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為什麽孩子每一口都能吞下去,還會哭鬧不想吃?

2024-03-19教育

有的家長發現

寶寶添加輔食一段時間後

吃輔食的時候總是不專心

有時東張西望的

有時又哭哭鬧鬧

感覺寶寶是不想吃輔食了

但一勺食物餵進去

寶寶還能吃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呢?

正在餵輔食的時候

寶寶哭鬧或者註意力不好了

還要繼續餵輔食嗎?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些這方面的內容

▽▽▽

如果你之前沒看過我們介紹的就餐環境如何布置,建議先看看下面這一篇:

寶寶第一口輔食,你做對了嗎?保姆級教程教你少走彎路少踩坑

寶寶吃輔食的時候註意力不集中往往會在添加輔食兩周或者一個月左右慢慢出現。最初,家長不太在意,哄逗幾句,或者用食物吸引,寶寶就又關註到吃輔食這件事兒上了。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漸漸地家長發現寶寶能耐心坐在餐椅裏的時間變短了,總想伸手抓餐具,甚至有時會從餐椅裏站起來了,想讓寶寶安安靜靜吃完一頓飯越來越難。

有的時候寶寶明明是哭鬧看起來不想吃了,但一勺食物送到嘴邊寶寶又張嘴吞下,好像也不是因為輔食做的難吃,這算不算強迫餵呢?

其實,這種情況分析起來也很簡單,拆分成下面兩個小問題就可以了:

1、為什麽餵輔食餵的每一嘴都張嘴吃都吞下去,能吃完一碗?完全看不出被強迫不想吃的意思

從6個月開始添加第一口輔食到寶寶9個月,家長已經餵了三個月的輔食。孩子已經被「餵飯」這種形式養成了機械的條件反射,看到勺子送到嘴邊直接張嘴準備吞下食物。

而且被長期餵飯的寶寶大多看起來不知道饑飽的原因在於,3歲以下的孩子對食物的專註力和感受力更強,所以孩子吃飽了,很滿足,會覺得是肚子或者胃塞滿了。當食物進入胃部時,迷走神經會向大腦報告說「你開始感覺飽了」。胃部有「膨脹」感是飽足感產生的一個關鍵因素。 長期被餵飯的孩子,吃飯時註意力往往不在食物上,也不容易察覺到身體的這種感受。 吃飯對他來說,只是條件反射的張嘴,閉嘴,註意力也許在玩具上,也許在動畫片上,也許在想別的,忽視了身體的感受就不容易判斷什麽時候該停止吃。

因為家長如果想順利把食物一口一口送進寶寶嘴裏,必須讓孩子能安心坐在餐椅裏,要用其他的物品吸引著孩子的註意力才行,可能是一個空碗,可能是一個玩具,可能是一本書,甚至有可能是動畫片或者聽故事。為啥不能是輔食勺或者餐盤呢?因為多數家長使用的是矽膠輔食勺或矽膠餐盤,寶寶正處在出牙期,出牙不適會把矽膠輔食勺和餐盤當成磨牙棒一直一直啃,不好好吃輔食。所以為了能順利餵飯,家長很少給寶寶提供輔食勺或者餐盤,而是空碗、玩具或者別的東西。

總之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的註意力不在食物上,也不在自己的身體感受上,無法準確接收到身體發出的「沒吃飽,繼續吃」或者「吃飽了,停下」這樣的訊號。我們成年人如果邊看電視或者刷著手機吃東西,往往也會不知不覺中吃下更多的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上面這幾個原因綜合影響,寶寶吃輔食時對食物是來者不拒,餵多少都能全都吃光。

2、吃輔食過程中寶寶總是鬧或者站起來東張西望,是不想吃了嗎?

