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原創只是一種精神,把古人的經典做成自己的經典才是努力的方向

2024-09-23收藏

現在回鄉參與紫砂藝術創作的藝術類大學生、研究生多了,也有很多別的陶瓷產區的陶瓷藝術從業人員來宜興淘金的,宜興從進入新千年以後,從業人員的平均學歷水平上了一個台階,據一位陶協的朋友說,根據協會的統計,如今從業紫砂壺成型的具有大專學歷以上的已經占到了80%,其中工藝美術或藝術類的占有很大比例,本科畢業的也達到了50%,碩士研究生的有5%,這就給紫砂藝術事業帶來了蓬勃發展的動力,學歷代表了一種基本技能的培訓,也開擴了從業者的眼界,對紫砂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非常有益。但讓人奇怪的是當下在紫砂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成交比較活躍的絕大多數都是實力派的作品,可這一批實力派的學歷並不高,有的只是初中或中專(職中),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學歷在紫砂藝術創作中到底有沒有用?有多少用處?

長期以來,紫砂藝術創作基本都是依靠家庭師傅帶徒弟來傳承的,從宜興紫砂藝術歷史來看,家學傳承的比較普遍,後來,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以後,就以學習班的形式進行批次培養,一個師傅帶十幾二十個學員,從基礎的成型工藝入手,然後由另外的老師傅傳授一些書法繪畫雕刻或泥繪裝飾方法,再從中選撥一些徒工學員進行圓器方器、筋紋器的分類培養,手巧的學員透過三個月的學習就可以開始自已捏壺了。我一直講,做壺不難,做好壺不容易,宜興紫砂工藝廠從成立到如今將近70年了,培養出來的能夠稱得上傑出的紫砂藝術家的像高海庚、汪寅仙、譚泉海等不足十人,大多數只能算是一個從業工藝美術的紫砂匠人,沒有學術地位,沒有創新意識,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更沒有創作出令人感動的藝術臻品。

我一直強調大學生應該重視當代紫砂藝術的批判性思維,因為紫砂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我們不能一直躺在古人的懷裏不思進取,多少年來都是傳承多於創新,尤其是太多的師徒傳承,就像近親結婚,代代相姻,很難出新,改革開放以來,一切圍繞著經濟發展這根主線,到今天為止,很多紫砂藝人還在圍繞著紫砂如何來賺快錢這個問題打轉,藝術上不思進取,學術上不求甚解。

把紫砂壺如何設計成土豪新貴們喜歡的款式被視為最大的本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們的從藝方向,紫砂藝術怎麽去賺大錢?設計算不算藝術?怎麽界定抄襲和鑒借?一連串的問題,很多人無所適從,或者說創作了多年看不到結果,真的不是自己不努力,也許是本來就不適合於在紫砂藝術的賽道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我曾經與一些年輕的從業者談到過紫砂創作中如何脫穎而出的問題,現在從業者這麽多,過去我們廠裏才幾百個成型工藝人員,出來五個十個很容易,現在十幾萬從業人員能走出來的話要比過去難十倍百倍,尤其是現在的藝人學歷、經歷普遍比過去豐富,思想也活躍,眼界也高,但是,面對紫砂藝術的造型進行復制和改良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抄襲的困惑,就是當你的想法和別人相類似的時候怎麽辦?我只能告訴你,紫砂藝術當中,原創是一種精神,只要你有意去嘗試創新,那麽借鑒就是原創創意的源頭,我在很多場合說過,也在以前的一些文章中闡述過,把古人的經典做成自己的經典就是一種創作,更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