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彌足珍貴的「千窯一寶」:釉裏紅纏枝花卉大碗

2024-06-01收藏

釉裏紅纏枝花卉大碗

釉裏紅,瓷器釉下彩裝飾手法之一,創燒於元代景德鎮。常見的釉裏紅裝飾技法包括:釉裏紅線繪、釉裏紅拔白、釉裏紅塗繪。其是將含有金屬銅元素為呈色劑的彩料按所需圖案紋樣繪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在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釉裏紅主要原料是銅元素,在化成釉裏紅料以後在胚胎上繪畫紋飾,最後在表面罩一層透明釉,經高溫(1200度)還原焰氣氛下一次燒成,到目前為止也只有銅元素才能在釉下經高溫燒制時才能產生紅色,其他金屬元素均不可替代。

數千件明洪武年間景德鎮的瓷片在挖掘機下出土,其中最為耀眼的就是釉裏紅。雖然都是殘片,但一點也不影響它的珍貴價值。釉裏紅,這種稀少的瓷器品種開始不斷引起人們的註意,並以其卓然大氣的風範,成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貴族。釉裏紅的最大特點是燒制難度大,成品率極低。它是以銅為著色劑,在白胎上直接繪制各種圖案紋飾,在上面施一層釉,銅在高溫還原焰中發出了紅色,所以名叫「釉裏紅」。

紅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裏紅瓷器的生產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洪武三年朱元璋頒布了"服色所尚,以赤為宜」的旨意,並且要求宮中內外皆以紅色作為裝飾,故釉裏紅也成為洪武官窯瓷器最受追捧的品種。釉裏紅燒造技術較難掌握,尤其是銅元素對爐窯的溫度和氣氛要求非常嚴格,燒制溫度低了顏色發黑,溫度高了顏色又會暈散,甚至完全揮發成不了紅色,其間不可預計因素極多,所以世間流傳很少。

纏枝花卉紋,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慶。纏枝紋是以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纏枝紋與蓮瓣紋、卷雲紋、如意紋、回字紋等一樣,都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重要裝飾紋樣。纏枝紋是一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而成的傳統吉祥紋飾。纏枝紋所表現的「纏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淩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為原型。纏枝紋就是這些藤蔓的形象再現,它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富有動感,故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從而躋身於中國吉祥物。

釉裏紅瓷品走紅當今國際市場的原因,一則因其色調紅透艷麗之美,令人嘆絕;再則這類瓷品燒制工藝極難掌握,常有「千窯一寶」之說;三是有明一代彩料多采自外國,受材料限制,歷朝燒制此品的時間都不太長久,清初所制尚沿用前朝遺料,這就是造成釉裏紅瓷傳世成品數量稀少而彌足珍貴、價位至今居高不下的原因了。

藝術點評:

此件釉裏紅纏枝花卉大碗,碗口微敞,腹較深,內外施釉,圈足底無釉。釉色白中泛青,覆以純白透明瓷釉,典雅器型直口深腹,器內外以釉裏紅繪畫纏枝花卉紋碗內底繪折枝牡丹,內壁繪纏枝菊,外壁為纏枝牡丹,釉裏紅發色格外艷麗鮮紅,整器以釉裏紅繪畫,釉面白腴光潤,紋飾疏朗有致,整體紋飾線條流暢,釉色紅白相間,艷麗奪目,濃淡相宜。此碗的造型和紋飾構圖都具有鮮明的風格,特別是其釉裏紅紋飾的發色,稱得上較為純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文化藝術欣賞價值!

以上全部內容為平台主觀觀點摘錄或原創文化廣告包裝,不代表任何藏品實際價值與真偽鑒定,藏友自行看待與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