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正常的流通幣會有樣幣嗎?

2024-04-16收藏

正常的流通幣會有樣幣嗎?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是各持己見,各有其詞。讓我來說的話,我認為是有的,但是想要證明一枚大多數情況下是流通幣的錢幣是樣幣,可能性不大。這裏也抨擊一下那些胡亂將錢幣定性都所謂「大佬」,真的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會到我們的話題:「正常的流通幣會有樣幣嗎?」

首先機制幣無論是不是流通幣,大部份都是需要先行上呈朝廷或者政府,經過審批之後才能批次鑄造的,而這上呈的錢幣,不僅僅在性質上達標,正常來說制造精度上也是頂峰,所以當然就是樣幣了。

其次,像流通幣的樣幣,本身大部份情況下是沒有文獻資料支撐的,也沒有什麽明確的特征來佐證,你說是樣幣,我說就是打制好,這是一點問題沒有。我認為流通幣也存在樣幣,但是我抵制隨隨便便拿一枚打得好的流通幣就說成是樣幣這種惡心行為。如果沒有文獻資料支撐,即使它本身的確是樣幣,你也沒不能說它是,因為你沒有證據。很多人說宋錢無母,大機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其實,樣幣本身,就是一種比較模糊的概念。

一、可以是初期鑄造出來用來上交批復的錢幣,隨後鑄造流通幣。

二、也可以是單純就是試造稿樣板,單模單幣,上交不合格或者沒被批復而存量極少,廣受認可的SP,即作為設計建議但最終未正式發行的硬幣, 比如伊朗(IRAN)在伊斯蘭歷1281年(公歷1864年)年發行的一組硬幣即屬此類。不少樣幣上還會標有「 樣品」 (PROVAS,Pr)標記,如丹麥(DENMARK)1900年生產的鋁青銅幣,幣面有「 樣品」 (PROVE)字樣。

三、也可以是單純目的就是鑄造樣板來觀賞的錢幣。因此正常的流通幣會有樣幣。

同樣,不是所有流通幣都有樣幣,因為很多機制幣鑄造前,是沒有所謂的「上呈批復」的程式,而是直接開模鑄造,沒有樣幣,最多就是一個初鑄。

比如下面這枚造幣總廠,PCGS65+的分數,鏡面工藝,巔峰鑄造 狀態,但是卻沒法評級為SP,一來是因為這種品質的造總其實不少,不符合樣幣「稀少」的內容;二來沒有任何文獻記載造總有過鑄造樣幣。

據史料記載:光緒二十九年(1903),戶部依據清政府頒布的【京師設立銀錢總廠】諭,派徐世昌、陳碧、張允言、瑞豐等主事,撥款400萬兩白銀做為開辦資本,由天津德商瑞記洋行向美國訂造鑄幣機器及其他生產裝置準備在天津大經路(現中山路)建廠,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竣工開機。

籌設時原名「鑄造銀錢總廠」,隨即改名為「戶部造幣總廠」,次年戶部撤改為「度支部」,廠名改為「度支部造幣總廠」。

翌年開始鑄造銀元,但因幣制未定沒有發行。 又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開鑄銘文「造幣總廠」的「庫平七錢二分」(壹圓)、「庫平一錢四分四厘」(二角)、「庫平七分二厘」(一角)等三種銀幣,但其鑄量少,存世彌足珍貴。

這裏可以看到,根據「 翌年開始鑄造銀元,但因幣制未定沒有發行。」 這裏指的錢幣是丁未大清銀幣,也正是有這個史料記載,所以丁未大清銀幣被認可為樣幣性質,同樣,造總是沒有這個文獻資料的支撐的,所以沒法說有樣幣。至於到底有沒有,這也沒法證明,至少現在沒法證明。

個人支持正常的流通幣是可能有樣幣這一說法,比如下面這枚被評級為SP的宣三銀幣。作為流通幣,宣三銀幣被評級為SP的少之又少,這枚幣與一般的宣三銀幣相比,鑄造工藝精湛,鋼模深打,底版細膩明亮,字口凸立,龍頭及火球高點飽滿圓潤,雲朵層次分明,細節精美,幣面光澤旋轉奪目,局部溢彩,盡顯中央廠鑄幣獨特風格與恢宏氣勢,品相難得 。

版式有別於普通版,加之高浮雕工藝,使得它受到了SP的認可。當然,這裏的SP可以指的是」具有樣幣性質的錢幣「。

不過個人始終認為,就算樣幣這個概念有時候模模糊糊的,但是隨便一枚打得好的就拿出來說是樣幣,也就是毫無文獻資料依據的「樣幣說」就未免過分。

現在很多人為了私利,杜撰一些所謂的」樣幣「,將一些打制好的,甚至是厚坯,或者尺寸,重量異與一般流通幣的錢幣設定為所謂的「樣幣」,這種做法真的很是惡心,不僅僅擾亂錢幣收藏圈的風氣,也讓很多小白誤入歧途,影響錢幣收藏的健康發展和氛圍。不再贅述,望大家見之避而遠之。

同時,以上也是個人的一些拙見,望大家不吝賜教,不喜勿噴。

——樣幣之說何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