關鍵原則指導主題整合

「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在數學課程中保持不變,但新課標要求對這四個主題進行整合,並提出了 兩個關鍵原則 加以指導。

一是基於抽象結構的主題整合原則。 強調教師應當超越傳統的概念教學,而要同時深入探討其性質、關系和運算,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學習路徑。

二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主題整合原則。 透過主題整合,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日常教學,結合概念、性質、運算及關系的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2)三個基本特征落實核心素養

新課標鼓勵教師進行整體備課,要求數學教師(不論是學年教師、學段教師還是學校教師)需明確自身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位置,理解教學內容的前後聯系,確保教學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即 落實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特征:

第一,保持內涵的一致性。 小學、初中與高中的核心素養不能割裂,這意味著無論哪個階段的學生都應朝著共同的核心素養目標努力,這些素養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且持續追求的。

第二,呈現過程的階段性。 每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核心素養的表現特征是不同的,與學生們的身心發展、知識儲備、經驗積累密切相關。

第三,表述應該有整體性。 核心素養的表述既要有數學的特征,又有數學教育的特征。進一步而言,既要體現數學的 嚴謹性、邏輯性 抽象性 等學科特征,又要融入 心理學的視角, 關註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心理變化。

例如,對於小學數學 一致性,課標要求:

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系,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核心素養時代,英語課程繼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性質,並且進行了整合升級,英語教學 從理念到教學方法、育人方法 都要發生根本的變化。

1.2022版英語新課標凸顯哪些特點?

突出育人價值;

最佳化育人資源;

最佳化學科育人路徑;

確保育人目標的落實;

構建學科育人課程的全方位支持體系。

同時,從英語課程本身來看,新課標主要有三個變化:

課程性質上, 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統一。

課程目標上, 強調從學科本位轉向素養立意。

課程內容上, 最佳化分級體系設計,重構課程內容。

總體來說,目前的英語教學正在從表層走向深度,從碎片化走向概念化教學,從關註「教」走向關註「學」,推進教學評一體化,從單一語篇教學走向單元整體教學。

2.新課標導向下英語教學如何轉型?

(1)明確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凸顯學科育人價值

基於課標特點,文化育人是英語課程的一個核心。但在素養立意下,教師需要兼顧各個維度, 將語言、文化、知識和思維都融合在一起, 以語言能力為學科基礎,讓文化意識體現價值取向,用思維品質表現心智特征,最後讓 學習能力 構成整個核心素養的發展條件。

(2)主題引領+語篇深析,構建英語大單元教學體系

新課標下,英語學科教學緊密 圍繞「主題、語篇與大單元」展開, 強調以鮮明且有價值的主題為核心,融合語篇作為知識傳遞的橋梁,巧妙 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等六大要素, 構建緊密相連、互促共進的教學體系。此體系以單元為單位,旨在全方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此外,教師在選擇主題時需體現 價值導向, 讓主題與語篇發揮統領作用,並與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形成互動,同時註重 主題大觀念與語言大觀念的整合學習。 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語篇,關註其形式、語境、表達及功能,圍繞 「What-Why-How」 三維度展開分析, 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 將語言、思維、文化融為一體,透過主題與語篇,學習語言技能,運用學習策略,探索文化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確保學科育人目標落地課堂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需要堅持 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將評價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尤其是開展單元整體評價,收集學生學習發生的證據,基於低階到高階到素養的連續性, 設計單元持續性評價。

設計單元育人藍圖時,教師可以用評價作為監控,來保證整個單元教學的有效落實。即在設計時同步思考在每一個大觀念的建構後面,增加表現性活動,或者輸出活動,將學生素養外顯,讓學生用所學進行真實情境下的創造性的表達,完成 知識-理解-行動 的閉環。

科學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而科學教育最核心的是課程。2022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以及提高教學品質等方面的全面考量和深入改革。

1.2022版科學新課標呈現哪些特點?

基於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綜合組成員,科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陜西師範大學胡衛平教授的深度解讀, 新課標整體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核心素養體系化: 課程聚焦於科學觀念、思維、探究實踐及態度責任四大核心素養,相互融合,形成完整育人框架。

育人內容多元化: 強化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教育等,同時融入科技史教育,促進文化認同與科學素養並重。

課程設計與實施精細化: 調整課程結構,精簡內容,設定學習進階,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學業品質評價體系,結合具體教學指導,確保教學品質與效果。

2.依據新課標,教師如何最佳化教學?

(1)基於素養理解,貫徹核心概念教學

本輪課標對課程內容的組織進行了調整,因此深刻理解每一個核心概念及學科核心概念是第一步。此外,由於部份學科核心概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領域,教師需要考慮從跨學科的視角來更新、理解學科核心概念。具體來說,需要 抓牢以下四點要求:

第一, 基於核心概念,系統規劃學年、單元至課時目標,依據學生認知特點體現目標的進階性;

第二, 圍繞核心概念,以真實情境為背景組織教學內容;

第三, 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學習進階設計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思維、合作的教學活動;

第四, 以探究實踐為主要方式,整合 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體驗式和計畫式 等各種教學方式的基本要求,開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思維型探究和實踐。

(2)發揮導向作用,構建綜合評價體系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了要 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因此,教師需要以課程目標和學業品質標準為依據,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發揮評價與考試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和教學改進功能,強化教-學-評一體化:

綜合評價、考試命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主體多元,方法多樣,以診斷問題為手段;

強化過程,重視增值,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

同時註重發揮過程性評價的作用,倡導跨學科融合、校內外結合,體現評價的綜合性、增值性和過程性,並 遵循以下原則:

以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以評價改進和最佳化教學;

評價主體多元和方法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