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古今名人與泗濱浮石的故事(一)

2024-02-06收藏

棗莊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不僅有煤炭、石膏、石灰巖、花崗巖和耐火鋁土與粘土,還盛產一種特殊的神奇石頭——泗濱浮石。泗濱浮石是中國最早被命名的巖石,宋代時被列為「眾石之首」,在魯南民間俗稱響石,擊打它能發出清脆響亮之聲,古時用做編磬,因而又稱磬石。兩千多年前作為「群音之長」的浮磬(浮磬分為單個的特磬和成組的編磬)和中醫五大醫術(砭、針、灸、藥和導引按蹺)之一的砭石,就是用泗濱浮石制成的。後來因泗濱浮石物料匱乏,這兩大珍寶逐漸失傳。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泗濱浮石由我市楊浚滋重新發現,並精心研制了泗濱浮磬和泗濱砭石的系列產品,經過國家有關權威部門和專家的檢測、使用後,普遍得到好評,先後獲得了國家專利和國家級科技成果獎,使這「兩大國寶」重獲新生。而今盛行國內外的新砭石療法,是楊浚滋和有關巖石物理學家、中醫學家的共同創舉,被譽為「人間福音」。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泗水之濱的始祖是東夷人,東夷文化至今深入人心,古制磬者又多為東夷人,齊魯文化高峰中出了孔、孟、墨等眾多聖賢名家,還有歷代文人誌士與泗濱磬石(砭石)的關系中尤多佳話。

一、孔子與磬石二三事

孔子擊磬圖

(一)聽【大武】拍案叫絕

【大武】是一曲反映周武王率諸侯傾覆殷紂王朝的大型樂舞,共有六「成」(場),多年幾瀕失傳,唯有萇弘(東周政治家)可以通演,且秘不傳。一班貴族、大夫都以親睹【大武】為幸、為榮、為豪。孔子萬沒想到自己竟有這樣福氣,可謂大喜過望。

樂師將音量小的彈擊樂器、琴瑟之類擺前;音量大的竹管吹奏樂器放在其後;音量最大的編鐘、編磬(虎紋特磬,碩大細潤)、建鼓等放得更遠,真是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俱全。

當孔子看到樂器排列有條不紊,且更有音響層次,對周樂師是暗暗稱贊時,那雄壯威武、精美的樂響開始了,時而如萬馬奔騰、山呼海嘯,宛若霹靂千鈞,地裂山崩;時而又似幽谷清叩,山壑回聲,遊絲斷線,即合即離......

當【大武】演畢,孔子深深地被這氣勢磅礴的歌舞折服了,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充滿了神聖、威武、肅穆的感情。他甚至想能生活在文武周公的百年盛世那該多好啊!

忽然,孔子聽見樂師周大夫萇弘老人叨念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外,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聲和;亂世之音怨,以怨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仿制戰國編磬

孔子聽到此處,禁不住拍案叫絕;此言音 樂 與政教相通。太平盛事的音 樂 必定安樂,政治便也修明和美;禍亂之世的音樂必然怨恨,政治也必苛暴;亡喪之世的音樂必定悲哀,生民也困苦不堪。

(二)為習【韶】「三月不曾嘗肉味」

公元前500 多年,孔子周遊列國,某年孔子到了東方第一大國——齊國,當時,正是晏嬰為相,齊景公統治的時代。

一日,齊大臣高昭子陪孔子閑遊,忽然被齊國太師(樂官)府第的琴聲所吸引,孔子請高昭子引薦破門而入,拜師學琴。太師彈的曲子名【韶】,乃歌頌虞舜之作,當時孔子自覺【韶】樂 優 於【武】樂,並決心欲習【韶】樂。

孔子專心習【韶】,不分晝夜,連飲食也是弟子或高府奴仆侍候到嘴邊。常常是邊吃邊練,或狼吞虎咽地吃完又練,至於吃的什麽,滋味如何,全然不知。弟子們見夫子辛苦 勞 神,便很註意調整飲食。孔子像喜歡姜絲和醬那樣喜歡牛肉,一日三餐必備之。如是者三月有余,直至達到自以為理想境界為止。

子路見老師一天天清瘦下去,很是愛憐。一天,他進山射了一只梅花鹿剁成肉餡,買來初春的 頭 刀鮮韭菜,用香油調拌,包成肉丸包子。鹿肉是夫子不曾吃過的,子路心想,夫子定能美餐一頓,誇他賢能。包子蒸熟之後,子路端到夫子跟前,請夫子用餐。孔子正在操琴,十分興奮,照例是邊吃邊練,搖頭晃腦。突然,他的琴聲戛然而住,孩子似的高喊:「成功了!成功了,這是世上最好的音樂,盡善盡美,盡善而又盡美矣!……」忽然,他發現子路站在身邊,用手拍著他的肩膀說:「仲由呀,為師在習樂上又邁上了新的台階!下午你快去買些牛肉 來 犒勞為師,為師已經三月不曾嘗到肉味了......」

子路聞聽,「噗嗤」的一聲笑了,笑得孔子發楞,忙問:「由呀,你為何發笑?」

子路笑著問:「夫子,您方才吃的什麽?」

孔子被問得十分茫然:「吃的什麽?我啥也沒吃呀!.....」

子路說:「這肉包我尚未端走,夫子嘴角的油珠 尚 在閃光呢!」

「是嘛?」孔子用手抹了一把嘴角,看看,果然油珠尚在,無限感慨地說:「想不到欣賞音樂竟到了這種境界!」孔子說著抓起了一個包子,咬了一口,嘴嚼 著 ,贊嘆道:「香,真香!..…」不禁 又是一陣哈哈大笑,笑得眼角溢位了淚滴......

