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四千年前的「高腳杯」杯壁比蛋殼還薄,它有一個「想不到」的用處

2024-03-03收藏

在中國的歷史上,陶器是最早的人工制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古代文化的物證之一。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就掌握了用泥土制作陶器的技術,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陶器的形制、紋飾、色彩、功能等都有了豐富的變化,展現了不同的地域風格和時代特色。在中國的陶器史上,有一種陶器,以其精美絕倫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它就是蛋殼黑陶。

蛋殼黑陶,是一種距今約四千年的古陶器,出土於山東省日照市的東海峪龍山遺址,是龍山文化時期的代表作品。蛋殼黑陶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杯壁非常薄,最薄的地方只有0.2公釐,相當於兩張A4紙的厚度,最厚的地方也不超過0.5公釐,與雞蛋殼的厚度相當。蛋殼黑陶的外表,呈烏黑光亮的色澤,如漆如鏡,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感覺。蛋殼黑陶的造型,也很奇特,有點像現在的高腳杯,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分為三個部份,上部是敞口的杯體,中部是細長的杯柄,下部是圓形的底座。杯體和杯柄上,還刻有精美的紋飾,如凹弦紋、網狀鏤空等,增添了藝術的魅力。

這件「遠古高腳杯」,是中國陶器史上的一件奇跡,也是世界考古學界的一件珍品,被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它的制作工藝,是如何達到如此高超的水平的呢?這是一個長期困擾著專家們的問題,也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因為這種制陶技術,在四千年前就已經失傳了,沒有任何的文字或影像的記載,只能透過對蛋殼黑陶的分析和實驗,來推測和還原它的制作過程。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蛋殼黑陶的制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取料。制作蛋殼黑陶的原料,是一種特殊的陶泥,含有高嶺石、石英、方解石等礦物質,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穩定性,可以制作出非常薄的陶器。這種陶泥,可能是經過精心的篩選和混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天然產物。無論如何,這種陶泥的品質,是制作蛋殼黑陶的關鍵因素之一。

制胚。制作蛋殼黑陶的胚體,是采用快輪的方法,即用一種由腳踏驅動的陶輪,將陶泥拉成薄片,然後用手指或工具修整成型。這種方法,要求制陶者有非常高的技巧和經驗,才能控制好陶泥的厚度和形狀,避免出現裂縫或變形。蛋殼黑陶的胚體,是分為三個部份制作的,即杯體、杯柄和底座,然後再用粘土或水將它們粘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器物。

紋飾。制作蛋殼黑陶的紋飾,是在胚體幹燥之前,用刀或針等工具,在陶器的表面刻畫出各種圖案,如凹弦紋、網狀鏤空等。這些圖案,既有裝飾的作用,也有象征的意義,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觀和文化信仰。蛋殼黑陶的紋飾,是制作過程中最費時和最考驗制陶者的創造力的環節,也是蛋殼黑陶的藝術價值所在。

燒制。制作蛋殼黑陶的燒制,是采用還原焰的方法,即用一種缺氧的火焰,將陶器放入窯中,加熱到800-900攝氏度的溫度,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後迅速冷卻。這種方法,可以使陶器的表面呈現出烏黑光亮的色澤,也可以增強陶器的硬度和耐久性。蛋殼黑陶的燒制,是制作過程中最關鍵和最決定性的環節,也是蛋殼黑陶的科學價值所在。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制作蛋殼黑陶,是一項極其復雜和精細的工藝,需要制陶者有著高超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也需要有著合適的原料和裝置,更需要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驚人的創造力。這樣的工藝,在四千年前就已經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實在令人驚嘆和敬佩。

