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國寶級文物兮甲盤:刻有133個字,元朝曾被人敲掉圈底拿來煎餅!

2024-08-15收藏

【溫馨提示】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17年的杭州一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個相貌平平的 「平底鍋」, 最終卻以2.1275億元成交,創造了古董藝術品在中國拍賣的最高紀錄。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個價值兩億多的平底鍋,在一千年前,竟然被人敲掉了底足,拿來攤煎餅,當果盤。

這件曾記錄周宣王赫赫戰功的西周重器,竟在後世淪為烹飪工具,讓人難免產生一種明珠蒙塵、名劍生銹的痛惜之心。

那麽這個「平底鍋」到底是啥?為何能價值2億多?又是如何從西周重器成為一個餅爐的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史上最貴「平底鍋」的傳奇歷史。

創意圖片,非真實拍攝

兮甲盤的初現與南宋宮廷珍藏

溯源而上,這件西周重器第一次出現在南宋紹興年間。 彼時,兮甲盤作為一件珍稀異寶,被悉心收藏在皇家內府之中,當時,這件青銅重器以"周伯吉父盤"的名號聞名於世。

南宋著名文人張掄在其著作【紹興內府古器評】中,對這件青銅器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繪。他的筆觸勾勒出兮甲盤的銘文內容,字裏行間透露出這件文物在周王朝時期的非凡地位。

【紹興內府古器評】:「伯吉父雖不見於傳記,然考其銘識,頗有周書誓誥之風,豈周家有功之人,賜作此器以昭其功耶?」

那麽,這個銅盤子究竟起源於哪呢?

根據銘文,我們知道兮甲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是那個青銅器文化極為繁榮的年代。

當時,周朝統治者為了彰顯自身權威和禮制文化,大量鑄造各式各樣的青銅禮器,這些青銅器不僅是實用器皿,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在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北方遊牧民族獫狁入侵中原,威脅周朝統治。周宣王親自率軍北伐,在昜魚(今山西省境內)與獫狁交戰。兮甲作為周宣王的重要將領參與了這場戰役,他英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

戰後,周宣王論功行賞,特別嘉獎了兮甲的卓越表現。宣王不僅賜予兮甲四匹良馬和一輛精美的馬車,更任命他擔任重要職務,負責管理成周(今洛陽)至南淮夷地區的貨物往來。

這一任命體現了周宣王對兮甲的高度信任,也反映出當時周朝對南方地區經濟貿易的重視。

為了紀念這次榮耀,兮甲命工匠鑄造了這件青銅盤,工匠們采用精湛的失蠟法,先用泥土制作模具,在模具表面塗抹一層蠟,雕刻出精美的紋飾。

然後在蠟層外再覆蓋一層泥土,形成外模。 將模具烘幹後,匠人們小心翼翼地將熔化的青銅液澆註其中,隨著蠟層融化流出,青銅液填滿了原來蠟的位置 。待金屬冷卻後,開啟模具,一件栩栩如生的青銅盤便誕生了。

這件青銅盤不僅造型優美,更難得的是其上銘刻了133字的銘文,銘文詳細記載了兮甲隨周宣王征戰的經歷,以及受賞、任職的過程,這些文字為後人了解西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意思是:兮甲自稱"兮伯吉父"。"兮"是他的氏族,""甲"是名,"伯吉父"則是他的字。有學者認為,【詩經】中提到的著名功臣"吉甫"就是指兮甲,剩余部份便是上文對吉甫的獎賞。

有意思的事, 兮甲還在銘文最後表達了美好的祝願,希望自己能夠"眉壽萬年無疆",子孫後代能夠"永寶用"這件青銅盤, 然而,歷史的發展往往充滿了意外。

隨著歲月流逝,這件承載著榮耀記憶的青銅重器,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直到南宋時期,兮甲盤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它以"周伯吉父盤"的名號,成為皇家內府珍藏的稀世珍寶。然而,南宋滅亡後,這件青銅器再次隱匿,開始了漫長的流落之旅。

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無數珍貴文物隨風四散,兮甲盤也未能幸免於難,悄然流落民間。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章中有5秒免費廣告可增加創作收益,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

元代奇遇:名士鮮於樞的慧眼識寶

歲月如梭,轉眼間已是元代。 此時的兮甲盤,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淪為一件普通的家居用品,它輾轉流落到了杭州一位名叫李順甫的官員家中。

在李家,這件曾經的國寶竟被當作烙煎餅的平底鍋使用,不知道是歲月的蹉跎,還是為了方便使用。

總之盤底的圈足被敲斷,只剩一個光禿禿的盤子和把手,曾經精美的紋飾也被油煙熏黑。誰能想到這個平凡無奇的銅盤,竟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

命運的轉機在一個平常的日子悄然而至。 1284年的一天,李順甫邀請了他的同僚鮮於樞來家中做客。鮮於樞不僅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更是一位眼光獨到的青銅器收藏家。

當李家的仆童端著果盤走過時,鮮於樞的目光被那個看似普通的銅盤吸引。他敏銳地註意到,盤面上似乎有些古老的銘文。這一發現立刻點燃了鮮於樞的好奇心,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件古物。

同時期的其他銅盤,下有圈足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鮮於樞向李順甫提出了一個看似奇怪的請求:能否將這個銅盤借給他帶回家仔細研究?李順甫雖然感到詫異,但出於對朋友的信任,還是答應了這個請求。

回到家中,鮮於樞如獲至寶,立即展開了深入研究。 他翻閱典籍,比對資料,終於確認了這個銅盤的真實身份——它正是失傳已久的兮甲盤(周伯吉父盤)!

