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清康熙郎窯紅梅瓶入藏記(二)

2024-01-01收藏

上期講到,在郎廷極的督導下,高溫紅釉再現人間。

郎窯最早的出現的記載是刊刻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劉廷璣所著【在園雜誌】一書:「近復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訪古暗合,與真無二,此摹成宣,釉水顏色,橘皮鬃眼,款字酷肖,極難辨認。」

【在園雜誌】 劉廷璣著

高溫紅釉在明朝宣德之後就已經失傳了,再也沒能燒出來,郎廷極硬是把高溫紅釉重新復燒出來了,後世的高溫紅釉才在它的基礎上發揚光大,燒出了更多種類的紅釉,由此可見郎紅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

郎窯紅顏色深艷,以模仿明宣德、成化官窯而得名,而仿宣德主要是仿寶石紅釉,但仿中有創,沒想到卻燒出了大名鼎鼎的郎窯紅釉,與宣德寶石紅釉截然不同,實際上是創燒了另一種銅紅釉。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明宣德 寶石紅釉盤(成交價517.5萬)

郎窯紅瓷器深受人們的珍愛是有充分理由的,除了其釉色鮮艷悅目外,燒造困難、成品率低也是主要原因。郎窯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生坯 掛釉入窯經1300℃以上高溫在還原氣氛中一次燒成。郎窯紅的燒制對窯室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標要求極高,燒造難度極大,成品相當不易,常常是百裏挑一。當時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可見燒制郎紅之不易!

郎窯紅,其鮮紅色澤較宣德鮮紅釉更為鮮艷凝厚,清澈透亮,釉面開片具有強烈的玻璃光澤。郎窯紅常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所謂「郎不流」是指釉面垂流不過足,足根與紅釉處整潔,器身越往下,紅色越濃艷,近足處的釉層最厚,有些瓷器呈黑紅色,這是由於高溫熔融狀態下的釉層垂流所致,口沿處釉層變薄垂流,露白色胎骨,成「脫口」為「燈草邊」。

「燈草邊」(器口呈色變淡,宛如一圈燈草圍於口部)

而在某一次展覽中,我與一件郎窯紅瓷器結下了不解之緣!

若知後事如何,請接著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