首先吃輔食的過程中寶寶站起來,說明家長沒有系安全扣。我們是不建議這樣做的,安全風險太大,一旦寶寶站不穩或者脫離了家長的視線,很可能從餐椅上栽下去。

從寶寶第一天使用餐椅開始,家長就要系好安全帶或安全扣。

一個原因是沒有提供餐盤、餐具。

沒有餐盤餐具,寶寶吃飯只需要被動地張嘴,吞下食物,舌頭攪拌然後咽下,沒有參與感。寶寶的眼睛閑著,手閑著,腦子閑著,周圍一點點聲響都可能吸引他的註意力想去看個究竟。

第二個原因是寶寶想看清楚媽媽的餐具裏是什麽。

因為被餵飯,自己沒有餐具,沒有食物,所以寶寶一定會嘗試去抓家長的碗或者輔食勺。由於寶寶坐得比媽媽低,看不到碗裏是什麽,於是會嘗試扒碗或者站起來。嘗試幾次失敗了,可能就容易哭鬧。

第三個原因可能是一勺食物送進嘴裏太深,被杵著了

這也是餵飯是容易出現的問題。有的家長不註意,一勺食物為了讓寶寶快點吃完,使勁兒往孩子嘴裏送,一旦寶寶動了就有可能被勺子杵著不舒服哭鬧。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一勺食物放在寶寶的嘴邊,等著寶寶主動過來吃。

第四個原因是一勺食物太滿,或者食物太幹,被噎得難受。

有時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點兒吃完,或者害怕餵飯餵久了寶寶哭鬧,於是在剛開始吃輔食,寶寶狀態比較好的時候就加快餵飯的速度。

這樣做容易出現大勺塞飯、餵飯速度太快、一勺食物太多等問題,一勺食物入口,寶寶艱難地用舌頭翻轉食物和攪拌食物,然後咽下去。有時還沒來得及充分咀嚼和攪拌食物,下一口食物又到嘴邊了。寶寶條件反射地要張口去吃,嘴裏的一口食物只能匆匆咽下。如果食物太多、比較幹,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吞咽時就感覺幹噎,硬吞的次數多了非常不舒服,也會引起哭鬧。

其他的一些原因

寶寶吃飽了不想吃,但家長沒有捕捉到這個訊號,繼續餵飯。

吃輔食的時候其他房間有聲響或家人走動、說話吸引了孩子的註意力。

那麽知道了原因,該如何調整呢?

首先按照上面的建議把就餐環境布置好,給寶寶提供適合的餐具、餐盤,餐盤裏每一格都放少量食物讓寶寶自己嘗試抓。寶寶自己能抓到多少無所謂,家長輔助餵就行。

其次是註意吃輔食的時間。我們建議一歲前寶寶每天安排一餐輔食,在上午寶寶精神比較好,兩次奶之間吃輔食。這時寶寶還不困,精神狀態好,不會吃一會兒累了困了哭鬧。另外即使因為吃得少或者出牙不適不想吃,也不必擔心寶寶饑餓,很快就到了下一餐奶的時間,家長不會因為擔心寶寶沒吃飽就采取輔食結束後馬上給奶的錯誤餵養行為。

再次是我們建議在輔食添加初期,家長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來制作輔食。我們所說的定量,並不是讓寶寶每一餐吃固定的量,而是在制作輔食的時候,把使用的食材稱重,做到心裏有數。

在吃輔食的時候每次都使用固定的餐具,比如寶寶每天使用同一個餐盤,盛多余食物的碗是固定的幾個,加上這一餐各類食物的總量是提前稱量過的,這樣每天食物總量是多少,寶寶吃了多少,即使不需要詳細記錄,天長日久也能感受到寶寶的變化,不至於說寶寶吃得多一點少一點家長就陷入焦慮。

最後如果寶寶在吃輔食的過程中哭鬧,可以安撫寶寶情緒後詢問還要不要繼續吃輔食了,可以問三次,告訴寶寶如果結束就餐,到下一餐奶之前都只有水,沒有水果或者奶、零食。如果寶寶確定,結束這一餐即可,到下一餐奶之前只給寶寶提供水。家長不要感覺寶寶還小,聽不懂就不去詢問。如果寶寶確實很小聽不懂,剛開始不理解家長的話是什麽意思,但家長的行動也在引導寶寶去理解,如果吃輔食的時候吃得少,不好好吃哭鬧結束就餐,自己會餓肚子。寶寶感受到適度的饑餓,也會體會到食物的珍貴。

這樣就避免了孩子哭鬧,家長抱出餐椅不再吃輔食馬上喝奶,讓寶寶建立哭鬧=離開餐椅=可以喝奶的錯誤認識,影響輔食添加的進度,增加了孩子挑食的風險。

總而言之,家長餵輔食寶寶一直吃,未必是孩子沒吃飽,吃著輔食時哭鬧,也不一定就是寶寶不想吃了,都需要家長仔細觀察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