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是技藝與創新的結合:汪寅仙款「竹簍紋黃礦紫砂壺」

2024-05-14收藏

汪寅仙款竹簍紋黃礦紫砂壺

汪寅仙(1943年6月16日-2018年2月28日),女,漢族,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56年11月考入紫砂工場學習紫砂工藝,先後師從吳雲根、朱可心、裴石民、蔣蓉等人。1973年,進入紫砂廠研究所,專門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汪寅仙先後當選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第三屆全國會員大會理事;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女陶藝家分會會長;江蘇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2007年,汪寅仙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入選計畫為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2012年2月,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等部委舉辦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活動。

汪寅仙在創作時註重用抽象概括的手法,表達紫砂器豐富的層次和渾樸的質感,增強其作品的魅力。融會貫通,嫻熟運用。汪寅仙熟知紫砂泥性,擅長調配泥色,並將抽象與自然相結合,突出作品造型特色及優雅的氣韻,制作了大量的作品。汪寅仙先後創作設計了300多件(套)作品。她的作品門類齊全,品種多,有茶壺、茶具、咖啡具、花瓶、餐具、酒具、文房四寶、陳設品等等。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其制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從明正德嘉靖年間供春的樹癭壺、六瓣圓囊壺,到季漢生創意設計、曹安祥制作的。同時能泡兩種茶水的紫砂鴛鴦茶器—中華龍壺,再到佛門紫砂藝術家延芫制作的—法乳壺,每一把壺都獨具匠心,在壺的欣賞性上下足功夫。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紫砂壺才彌足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氣息,這就增加了紫砂壺高貴不俗的雅韻。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汪寅仙在構思紫砂花貨時,首先要從形、神、態、氣、韻、精、功等方面去追求藝術效果。如設計以竹為題材的作品,在效果上必須有清秀挺拔感或有秀竹瀟灑飄逸等特征。她所創作的花貨作品,圍繞壺的形體,取其形、表其神、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光貨作品,線條簡潔明快,以簡練到無法再簡練的線條成就完美的造型,表現作品的神韻。

中國傳統文化中,常把「梅蘭竹菊」視為四君子,在此四君子中,因竹有節,人們常以竹喻君子之品德,有「高風亮節」之贊。正所謂「竹節竹品映風骨」。青青翠竹,清香宜人,是風雅之物。文人愛竹、愛壺,清雅竹風也得到了制壺藝人的認同,以竹入壺,亦是紫砂藝人追求清高脫俗的藝術實踐。竹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無論是書畫裝飾、還是在器形表現上,都與紫砂交相輝映,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清香之竹,與茶香相合,以竹為題創意設計成紫砂壺,五百年紫砂藝苑多有經典之作。

藝術點評:

該壺底部落款「寅仙」,壺蓋呈鏤空狀,壺藝繼承了早些時期古拙高雅的造型特點,同時又發展了自然寫實風格,壺的一面是竹簍紋,「竹簍紋紫砂壺」以技術精湛和富有創新著稱,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深受後人稱頌。另一面則刻繪竹紋,竹子錯落有致,疏密結合,無論是竹枝還是竹葉,邊緣都是幹凈利落,可以看出這幾支竹子剛勁有力,竹葉確又隨風飄蕩。一剛一柔,搭配得極好。實作壺嘴、壺鈕、壺把三點一線的幾何美感,又將壺把設計為竹段模樣,進而達到整體協調、前後呼應的效果。有關竹的詩畫裝飾、泥料的創新調配、形態的表現都變得更加精進完美。此壺更能看出結構設計巧妙,做工精細,選形機智,分割合理,生動逼真,實屬珍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文化藝術欣賞價值!

以上全部內容為平台主觀觀點摘錄或原創文化廣告包裝,不代表任何藏品實際價值與真偽鑒定,請藏友自行看待與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