這一驚人發現讓鮮於樞興奮不已,他深知這件文物的重要性,立即帶著重禮再次拜訪李順甫,在詳細解釋了這件青銅器的價值後,鮮於樞成功將兮甲盤收入囊中。

為了讓這個重大發現流傳後世,鮮於樞在自己的著作【困學齋雜錄】中詳細記錄了這次奇遇。 他的慧眼識珠,不僅挽救了一件國寶,更為後世研究西周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困學齋雜錄】記載——周伯吉父,銘一百三十字(行台李順甫鬻於市,家人折其足,用為餅爐,余見之,乃以歸予)。其中的第四件器物,「周伯吉父」,即是如今聲名赫赫的兮甲盤了。

兮甲盤的多次流轉與清末失蹤

兮甲盤在鮮於樞的收藏中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歲月,但它的命運遠未就此安定,隨著時光流逝,這件青銅重器再次踏上了漂泊之路。

清代中期,兮甲盤的身影出現在了保定的官庫中。不久之後,它又被一位眼光獨到的收藏家陳介祺收入囊中。 陳介祺對這件珍貴文物愛不釋手,也在他的著作【簠齋金文題識】中,對兮甲盤進行了詳盡的記錄和研究。

然而,歷史的動蕩再次改變了兮甲盤的命運。清朝末年,戰火紛飛,動蕩不安。在這場巨大的社會變化中,兮甲盤連同陳介祺的其他藏品一同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這一時期,無數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或下落不明。 兮甲盤的命運也成為了一個難解之謎。直到20世紀中葉,人們對這件國寶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文獻記載中。

1950年代,一則訊息引起了考古界的轟動。日本書道博物館聲稱他們收藏了一件「兮甲盤」。這個訊息讓許多研究者心生期待,然而當中國專家趕赴日本鑒定後, 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原來日本的所謂「兮甲盤」只是一件拙劣的贗品。

類似的情況在1980年代再次上演。這一次是香港中文大學宣稱發現了兮甲盤。然而,經過專家們的仔細鑒定,結果再次令人大失所望——這依然是一件贗品。

這一連串的假警報,讓追尋兮甲盤的學者們倍感沮喪。它就像是一個永遠無法觸及的幻影,在歷史的迷霧中若隱若現。 人們不禁開始懷疑,這件珍貴的青銅器是否已經永遠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

兮甲盤的重見天日

2010年,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如平地驚雷,在考古界引起軒然大波。 失蹤多年的國寶重器——兮甲盤,竟然在美國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重現天日!

一位旅美華人以高價拍得了這件珍寶,當時這位買家可能並不完全了解自己所購得之物的真正價值,就這樣,兮甲盤即將重新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2014年,武漢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中國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在這場盛會上,兮甲盤首次公開亮相,立即引發轟動。考古專家們欣喜若狂,紛紛趕來一睹真容。

經過多輪嚴格的鑒定,專家們終於確認了一個激動人心的事實——這正是失傳已久的兮甲盤!這個發現猶如一記重錘,擊碎了多年來籠罩在這件國寶身上的迷霧。

兮甲盤的重現,不僅是文物界的一大盛事,更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它的回歸,猶如一座橋梁,將現代人與三千年前的先祖緊密相連。

2017年,兮甲盤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在杭州西泠印社舉辦的拍賣會上,它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成交——1.85億元!加上傭金,總價高達2.1275億元,一舉重新整理了中國青銅器拍賣的歷史紀錄。

這個天文數位不僅體現了兮甲盤的稀有價值,更彰顯了它在中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地位。 拍賣現場氣氛熱烈,競價一浪高過一浪。

兮甲盤的真實性得到了進一步確認, 專家們經過對比,確認它的銘文內容與陳介祺留下的原始拓本分毫不差, 這不僅印證了它的真實性,更為研究西周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兮甲盤的重現,不僅是一件國寶的回歸,更是一個重新審視西周歷史的契機。

它的銘文中記錄的周王朝與周邊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沖突歷史,為歷史學家們開啟了一扇新的研究視窗。

尾聲:

這個看著毫不起眼的銅盤子,可謂是經歷了數千年的跌宕起伏,從南宋皇宮的珍藏,到元代廚房的烹飪工具;從清代收藏家的寶物,到戰亂中的失蹤;再到21世紀拍賣會上的重現,每一個階段都令人唏噓不已。

數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蘊,每一件文物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訊和文化價值,值得我們用心呵護,細心研究。

參考資料:

兮甲盤在杭州以2.1275億元成交 史上最貴「平底鍋」有何來頭 2017-07-17 12:40

[1]唐穎.一口2.13億的鍋:從兮甲盤和鮮於樞說起[J].法人,2017,(08):86-88.

[1]劉又萌.兮甲盤的價值[J].文物天地,2017,(1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