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元青花和明青花的不同

2024-07-18收藏

元代青花介紹

元青花瓷

元代社會雜劇繁榮昌盛,北方蒙古人對南方漢人歷史故事非常著迷,戲劇中人物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動蒙古人愛憎分明的樸實情懷。將故事凝固在厚重結實的瓷罐上,放進蒙古包裏,在存放食品雜物的同時,還可時時欣賞那回味無窮的戲劇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會被輕易碰碎。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為蒙古皇室貴族的生活實用器。

元青花的釉面先後有三種:

元 青花垂肩八吉祥纏枝花卉紋罐

(一)影青釉

又稱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國產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釉面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除了燒成技術欠缺外,還與釉層中釉灰比例較高有關。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幹,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面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元 青花模印趕珠雲龍紋高足杯

(二)白釉

從14世紀中的至正年間開始使用,用進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面顯出淡淡的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

元 青花垂肩如意開光式穿花飛鳳牡丹紋梅瓶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用國產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

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細身類瓶內側口沿下素胎。大罐內壁以蕩釉法施釉。器蓋內側素胎,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元青花器體釉面基本較平,大型琢器在胎體的粘結處釉面微微凸起,器裏口部釉厚薄不勻,釉薄處顯米黃色。從殘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內無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內常見一塊塊的釉斑,每塊釉斑周圍或足邊及縮釉處都呈現出淺色的火石紅邊線。器物口邊有的有毛邊現象(即小氣泡破裂狀)。器表有的釉面有縮釉現象,不嚴重,屬於少數現象。釉面手感溫潤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於光亮或有較強的光亮點,則值得考慮。

元 青花「穿花孔雀」圖梅瓶

元青花瓷器總體分兩種色調

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艷麗。傳統概念中,呈色灰藍者為國產料,呈藍艷者為進口料。進口青料用於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國產鈷料僅用於中、小型器。

器型上來看

元 青花「纏枝牡丹」圖玉壺春瓶

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 線條古樸、自然,圖案紋飾線條柔和,多為大件 。 從制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

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產品是對外輸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是為了適應伊斯蘭國家廣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飯的習慣而特別生產的大型飲食器皿。而元時生產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壺則多銷往菲律賓。根據考古資料可知,許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當年為滿足東南亞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銷商品。

元 青花東坡賞菊圖玉壺春瓶

裝飾紋飾

人物故事紋是元青花裝飾中最為後人稱道的裝飾題材,與其他動植物紋樣相比,繪有人物故事圖案的元青花器物雖然較為少見,但幾乎件件可稱得上是稀世珍品。

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圖案主要見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蒙恬將軍」、「文姬歸漢」、「周亞夫細柳營」、「昭君出塞」、「尉遲恭救主」、「四愛圖」等,此外還有一些難以分辨人物情節的圖案。這些圖案的故事內容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著名歷史人物故事,顯然它與宋元時期話本小說的流行及元代戲劇的發達有著密切的聯系。

明代青花介紹

明 青花羲之愛鵝圖罐

一、洪武時期

1.洪武時期 既有元代風格,又開拓新樣,呈現出過渡時期的獨特風格。玉壺春瓶及執壺由元代的瘦長器體而演變為粗碩豐圓,大尊、雙耳瓶、墩碗、軍持、盞托及折沿、菱花口大盤類,均古樸莊重,也有更加清秀圓潤的盤、碗。其裝飾工藝,器內陽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裝飾,是為元代樞府窯及元青花技藝的繼續。

2.這時的青花瓷圖案多扁橢圓形菊花紋樣,其葫蘆形葉紋不像元代層多而規矩,風格較柔渾豪放,最常見的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纏枝花紋,也有牡丹、蓮花、菊花、茶花及靈芝紋及如意頭形雲肩與變形蓮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繪以團花。

明 青花藍地留白纏枝蓮紋罐

二、永樂時期

1.胎釉精細,青色濃艷明快,造型新穎多樣,紋飾優美生動,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為明、清兩代青花的典型。

2.永樂青花紋飾除傳統的龍鳳紋配以長腳如意雲紋或器裏壁同元代一樣凸印龍紋外,還有園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鳥、嬰戲、胡人歌舞、錦紋、海水江牙以及西亞的阿拉伯文和纏枝蓮紋等裝飾。其用筆或粗或細,著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使紋飾層次清晰。但因研料不細,線條的紋理中常有鈷鐵的結晶斑,濃重處則凝聚成黑色錫光,成為永樂、宣德時青花的典型色調。

明 青花四季花籃紋盤

三、宣德時期

1.宣德青花瓷較多新樣,如石榴式尊、獸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貫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筆管、龍柄鳳首流壺、天球、梅瓶、龍缸、罐、出戟蓋罐、爐、缽、花瓶、厚胎大碗與骰盔等。

2.宣德青花罐樣式多種,有高、扁、魚簍式及蟋蟀罐、鳥食罐等多種樣式,其最新穎的有出戟法輪式蓋罐,器身突出八個長方平面扳手,形如法輪,扳手上畫青花折枝花,罐身分層飾以八寶、藍查文及蓮瓣。

明 青花魚藻紋大罐

四、正統天順

1.很少見有官窯款的器物,因為正統年間燒制青花瓷器是犯條律的。但景德鎮禦器廠制瓷並未完全停止,只是不見書寫正規的官窯款。

2.天順時青花瓷,據【江西大誌】有「元年委中官燒造」的記載。目前雖未見官窯年款器,卻有書「天順年」款的青花瓷,瓷質細膩,胎體較薄,紋飾圓潤而柔,頗似後來成化時的青花風格。

