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談歙硯的「眉來眼趣」

2024-01-07收藏

談歙硯的「眉來眼趣」

眉目,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動的地方,如眉清目秀,眉目傳情,慈眉善目,眉目如畫等等,可以說,眉與目,就是人的精氣神會聚的地方,是給人第一印象的焦點所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歙硯的「眉」與「目」。

人們喜歡用「眉來眼去」來概括兩大頂尖名硯——歙硯、端硯的主要特點。其中的「眉」就是指歙硯的著名坑口龍尾山眉子坑出產的「眉紋」硯石。清代徐毅【歙硯輯考】稱「歙石以眉子為絕,要以石色青碧,石質瑩潤而紋理勻凈者為之精絕。」

眉子坑位於龍尾山之西,距芙蓉溪30公尺左右,唐開元年間開始開采(眉子下坑),宋代達到高峰(眉子中坑),元代以後未見有開采的文字記載,20世紀60年代初重新發掘。

眉子坑從上至下分為三處。上坑石品有魚子線眉、魚子棗心眉、鱔肚黃眉子、鰍背紋、龜背白眉紋、龜背金眉紋(紅石層)等等,此坑眉紋往往偏細,折光不強烈;中坑石品有粗眉紋、長眉紋、闊眉紋、虎皮虎斑、棗心等,此坑眉紋折光較強,眉紋長闊,羅紋底相互交織較多,因此坑宋代開采,故又被稱為「宋眉」;下坑石品有細眉紋、短眉紋、暗細羅紋等,眉紋較為典型,紋色清晰,石質瑩潤光潔,為上品,因唐代開采,故又稱「唐眉」,為眉紋中的珍品,而被推崇。

下面我們選擇眉紋中較罕見又極其美麗的石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重眉紋:兩條眉紋大小類似,上下緊密排列,就如人的眼睛一般,故也稱「眼眉」。漂亮的重眉極其美麗,也非常罕見。

對眉紋:眉紋工整清晰,平行成對排於石面,酷似人的雙眉;或兩條眉紋上下相對,都可稱「對眉」。如果平行相對兩眉中間正下方再加一眉,即構成人臉形態,稱「笑臉眉」。

雁湖眉紋:其紋理狀若飛雁群集,又如一池湖水,也稱雁攢湖眉子,以眉子下坑或水舷坑所出為佳,其中眉紋顏色為金色的金雁湖眉紋又為珍品中的珍品。

虎斑眉紋:由多條長短粗細不等的眉紋組成,狀如老虎皮毛上的斑紋,逼真者為上。

金眉紋:眉紋色彩為金黃色,多數伴有龜甲紋。

白眉紋:眉紋色彩為白色,與金眉紋類似,多數伴有龜甲紋。

金暈眉紋:眉紋中有金暈相間者稱金暈眉紋,也稱「錦蹙(簇)

眉子」,其中根據眉紋長短,又可分為金暈長眉紋、金暈短眉紋等。講完「眉」,我們接著來講「眼」(目)。

「眉來眼去」中的眼,原本指端硯最具特色的紋理「石眼」,其實歙硯中也有豐富多彩且美麗異常的「眼」,只是由於歙硯的「眉」過於出彩,導致大家疏忽了歙硯之「眼」。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歙硯中的「眼」。

歙硯的眼,主要見於龍尾山頂表層「緊足坑」的「龍眼」,以及濟源坑的「魚子石眼」。另外,歙州石中有發現過一種「金錢石眼」,祁門歷口至東源一帶硯石中也曾偶然出現過石眼。

安徽省地礦局332地質隊高級工程師程明銘認為:歙硯中「石眼」是一種色暈或礦物顆粒的集合體,中心部位為含鐵質結核體,這種結核的特點與圍巖的接觸界限呈過渡關系,結核的成分除鐵質外,其他與基質相似。

龍眼:多出自「緊足坑」和「古羅紋坑」。現今所說的「緊足坑」產自龍尾山舊坑之上的山頂處,刨去土層,剝去山頂麻石層即為礦脈所在,和古書記載「緊足坑」的位置並不一致。「古羅紋坑」也即現今所稱「樟樹背坑」,此處有大量宋人開采遺跡、遺石,應為宋人主要硯石出產處。龍眼,眼型較大,呈金色,往往與金暈伴生。

魚子石眼:多出自濟源坑。也稱「石核」,呈圓或長圓形,色或淺或深,往往有較強的立體感,看似突出石面,撫之卻光滑如鏡。

歙硯中的眉與眼,一如美女,婀娜多姿,嫵媚傳情;一如隱者,直可偶遇,不可強求。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美妙的紋理紋飾,這才讓歙硯變得如此迷人,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爭相頌揚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