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先發極罕之唐【開元通寶雙挑元背日月開爐大錢】暨鑒賞

2024-02-02收藏

開元雙挑日月紋 唐鑄到代珍罕品

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鑄行「開元通寶」錢。至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改變為「寶文」幣制,此變成為唐代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並沿襲近1300年時間。

唐代開元通寶錢以隸書為錢文書體,主鑄流用錢小平形制,青銅質地,光背或背日月星雲紋或背文字。其中,有泉譜載「開元通寶光背大錢(如後世當十型大小)」,其批曰,「開爐大錢」(見華光普編著【中國古錢大集·甲本】)。關於此形制大錢,究竟是開爐大錢還是試鑄高幣值大錢(唐之前,歷代均有流用形制之外的高幣值大錢),可還有探討的空間,這裏不過多言及,僅說明這一形制的開元通寶大錢,史有所鑄,泉界共識,真實無疑。

而在兩期唐開元通寶錢中(武德開元和會昌開元),除光背外,背星月紋等紋飾亦是常見。自漢代以來,錢體上鑄紋飾主要有日、月、星、雲四種,其中,星月紋最為普遍,而唯有日紋罕見,所謂「日紋」,則是以一個「圓圈」來表示。

此外,唐開元通寶在寶文上亦有版式差別,這種差別主要體現在「元」字上,即有「兩挑元(元字第一第二筆均有一端上挑)、左挑或右挑元、雙挑元」幾種。其中,兩挑元最少,次之為雙挑元。而譜載之(迄今為止公見的)唐開元通寶開爐大錢,則為左挑元光背制式。很顯然,由於開元通寶行用錢的紋飾和元字挑法多種,因此,其開爐大錢出現更為罕見的脫譜之式,便絲毫不奇怪了,無非看其品能否過關斬將而已。

在今年6月22日,愚曾先發公展了一品唐開元通寶雙挑元背日紋開爐大錢,其品開門見山,自不需再贅述。事實上,在愚之藏品裏面還有另一品背日月紋錢,未曾公開披露。是故,今日賞泉,特將其帳中點選出列,拍照亮相,先發披露並公展於此,實物實證,以饗泉界泉好矣。

首識書相。 清晰可識,本品面文「開元通寶」四字,唐隸書體,直讀,背穿上日紋。可見其書相彰顯規矩端莊,筆劃清晰,粗細適當,橫直豎立,字形大小適中,布局協調,歐陽詢書風本色凸顯。其中,可見「元」字第二筆左右兩端上挑,是為鮮明的「雙挑元」無疑。再觀「通」字,可見最後一捺尾部上挑,唐開元寫法亦是正點。復觀其背,可見穿上一較大圓圈紋形,可謂巨「日」紋無疑,穿下一枚較大之月紋,極其罕見。顯而易見,品文識書,以其書相紋相特征辨識之,其與譜載光背之品版式不同,但仍為武德(或者唐中期)官爐出品無疑,其門直開,無有二話。

次觀鑄相。 輾轉本品,可見其鑄制十分的規整,直徑約為42.51公釐,重量27.94克,鑄體厚薄適中,類後世折十形制大小,依譜之說,可謂「開爐大錢」。續可見其制式,窄緣,窄穿廓,穿口大小適中。其鑄體顯示,方正圓矩,平坦地章,穿輪幹幹凈凈。再觀其字紋之廓,輪廓分明,深竣挺拔,幹凈利落,鼓凸自然有度,乃是恰到好處。如此這般,觀鑄識體,無需贅述,本品規整有加之鑄相,彰顯官爐應有之品質品貌,其門再開,已是無話可說。

再察銹相。 展目本品,可見其渾身銹痂裹縛,通體老生坑之銹相。其身綠銹點染,紅斑嶄露,出坑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陜南坑口,已有近四十余年時間。可見銹色純真自然,皮殼疊嶂厚實,深淺相間,分布極為自然。測其銹痂皮殼,更是老而彌堅,可抗刃擊,天下新偽蓋不可得。續察其材質,青銅質地無疑,銅色陳舊感十足。如此這般,辯銹識漿,本品之銹相正是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可謂一眼老氣橫秋,其門洞開,直見秦嶺,更是不在話下矣。

如是,一番鑒賞審視,此枚「開元通寶雙挑元背巨日月紋開爐大錢」,唐鑄到代,一眼開門見山,實乃毋容置疑之品。如前所述,此開爐大錢,譜載僅為光背制式,而此背日月紋之式,迄今為止,未見有過披露,泉譜亦是不載,在此是為先發,可謂極其珍罕,收藏價值更高,理所當然。

至此,有人可能會有些疑惑,為何這麽些年來未見披露?其實,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早前發現者,可因各種原因,秘而不宣,毫不奇怪。作為千年前之古泉,蓋不可能在某一時期全部露臉,不少泉品被發現後也不可能立即便有披露,更不可能皆為收藏泉家名家所見所知,因此,不管何時披露展現,英雄不問出處,我們只能以辯證唯物方法論,根據三相一材綜合辨識,以物實證,以理服人,難疑者即真矣。

以下為公元2023年6月22日本人先發公展的唐「開元通寶雙挑元背日紋開爐大錢」。可見其書相、鑄相、紋相(僅有日紋),與上述品一致,然,銹相有別,可得進一步佐證,並可打臉極少數別有用心的噴子矣。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