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銀元藏家必讀避坑指南,中國機制幣溯源與收藏價值分析

2024-06-10收藏

中國機制幣的制造始於19世紀中葉,大約在1840年左右,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鑄幣技術。已有資料表明,早在1792年,清政府在西藏鑄造的「清乾隆寶藏」可能是機制幣鑄造的前期嘗試,但普遍認為中國機制幣的大規模生產和流通始於晚清時期,特別是從1884年開始,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機制幣的元年。這一時期的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鑄幣技術,並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機制幣,如今的金銀紀念幣、普通流通紀念幣和流通硬幣都屬於機制幣。

△1792年西藏乾隆寶藏½錢

銀元的真偽鑒定極其復雜,這與當時復雜的發行體系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各路軍閥單獨發行貨幣,導致貨幣體系極其混亂,至今也無完整的資料能夠完全統計出當時的銀元品類。市場上不斷湧現出新的品種,一種是真實發行過的,一種是民間或商家杜撰出來的臆造幣。如果沒有實打實的鑒別功底,收藏者很容易上當受騙。

銀元制造來源分類

銀元在中國歷史上有多種型別,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一是大清中央銀元,指的是清朝中央政府制造的銀元,如光緒元寶、宣統元寶等。二是民國中央銀元,指的是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制造的銀元,如孫中山像銀元、袁世凱像銀元等。三是地方省造銀元,指的是各地方政府制造的銀元,這些銀元通常帶有地方特色,如廣東省銀元、四川銀元、雲南銀元和奉天(今沈陽)銀元等。

△大清中央銀元

△民國中央銀元

△廣東省造銀元

△奉天省造銀元

臆造幣與仿制幣的生意經

由於銀元制造過程中的不透明性,歷史上確實存在一些臆造幣,即偽造或未經官方批準制造的銀元。這些臆造幣可能出於經濟利益、政治目的或其他原因被制造出來。它們在外觀上可能與真幣相似,但材質、重量、圖案等細節上可能存在差異。現在的某些商家,為了獲取利益,也會直接仿制稀有幣種,或者直接臆造新的幣種出來充當真幣出售。

△袁世凱戎裝騎馬像背前門城樓圖臆造銀幣

銀元作為貨幣的一種形式,不僅在經濟交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們是研究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同時,對於收藏家來說,真品銀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投資潛力,部份民國時期制造的臆造幣也隨著時間的磨礪而賣出了高價。

珍品必溯源,否則容易踩坑

1903年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俗稱"奉天一兩",是由奉天制造銀圓總局試鑄,因幣制爭議問題而未發行。幣樣雕刻精細,鑄模深峻,底版銀光瑩亮,設計風格與量產"圓"制奉天七錢二分銀幣相似,但更顯瘦硬威武。

△1897年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黃銅樣幣

奉天一兩的歷史可追溯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奉天設廠制造銀圓。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制造銀圓總局",但日俄戰爭爆發後,奉天銀圓局被俄軍強占。宣統二年(1910)進行幣制整頓,造幣權收歸大清中央。奉天癸卯一兩是"圓兩之爭"的產物,當時大清朝廷內部對本位幣重量標準意見不一,奉天機器局試制了一兩重的金銀幣,但未流通就已取消。

這枚銀元樣幣首次被記載,是在1904年美國聖路易市舉辦的博覽會上,中國參展藏品的目錄中。收藏家耿愛德曾長期追求此幣,直到1952年才以2000美元購得。1971年時,奉天一兩在耿愛德藏中國錢幣拍賣會上以3000美元成交。1991年又在古德曼藏中國錢幣拍賣會上以18.7萬美元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錢幣的最高成交紀錄。

奉天一兩的傳奇經歷,也見證了中國錢幣收藏的變遷。從早期國人無力購回珍貴文物,到近年來國寶級古玩珍寶陸續回歸,也反映了中國收藏界的發展和國人對文化遺產的重視。在2022年,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在北京拍賣會上再次成為全球焦點,最終以4657.5萬元人民幣成交,坐上了銀元幣王的寶座。

△1903年癸卯奉天省造光緒元寶庫平銀一兩銀幣樣幣

銀元存世量與收藏價值

袁大頭銀元的存世量大約5000萬至8000萬枚之間,從1914年開始至1953年停止發行,其發行量很大,但由於多次幣制改革、民間融化重鑄、陪葬習俗,以及解放後銀行回收等原因,導致實際存世量已經減少。

清末時期發行的龍洋,因無數據可以考究,存世數量可能比袁大頭還要少,雖然龍洋的總體發行量在3億枚上下,但經百年消耗,存世量相對較少。

其他的如船洋、孫小頭等,存世量巨大,基本到了家家都有幾枚的地步,而且作為傳家寶傳承了下來。像民國三年的「袁大頭」銀元,就因為特殊樣式或試鑄版等原因,存世量較少價格較高。在巨大的存世量面前,99.9%的普通版銀元價值都不高,只能勉強維持在200-300元一枚,高價銀元比萬裏挑一還難上萬倍。

△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

對於收藏者而言,銀元雖然僅僅發行流通了70年的時間,但其復雜程度,與有著兩千多年鑄造使用時間的銅錢,有過之而不及。沒有過硬的銀元知識,千萬別去跟風踩坑,特別是網上收費評估的坑,千萬別踩。你看中的是所謂的專業評估,人家做的卻是故意隨意估出高價,按估價收取評估費的生意。你要是想委托出售或者拍賣出高價獲利,現實是一年半載也賣不出去,畢竟假的真不了,真的也不值這個所謂的評估價,懂行的人,誰又會去主動做這個冤大頭呢!

文/金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