孔子習琴,就是以泗 濱 浮磬為主要樂器的一種【韶】樂。上述故事,足以說明孔子對浮磬的癡迷程度及其百折不撓的學習精神。

(三)孔家兩件截然相反的事例

泗濱浮磬被歷代帝王視為「神器」,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有孔家一正一反兩個事例足以說明。孔子在未推尊為「聖人」之前,有人造謠說孔子家裏私藏石磬,曾遭到詆毀,並指控為僭越行為。後來,在【漢書】裏卻記載著與此截然相反的一件事:魯恭王想擴建宮室,把孔子故宅也規劃在內,尊孔的人便編造出孔子舊宅曾隱約傳出鐘磬之聲,揚言孔子在「顯聖」。孔子被尊為「聖人」後,說其家裏有鐘磬聲,便是天經地義的事了。魯恭王聽到後心裏害怕,遂放棄了擴建宮室的念頭。

二、孟嘗君與磬石結緣

棗莊古代名士、戰國時期薛國的孟嘗君(本名田文),他廣招賢才,養士三千的廣闊胸懷,使人們敬羨至今。尤其他與門客馮諼的故事,至今在魯南地區廣為流傳;而他對當地磬石情有獨鐘的往事,卻鮮為人知。

說起磬石,還要從禹帝時談起,那時全國劃分為九州,薛國居徐州。【禹貢】中詳細記載著各州納貢物品的目錄,對徐州征收的貢品不是金銀珠寶,也不是野獸糧食,而是一種叫「泗濱浮磬」的石頭。從那時開始,這種石頭一直征收了很多朝代。「後魏政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景佑中,又采泗濱浮石千余,以為鐘磬累世之用」。這種石頭的最大特點是敲之有聲,音如銅鑼,音聲清脆、明亮、不管誰聽了都會心曠神怡,無怪乎歷代都把它視為珍寶,甚至頂禮膜拜。

孟嘗君正是在物華天寶的薛國任相,他對泗濱浮磬倍加青睞。他為了得到這磬石,親自派人「以幣求之」,差人按照他的旨意,終於找到了認識這種石頭的石匠。這訊息很快在百姓中傳開,當群眾知道是深得民心的孟嘗君所購買時,都毅然決定分文不取,而且精心挑選了最好的磬石,裝了滿滿的十大車,親自送上門去。孟嘗君見狀,十分激動,他觸摸著這一塊塊磬石並親自敲擊,磬石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在宮中久久回蕩,所聽之人一個個笑逐顏開。後來這批磬石被分發到了各寺廟,「諸廟以為磬」,使眾人都能聆聽到被譽為鳳凰的鳴叫聲的磬聲,群眾莫不歡天喜地,有的敲著磬,有的抱著魚,盼望「吉慶有余」的豐收年景。

具有遠見卓識的孟嘗君與磬石結緣,並能珍惜利用薛國這一特有資源之事,已成千古佳話。當今由編磬專家楊浚滋先生精心研制的泗濱浮磬,早已響徹在祖國各地及寶島台灣,並跨出國門到了日本的東京,到了世界音樂的中心——法國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到了聯合國的舞台,它那天籟之聲,敲得越來越響,響徹在寰宇每個角落。

三、神醫扁鵲與砭石療法

扁鵲(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姓秦,名越人,齊國盧(今 長 清西南)人,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學家。因為他的醫術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那樣高明,人們便把他也尊稱為「扁鵲"。還有一種說法,他因用砭名聲鵲起,被後人稱為扁鵲。

扁鵲年輕時曾做 過 客店的管理人 員 ,結識了一位叫長桑君的客人,並拜他為師。在虛心求教十余年之 後 ,扁鵲終於成 為 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他周遊列國,行 醫 治病,足跡遍及現在的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和陜西等地。

扁鵲的醫術很全面,內科、外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都很擅長。他 采 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病癥,這成為中醫沿用至今的傳統診斷法。

扁鵲的切脈技術十分高超。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其中記載了給虢國太子治病的故事。一次,他到虢國行醫,正遇上虢國為太子籌辦喪事。向人打聽,知太子是暴病而死,已有半天,正準備入殮。根據多年的經驗,扁鵲認為太子不一定是真死,急忙讓人通報:「齊國秦越人到此。」號君驚喜萬分,忙把扁鵲迎進宮。扁鵲為太子仔細切了脈,發現太子有微弱的脈息,是得了類似於休克的屍厥癥。於是,他采用砭術、針灸、熨 貼 等醫術救醒了太子,後又以湯藥調理20多日,使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此事傳開後,人們紛紛傳說扁鵲能救活死人,扁鵲卻誠懇地說:「不是我把死人救活了,我只是把生命垂危的人救了過來。」這種實事求是的品 質 是非常可貴的。後來,扁鵲在秦國被嫉妒他的醫官派人刺殺。

扁鵲強調疾病以預防為主,反對「信巫不信醫」。他的醫學著作【難經】是中國四大經典之一,後人稱之「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古代砭石療法

扁鵲是古代名醫,套用砭石的典型範例很多。有一次扁鵲過齊,入朝見齊桓候曰君有疾,不治深……結束而走,桓候派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藥可治,疾在血脈針石所及,疾在胃腸澧所及,如疾在骨髓無所及也。」扁鵲根據望診就能診斷病癥,並指出疾病在血脈部位,用砭石可取得最佳療效。

今日民間尚可見扁鵲繡像為"人首鵲身",手持虎符狀砭板,原孔廟中尚存"扁鵲針砭畫像石"四塊,其中扁鵲持砭像石已移交中國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