明 青花留白穿花龍紋出戟花觚

五、成化時期

1.燒制數量大,且將進口料與國產「平等青」料共用。「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地在江西省樂平縣境內,它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蘇泥勃青」,特點是呈色穩定,發色藍中泛青灰或正藍,含鐵量小,故不出現黑斑,呈色沈而不浮,以溫潤淡雅見長。其紋飾,畫意疏朗,繪工精致,用筆纖細而柔渾,明晰透徹,襯以潔白細膩瑩潤的釉面,使這一時期的青花器成為典雅的藝術品。

2.成化時青花瓷工藝襲宣德之制,亦有標新,更多的青花紅彩、青花釉裏紅及黃、綠釉青花、青花填綠配以鮮艷的五彩和鬥彩,更是爭奇鬥艷。款識書寫「大明成化年制」或「天」字,楷書體筆鋒蒼勁有力,獨具風格。

明 青花雲鶴葫蘆瓶

六、弘治時期

此期禦器廠時而間斷停燒,故弘治官窯青花瓷遺物量少,以盤、碗為多,瓶、尊、罐類少見。從器形、紋飾到色彩,都是繼承成化時的風格。以「平等青」色料為主,一般色澤更趨淺淡,亦有色顯濃深,釉色青亮中閃灰或泛白。紋飾線條尤為纖弱,以雲龍、蓮塘遊龍較多,還有月影梅花、三友、魚藻、海馬、海螺、八怪、獅子牡丹、鶴鹿、高士訪友。詩句書法亦用作裝飾。習見「大明弘治年制」 6 字楷款。

明 青花開光花卉紋罐

七、正德時期

器形、色調、釉色、紋飾均有與成化、弘治青花瓷相同之處。新采用瑞州「石子青」 料燒制,大部份呈色淺淡灰藍,雖不濃重,但穩定勻凈,並有發黑灰色的一類,有的或帶鐵銹斑。晚期新用雲南產「回青」料,發色類似後來嘉靖時的鮮艷濃重泛深色調。正德後期開始燒造大器,花觚、葫蘆瓶、燭台、爐、罐、繡墩等漸多,文具類器的筆山、盆、洗、奓鬥、奩盒、插屏、花插,亦很新穎。燒造工藝日趨粗糙,胎體逐漸增厚,釉泛青灰。紋飾以穿花龍、翼龍、螭龍、雙勾石榴、嬰戲、人物故事和阿拉伯文古蘭經語作主題的為多。款識楷書「大明正德年制」4或6字,或以八思巴文、阿拉伯文寫款,是本朝的特殊風格。

八、嘉靖隆慶
1.嘉靖青花

嘉靖青花尚濃,以藍中泛紫為主,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緣故。亦有著意摹制成化青花淺淡潤澤之色,有類正德時灰暗黑藍色澤者。除以色澤取勝外,造型、品種更加多樣,多為文具、餐具盤碗。款識多書「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嘉靖年造」 6字楷書。

2.隆慶時青花瓷

隆慶時的青花瓷,色澤鮮艷,制作精細,可居三朝之首。傳世品有瓶、壺、缸、罐、爐、盒、洗、盤、碗。器形除圓形外多為菱形、梅花花瓣形、方勝、長方、六方、多方、銀錠式,且有鏤空工藝裝飾手法。款識一改以往的「制」字,幾乎全部書「造」字,如「大明隆慶年造」。

明 青花藍地留白纏枝蓮紋罐

九、天啟崇禎

1.官窯器物較少,多系民窯燒造。天啟青花色澤有鮮艷明快的,也有藍中泛灰程度較大的一類,工藝與明早期相比則明顯粗糙,紋飾以塗染手法繪出,有泛藍黑或灰色者,同時出現濃淡混水,層次分明,色澤蔥翠的為向清代色澤過渡的清新色調。造型有梅瓶、爐、罐、壺、缸、花觚、凈水碗、盤、碗、杯等。胎體一般多厚重,質粗松與堅致者並存。

2.這時的青花瓷器具有向清代過渡的特殊風格,紋飾多用粗線條,有的用淡描畫法,有的用潑墨塗染畫法。題材以寫生為主,所畫人物粗細皆有,具有明晚期粗放生動的風格;其細致工麗的文靜人物和皴染山水,開清代青花之先聲,有列國故事、山林高士、八仙、羅漢等畫面,頗為典型。

晚明 青花花石紋盌

區別比較

1.器形風格不同 。元青花器形古樸、線條自然,多為大件作品,而明青花造型則渾樸、敦厚,早期多為小件,晚期出現大件作品。元代青花瓷器有一些獨特的器型,如八棱梅瓶、八棱玉壺春、四西扁瓢瓶和高頸大罐,這些器形在明代較少見。

2.制作工藝不同 。元青花的胎質較粗,而明青花胎質細膩,且明代瓷器的胎壁更薄,胎色更白。

3.繪畫紋飾特征不同 。元青花紋飾構圖富有層次感和滿而全的風格,常含有民俗意味,而明代青花紋飾多樣,風格從元代的「滿、密」變為「開闊」。元青花紋飾上的人物故事蘊含民俗意味,而明代的紋飾更傾向於自然景色。

4.釉面特征不同 。元青花釉面透明度不一,有的白中泛清,有的偏白或偏青,而明青花釉面顏色則白中泛青,色澤瑩潤,晚期釉面顏色白度增強,更加潤澤飽滿。

5.款識不同 。元青花通常沒有款識,而明青花有各種款識,如永樂、宣德等,以及青花書款、陰陽刻款、楷書款、篆書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