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八大玩壺錯誤標準

2024-04-28收藏

對於紫砂壺的選購,很多玩壺的壺友總結了不少總結的選壺標準,總結了下面八項常見誤區,希望可以大家不要再這樣選壺了。

錯誤標準1

曾幾何時,在電視熒屏上,一位所謂的「專家」信口開河,傳授所謂的經驗,說什麽紫砂壺只要將蓋子取下倒扣在桌面上,若壺嘴、壺口、壺把三點處於同一水平,那便是好壺。此謬論誤導了眾多的壺友,這完全是關於壺嘴壺把的高度,與壺的品質毫無瓜葛。倘若按照此標準來選購紫砂壺,恐怕許多國家級工藝師、國大師都難逃下崗的命運。須警惕啊,莫讓這些所謂的磚家誤導了我們!

其實,有的壺在取下蓋子倒扣後出現不平,這與壺的形狀有莫大的關系。為了最佳化茶壺的實用性,有些壺的壺嘴會比壺口設定得稍高。這是因為若是壺嘴過低,壺內註水尚不滿,水便可能已從壺嘴溢位。您可曾思考過提梁壺的倒扣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鑒賞紫砂壺時,不應過分糾結於三山是否齊平。其實,這是從實用與審美兩個角度來衡量的:有些壺的流把比壺口稍高一些,反而顯得更加美觀。大部份壺若是流把與壺口完全齊平,泡茶時或許會有茶水從壺口溢位,如此便喪失了實用性。因此,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們有意將壺的流設計得稍高一些。這與壺的品質並無任何關系。

錯誤標準2

有些壺友,特別是新入門的壺友們對於壺的三點一線尤為重視,甚至到了有些苛刻的程度。其實,真的能做到像自動化機器那樣精確嗎?手工制作,畢竟受限於人工,不可能做到像機器那般精準。當然,不否認有如此精密度之壺,但並非每把都是如此。手工壺並不完全筆直,更多的是依靠制壺藝人目測,盡力使之筆直。若用尺子等專業測量工具來衡量三點一線,則顯得不甚合理。手工壺與現代化機器制品不同,其特性難以量化。有些壺友過於嚴苛,以直尺測量之,微乎其微的偏差便認為壺三點不在一線,此乃過於執著細節,甚至有些鉆牛角尖。在紫砂壺的制作中,半公釐的偏差實屬正常。需知,手工制作,允許瑕疵,這才是藝術的真諦。

錯誤標準3

老玩家們認為倒茶時,壺嘴不能有茶水一丁點順流而下,這是非常關鍵的。盡管嚴重流涎是不被允許的,但過於苛刻就有點鉆牛角尖了。有些壺因造型原因,壺嘴無法做到滴水不漏(如石瓢、水平壺等),還有一些方器和筋囊器也會出現類似問題。因此,需要全面考慮,不要因為一點流涎就全盤否定壺的品質。否則,紫砂壺師傅們恐怕得另尋職業了。

錯誤標準4

泡茶時若茶壺無法順暢流出茶湯,這並非紫砂壺的通病。實際上,並非所有符合標準的壺都是優質壺具。而壺嘴輕微滴水亦非劣質壺的標誌。此現象除與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如出茶時壺身過度傾斜,使水壓向口蓋,降低流水暢通的可能性)還與壺型息息相關。

錯誤標準5

有些朋友對壺蓋與紫砂壺身之間的間隙相當在意。選壺時,他們會左右晃動壺蓋,若發現微小的松動便會否定其價值。然而,每個人的制壺思路和理念各異,實用性亦需考慮。今有整口工藝,一次燒成後可進行整口再燒,而要實作扣蓋緊密,並非難事。然而,口蓋緊密度過於理想化,倘有茶葉卡在其中,取出壺蓋時需小心翼翼,稍有不慎還可能將壺蓋損壞。此乃因不同制壺者的工藝與理念所致。

錯誤標準6

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流出與停止,被視為好壺的重要標誌,許多壺友對此趨之若鶩。然而,實際操作中,很少有人以此法控制茶湯的收放,反而是顯得頗為生硬。再者,有些壺,如牛蓋壺,根本無法按壓到氣孔。而市面上的許多幾十元的紫砂壺,經過整口後,壺蓋與壺身的緊密度較好,都能滿足上述要求。至於像石瓢這樣的壺型,哪怕是名匠所制,也無法按壓氣孔,自然也就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因此,選購紫砂壺時,除了關註價格,還需考慮壺的功能性。

錯誤標準7

用開水淋壺,首選質地幹的快且吸水性好的泥料,此做法流傳甚廣,眾多壺友深信不疑。其實,是否正確並無定論,關鍵在於理解。讓我為您解析。首先,熱水淋壺,若壺具吸水性強,自幹得快;再者,壺身不易積水,亦能迅速風幹。談到不掛水,壺型設計、紫砂壺燒結度以及是否經過後處理,均為關鍵因素。以西施等壺型為例,表面不易積水,自然幹得較快;而仿古類壺身線條平緩者,幹得則較慢。再者,紫砂壺燒結度高,結晶度越高,瓷化程度也愈高。朱泥便是典型,表面細膩,水易滑落,故亦幹得較快。最後,壺是否經過拋光、打蠟等後處理,亦影響其幹的速度。總之,選擇合適的泥料和壺型,並關註燒結度、後處理等細節,將有助於您更快地享受泡茶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