那麽,這樣精美的陶器,究竟是做什麽用的呢?這是另一個困擾著專家們的問題,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蛋殼黑陶的功能,與它的形制和工藝,似乎並不相符。它看起來像一個高腳杯,但它的杯口太大,杯壁太薄,不適合作為飲具使用,而且它的杯柄裏還有一個陶球,可以發出清脆的聲音,這又是為了什麽呢?經過專家們的推測和驗證,發現蛋殼黑陶的功能,可能是作為一種祭祀用的禮器,而和珅的陵墓,原本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但是,它卻沒有能夠保住和珅的榮耀和富貴。和珅死後,他的陵墓就遭到了人們的破壞和掠奪。首先,是嘉慶皇帝下令抄家的時候,派人到陵墓裏挖掘,查抄和珅的陪葬品。據說,和珅的陪葬品有金銀珠寶、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種類繁多,數量眾多,品質上乘,其中最為引人註目的,就是一件造型奇特的「水壺」。這件「水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水壺,而是一件陶器,形制類似於水壺,但是沒有壺嘴,只有壺蓋,壺身上有一個小孔,可以用來倒水。這件「水壺」的高度為23.5厘米,口徑為8.5厘米,底徑為10.5厘米,壺身呈圓柱形,壺蓋呈半球形,壺蓋上有一個小鈕,壺身上有一個環形把手。這件「水壺」的造型,與其他的吳國陶器有很大的不同,顯得十分獨特和新穎。

這件「水壺」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彩繪圖案。這件「水壺」的表面,幾乎全部覆蓋了彩繪圖案,色彩鮮艷,圖案精美,令人贊嘆。這些彩繪圖案,有幾何圖形、動物圖形、植物圖形、人物圖形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壺身上的一幅人物圖。這幅人物圖,描繪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場景,有十二個人物,分為兩組,一組是六個男子,一組是六個女子,他們分別坐在兩張長桌旁,桌上擺滿了酒肉和水果,他們或飲或食,或談或笑,神態各異,生動逼真。這幅人物圖,不僅展示了吳國貴族的生活風貌,也反映了吳國社會的性別關系,可以看出,吳國的男女之間,有著相對平等和和諧的關系,而不是像其他諸侯國那樣,男尊女卑,男女分離。

這件「水壺」的彩繪圖案,不僅有著高超的藝術水平,而且還揭開了三個歷史謎團,讓人大為驚訝。這三個歷史謎團,分別是:

吳國的陶瓷技術。這件「水壺」的彩繪圖案,是用什麽顏料畫的呢?經過化學分析,發現這些顏料,都是用礦物質制成的,而不是用植物或動物制成的。這些礦物質,有赤鐵礦、方解石、石英、高嶺石等,它們都是一些常見的礦物,但是要把它們制成顏料,卻需要一定的技術和工藝。這些顏料,都是先用水溶解,然後用膠質物質粘合,再塗在陶器上,然後經過高溫燒制,才能形成彩繪圖案。這種技術和工藝,與後來的瓷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這件「水壺」是一件早期的瓷器,而不是一件普通的陶器。這說明,吳國的陶瓷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超過了其他的諸侯國,為中國陶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吳國的文化交流。這件「水壺」的彩繪圖案,除了有吳國本土的文化元素,還有一些外來的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來自於哪裏呢?經過比較研究,發現這些文化元素,有一些來自於中原地區,有一些來自於西南地區,有一些來自於東南亞地區,甚至有一些來自於印度地區。這些文化元素,主要體現在幾何圖形、動物圖形、植物圖形等方面,比如,壺身上的一些菱形、三角形、波浪形等圖案,就與中原地區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的圖案有著相似之處;壺身上的一些鹿、馬、鳥等動物圖案,就與西南地區的古滇國的青銅器上的圖案有著相似之處;壺身上的一些蓮花、菩提樹等植物圖案,就與東南亞地區和印度地區的佛教藝術有著相似之處。這些文化元素,說明吳國與周邊地區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吳國不是一個封閉而保守的國家,而是一個開放而包容的國家。吳國的文化交流,不僅促進了吳國的文化發展和創新,也促進了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為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做出了貢獻。

吳國的飲食文化。這件「水壺」的功能,是用來做什麽的呢?經過實驗和推測,發現這件「水壺」的功能,是用來沖泡茶葉的。這件「水壺」的小孔,可以用來過濾茶葉,而不需要另外的茶漏或茶壺。這件「水壺」的彩繪圖案,也與茶葉有關,壺身上的一些植物圖案,就是一些常見的茶葉品種,比如茉莉花、菊花、桂花等。這件「水壺」的功能和圖案,說明吳國的人民已經有了飲茶的習慣和品味,吳國的飲食文化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胡高度,吳國的飲茶文化也為中國的飲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